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零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
伴随着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休闲零食赛道迎来爆发性增长。2020年前后,国内零食新势力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相继登陆A股。
一经上市便受到资本追捧,上市后的三个月时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累计涨幅分别为367%、200%。但一年时间过去了,两者的股价距离最高点大都拦腰斩断。三只松鼠只剩一只半松鼠,良品铺子只剩半间铺子。
今年2月底,高瓴决定减持过去极度看好的良品铺子,计划减持份额接近其持股比例的一半。资本市场闻风而动,此后,良品铺子的股价持续下跌。在吴亦凡事件中,即便率先与吴亦凡解约赢得诸多口碑,但依旧没能挽救股价的颓势。
高瓴减持良品铺子的动机,市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高瓴是正常的获利资本逐步退出;也有人认为是高瓴对良品铺子失去信心,大幅降低持股比例选择观望。
但无论是哪种动机,休闲食品这条赛道似乎变得有些不妙。一方面,市场集中度始终位于低水平,行业依然陷于同质化竞争的泥潭。
另一方面,线上红利逐渐消退、线下渠道面临社区团购的降维打击,销售渠道被套上一层“枷锁”。尤其近日,曾经资本市场的“小甜甜”之一——盐津铺子发布业绩预告,业绩不及预期,直接连吃三个跌停板,整个休闲零食赛道都弥漫着一股悲观的气息。
股价表现犹如过山车,加上高瓴减持,很多人都格外关心:良品铺子们是否值得长期持有?休闲零食何时才能出现千亿巨头?
/ 01?/
难以提升的行业集中度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4年前。
彼时,天猫正进行全新的品牌升级,slogan由“上天猫就够了”升级为“理想生活上天猫”,品牌高端化意图明显。
受益于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及天猫的流量扶持,良品铺子(SH:603719)、三只松鼠(SZ:300783)的线上销售迎来爆发性增长。也正是在那一年,高瓴看中良品铺子的潜力,先后三次入股,称其为新零售界的代表。
高瓴看好休闲零食的逻辑不难理解。从投资背景来看,根据国外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休闲食品的CR5(行业集中度)仅为16.5%,而全球平均CR5为25.6%。
对于投资者而言,一个集中度低,且已经被验证过是具备高集中度潜力的赛道,自然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只有找到这种长长的坡,才能做时间的朋友,把雪球滚大。
张磊在《价值》一书中提到投资良品铺子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看中其全品类优秀的产品力;其次是看中其全渠道布局的方式。“全品类+全渠道”的布局方式能极大程度上提高扩张速度,加速抢占更多市场。
综合来看,高瓴的投资良品铺子的逻辑是,基于良品铺子优秀的商业模式,非常利于在集中度低的行业里扩张。等行业从碎片化向集中化、垄断化过度,良品铺子成为头部企业时,高瓴自然也就能实现所谓的“长期主义”。
这也成了市场看好良品铺子们的核心逻辑,期待这个万亿休闲零食市场长出一个千亿龙头。
只不过,令人想不到的是,从休闲零食头部企业的销售数据及市占率来看,经过四年发展整个赛道的集中度并未出现大幅度提高,反而出现下滑的趋势。
销售数据方面,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头部企业销售额下滑,线上销售额增速远低于行业增长水平。根据太平洋证券数据,上半年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的线上销售额分别为13.58亿、27.05亿、21.70亿元,同比下滑20.22%、38.03%、20.92%。而上半年休闲零食全网销售额369.27亿元,同比增长0.48%。
尽管线上销售额只占其中一部分,但头部企业市占率下降导致行业集中度下滑也是不争的事实。数据显示,上半年CR3为16.88%,同比下滑7.10 pct;CR5为19.52%,同比下滑7.18 pct;CR10为23.34%,同比下滑7.02 pct。
资本高调入场,押注头部玩家的意图莫过于,扶强抑弱,加速行业出清,改变市场格局。但相比4年前,CR5仅提升3个点;与此同时,头部企业的业绩增速不稳定,甚至跑输大盘。某种程度上,市场期待中的头部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的局面并未出现。
现实与理想不相符,投资者也只能用脚投票。近一年以来,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盐津铺子(SZ:002847)等企业的股价累计跌幅分别达51.83%、38.04%、41.72%。
由此,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休闲零食行业集中度迟迟无法提升?
