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2022-04-15
2022年4月11日晚间,西南地区环保水务行业民营龙头企业海天股份(603759.SH)公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受益于供水业务增长和污水处理新项目投运及单价调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同比增长27.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2.14亿元,同比增长22.30%,基本每股收益0.73元。
作为公用事业行业的头部企业,海天股份“现金牛”特性凸显,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3.65亿,净现比达到1.7,表明其当期净利润的实现有充足的现金保障,业绩含金量高。公司拟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06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8股。
围绕供水与污水处理等主业进行战略延伸,海天股份正以国家提倡的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危废处置”产业布局,打造绿色环境综合服务商。
智慧水务建设拓宽行业空间
污水处理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
供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行业自身的周期性较弱,而地域性较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成强相关。一方面,作为成熟的公用事业行业,运营效能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并行建设,供水和排水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上下游处理环节,在智能化与绿色低碳化进程下,行业规模仍旧较大成长空间。
截至2020年末,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为98.99%,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96.66%,随着供排水系统不断完善,县级以上市场趋于饱和,供排水政策逐步向村镇倾斜。报告期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同时,在节水节能型、海绵型城市建设的趋势下,城市建设与运营管理对管网的雨污分流和漏损率控制等指标愈发重视,推动了行业向精益化、智能化发展。
报告期内,海天股份自来水售水量8,01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52%。供水业务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5.2%,毛利率为54.72%,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所管理的自来水库均为Ⅲ类地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公司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体现了公用事业企业的社会责任。
国家关于水务行业的政策,经历了从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到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再到鼓励节水、再生水利用的转变。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35年,要实现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与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提高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
报告期内,海天股份污水处理结算水量28,796.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4.47%。实现收入5.49亿元,同比增长52.72%,毛利率为43.84%,成为海天业绩增长贡献最大的板块,并有望伴随行业扩容持续高增长。未来海天将围绕节水、供水、排水和水处理等一体化建设,加强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
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危废处置
打通产业链多领域发展
为助力“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海天股份成立了“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以水务运营行业核心技术的研发为基础,围绕“双碳”目标,积极探索储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污泥处置等环保业务,推动碳中和相关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迈出多元发展的战略步伐。
海天集团控股子公司中海康致力于清洁能源、新能源等重点环保领域,围绕“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危废处置”主体业务进行布局,实现水务板块和固废板块协同作战,快速打开新业务成长空间。依托公司在西南区域的投资、建设、管理及品牌优势,积极以西南地区为主进行开拓,并逐步辐射全国区域内相关市场。
同时,科研工作成为公司上市后的工作重点,通过“3+7”科研平台的支撑力,大力度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截至报告期末,海天股份拥有国家专利134项、国际专利2项,出版专著3部,编制国家标准、团体标准10项。公司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所深度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其中污泥旋流释碳强化脱氮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行业中,实现国内外首次工程应用。
在贯彻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国家战略方面,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一方面在运营过程中实现数据可视化、智能诊断、智能调度、自动监测及预警功能;另一方面,打造一体化智慧水务平台,让用户在“一网通办”的高质量的供水服务中享受便利,进而提升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