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良品铺子公布了大股东高瓴系的减持股份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减持大股东(珠海高瓴、香港高瓴、宁波高瓴)此次减持计划前,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3602.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98%。
截至1月17日,减持计划过半,公司大股东高瓴系已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91.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7%。
根据公告内容,此次减持计划仍在继续。
一年内四次减持,高瓴系套现近7亿
1月18日,良品铺子公告称,截至2022年1月17日,本次减持时间已过半。公告显示,本次减持期间为2021年10月13日-2022年1月17日,减持价格为40元每股-40.81元每股。
截至2022年1月17日,减持大股东通过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91.1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47%,减持总金额共计月2.39亿元。
本次减持后,减持大股东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01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51%,本次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据悉,本次减持计划的截止日期为2022年4月7日。根据此前的减持股份计划公告,良品铺子大股东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自2021年10月13日至2022年4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2406万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高瓴系对减持计划给出的原因是“自身资金需求”。减持部分股份来源均为良品铺子IPO前取得,减持价格将试市场价格确定,且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时的价格。
2021年2月24日良品铺子上市满一周年,合计高达1.83亿股的限售股解禁。此时高瓴系手握约4680.03万股限售股,持股比例为11.67%,也迫不及待开始减持良品铺子。
2021年2月26日,良品铺子便发布股东减持公告,也是高瓴系的首次减持计划。
内容显示,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3月22日至2021年8月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自2021年3月4日至2021年8月26日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24,060,000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减持计划结束后,良品铺子公告减持结果,高瓴系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602.3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98%,此次减持计划实际减持2.69%,减持金额4.56亿元。
然而,仅一个月后,高瓴系便开始第二轮减持计划。公告显示,高瓴系计划自2021年10月29日至2022年4月7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方式、自2021年10月13日至2022年4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2406万股,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
日前公告的减持进展情况,便是在第二轮减持计划中。
增收不增利,销售费用高于研发支出50倍
接连遭大股东减持的背后,是良品铺子盈利能力的下降。
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良品铺子实现总营收分别为77.15亿元和63.7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分别增长20.97%和2.32%。2021年前三季度,良品铺子营收为44.21亿元,同比增长22.45%。
营收稳健增长下,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和净利率却几乎停滞不前,毛利率从2019年开始持续下滑。
根据财报内容,2019年-2020年,良品铺子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74亿元和2.75亿元,2020年同比仅微增0.57%。2021年上半年,良品铺子扣非后净利润达1.55亿元,低于2019年同期的1.56亿元。
数据来源:良品铺子财报制图:搜狐财经
净利率上,2019年良品铺子净利率为4.53%,2020年则降至4.36%。2021年上半年,良品铺子净利率为4.38%。
再看良品铺子的毛利率,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31.87%、30.47%和29.51%,呈现下滑趋势。
但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在这个过程中持续增长,甚至一度比研发费用高出50倍,这也是“贴牌+代加工”模式下零食企业的通病。在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的销售费用支出分别为15.81亿元、15.70亿元和9.69亿元,其中用于促销费用的支出分别为6.25亿元、6.16亿元和4.16亿元。而同期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2736亿元、3372万元和1898万元。
销售费用拖累持续盈利能力,研发投入的低占比以及难以形成技术壁垒的行业特性,或许是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的主要原因。除高瓴系外,2021年全国社保基金和挪威中央银行也近乎清仓式减持良品铺子。
良品铺子的股价也自2020年7月15日创出的86.98元最高点后便持续震荡下行。2022年1月24日,良品铺子股价报收37.08元每股,跌幅超55%,总市值为148.7亿元,跌去了近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