/ 02?/
理想与现实的偏差
行业集中度,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集中度低,意味着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龙头企业的市占率并不高,头部效应并不明显。
回到休闲零食行业来说,龙头企业快速提高市占率无非有两个途径:一是全品类,二是全渠道。从这个角度来说,市场看好良品铺子的逻辑并没有错,毕竟它是大家眼中唯一一个渠道建设不偏科的公司。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儿呢?问题在于,一来全品类扩张的竞争力不足;二来,整个休闲零食渠道被互联网巨头嵌入一片“二向箔”。好比三体星人通过“二向箔”把地球变成二维,进而对地球形成降维打击。
无论良品铺子还是三只松鼠,均被视为打造全品类的休闲零食平台,但从结果来看,它们均未向市场证明自己的产品力,即全品类扩张能力。根据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宝贝分类”,核心品类基本都是坚果、肉脯、糕点、饼干、蜜饯果干等。分类大同小异,产品你有我有大家有。
换言之,虽然它们都在努力做全品类,但无论是走IP路线的三只松鼠,还是走高端路线的良品铺子,仍处在同质化的困局里。
至于渠道,我们从线上和线下渠道两方面来看。线上渠道方面,伴随着互联网红利的消退,龙头企业线上销售额开始大幅度下滑。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依赖线上渠道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销售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说白了,线上渠道是以天猫为首的电商平台为主导,良品铺子这类商家话语权较低,非常依赖于平台的政策。兴亦于平台,衰亦于平台。线上平台政策(流量倾斜)利好龙头时,龙头表现优于行业,反之亦然。如今,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兴起,新品进入门槛降低,小品牌陆续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线下渠道方面,目前面临着以叮咚为首的生鲜前置仓、多多买菜的社区团购等降维打击。这其中逻辑是,原本生鲜赛道的是一个低毛利的行业,而休闲零食赛道则具备高毛利的特征,且零食产品与生鲜产品均属于消费品、客群颇为相似,互联网巨头将零食产品SKU纳入平台,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整体毛利率。
由此,生鲜赛道送货上门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对线下渠道形成了降维打击。尤其对盐津铺子这类以线下商超为核心的企业冲击较大。
根据半年报预告,盐津铺子预计盈利4500万-5500万,同比下降57.68%- 65.38%,其中二季度亏损3000多万。对此,公司解释低估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对传统商超渠道的影响,上半年在商超渠道人员推广、促销推广等相关市场费用投入过多,但增长未达预期。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互联网巨头给整个赛道套上了一层厚厚的“枷锁”,锁住了龙头企业的扩张步伐。
综合来看,一方面是线上红利消失,线下渠道遭遇降维打击,导致无法快速扩张;另一方面,直播带货等营销模式兴起给予了小品牌极大生存空间,导致行业始终处于充分竞争状态,行业集中度迟迟上不去。
/ 03?/
良品铺子们的突围逻辑
零食行业的千亿巨头长什么样?可以看看2014年的旺旺。营收超200亿,市值近1500亿港币,其中超过一半收入来自乳品及饮料。
在分析旺旺、康师傅等快消巨头的时候,大多会称其产品单一和老化。但这并非一两天造成的,是什么让产品力的重要性显现出来?
答案是供给过剩以及渠道的扁平化(电商崛起)。供给过剩,意味着消费者面临更丰富的选择,渠道扁平化让品牌商有了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消费者,产品本身就成了最好的营销。
互联网来势凶猛,从单一铺货市场,到数字化营销、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兴起只有短短几年时间。
2012年成了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旺旺、康师傅走入增速下滑的通道,不到两年时间就进入负增长的中年危机,开启了一场围绕渠道变革的艰难转型。
也是在这一年,三只松鼠成立。此后,抓住线上红利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一路高歌猛进。但就在人们憧憬下一个千亿巨头的时候,它们又提早进入了青年危机。
对良品铺子们来说,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从国外休闲零食巨头的发展历程,或许能得到一丝启发。比如市值超900亿美元的全球零食巨头亿滋国际,其崛起的原因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2000年收购饼干业巨头纳贝斯克,给公司带来了奥利奥、趣多多和乐之等人气品牌,公司成功进入了饼干业务并一跃成为了全球饼干的巨头;
二是2007年收购排在全球饼干行业第二的达能旗下的饼干业务,使公司在原有品牌之上,再添陆怡、王子、闲趣、优冠等全球知名品牌,行业集中度、经营效率与全球化进一步提升;
三是2010年收购了全球最大的糖果商吉百利,获得了主品牌吉百利以及怡口莲、荷氏、清至、炫迈等巧克力和糖果口香糖等品牌,成为了占公司总营收10%的三大业务之一。
其实,观察亿滋不难发现一个事实:亿滋是靠收并购手段,拓展产品线同时持续优化产品和品牌矩阵。目前公司已打造出超过11个年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以及88个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品牌。其核心就在于全品类发展。
这也是良品铺子的想法一致。但区别就在于,良品铺子采用的OEM的轻资产模式,虽然能够在全品类进行扩张,但无法保证品质,最终受到产品反噬,拖累扩张脚步。
黑猫投诉显示,截至目前有613条投诉信息,投诉原因主要集中于食品本身存在各种质量问题,食品里发现头发、虫卵等各种异物,甚至有消费者称因食物变质导致拉肚子等涉及到身体安全的现象。
至于盐津铺子这类自产自销的重资产模式,其缺点就在于无法全品类扩张。虽然公司过去一直也在采用全品类扩张的方式,但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盐津铺子管理层也意识到其中问题,在最新的电话会议上,管理层称将从多品类扩张聚焦到核心品类的发展。
在渠道被“卡”住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足够大空间的爆款单品依然是破局利器。用单个品类,甚至多个品类打开市场空间,成为细分赛道的龙头,然后效仿亿滋国际,通过收并购的方式,在业务线互补的情况,不断扩充核心品类,进而搭建起自己的休闲零食“王国”,或许是良品铺子最佳的突围路径。
只是现阶段而言,选择代工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始终饱受产品品质困扰,盐津铺子的单品策略尚未奏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休闲零食赛道到底香不香,旺旺曾经近1500亿港币的市值是否会成为绝响?还是要看良品铺子们后续的产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