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读创2022-07-02
国内知名休闲食品品牌良品铺子(SH603719)7月1日晚间公告,公司股东宁波高瓴、珠海高瓴、香港高瓴互为一致行动人,自2021年4月28日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减持公司5%股份,合计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由11.67%减少至6.67%。
公告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良品铺子IPO时,高瓴资本通过珠海高瓴、香港高瓴、宁波高瓴(以下合称“高瓴系”)持有股份共计4680.03万股,占总股本11.67%。从去年2月24日股份解禁后,高瓴资本就对良品铺子进行了三轮精准减持。
回顾公司减持公告发布的时间可以发现,高瓴系减持可谓非常精准。高瓴系第一轮减持是在2021年2月26日,也就是限售股解禁后两日;第二轮减持是在2021年9月30日,而在9月24日、27日,良品铺子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第三轮减持是在2022年5月20日,这一天刚好是良品铺子2021年度暨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对于高领资本清空式减持,近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公司提问:是不是对公司不看好?良品铺子表示:“高瓴资本基于自身资金需求,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获利,合乎投资逻辑,且规范履行了信息披露义务,不存在分歧。”
2020年2月,良品铺子登陆A股上市,受到资本市场热捧,不到半年的时间,股票一度涨至87.24元/股,相较17.14元/股的IPO发行价格,涨势可谓迅猛。不过,其股价到达顶峰后,就一路波动下行,今年4月27日跌至21.53元/股的低点,随后在底部震荡。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高度评价良品铺子:首先是产品品质优势,良品铺子实现“全品类”扩张,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是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势,能够最大化吸引潜在客户。
事实上,良品铺子登陆资本市场后,业绩就持续表现不佳,2020年业绩增速大幅放缓,至2021年业绩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2021年,良品铺子全渠道销售收入均出现增长,但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其中销售费用就达到16.72亿元。在销售费用中,促销费用就占比将近一半。
以上因素加剧了经营压力,归母净利润随之滞涨。2019年至2021年,良品铺子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3.44亿元与2.82亿元,与之相对应的,同期毛利率分别为32%、30.5%及26.77%。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29.42亿元,同比增长14.3%;归母净利润9306万元,同比下滑8.86%。
此外,相较于高额的营销费用,良品铺子在研发上的投入显得力度不够。2021年良品铺子研发费用仅为0.40亿元,占比0.43%,低于行业平均值的1.08%。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自身现金流水平并不乐观。2021年,公司负债率超60%,处于行业较高的水平。在贴牌代加工的模式下,良品铺子品控成本和难度增加,因此带来产品质量问题,这可能引发存货减值风险。在部分机构看来,休闲食品行业整体步入下行期,导致部分重要股东正在“用脚投票”。
分析人士认为,休闲零食行业同质化的根本症结,在于不少品牌高度依赖代工厂,缺乏产品研发能力。但良品铺子也在积极转型,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光大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利润端短期承压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渠道结构推进全渠道布局,疫情影响下线下拓店进程有所减缓。2022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恢复。
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2020年2月24日在A股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连续6年高端零食市场终端销售额全国领先。良品铺子也是国内休闲零食行业唯一拥有线上线下结构均衡、且高度融合的全渠道销售网络的公司,也是A股历史上首家“云上市”的企业。
二级市场上,7月1日,良品铺子股价收报28.30元/股,下跌1.15%,总市值1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