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无疑对整个医健行业来说都是极其艰难的一年,在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保准入谈判制度趋于常态化的当下,无论是外企还是内资企业的日子都越来越难。生物医药和检验诊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因素,企业也意欲打破旧有的医疗坚冰,纷纷转战抢夺基层市场,试图摸索出一条新的商业发展路径。
在分级诊疗势如破竹的推动下,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在过去几年获得了快速增长,正日益成为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方。随着市场格局在向大型化和集团化转变,医疗服务市场的地区集中度正日益增强。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尤其是药品耗材的集采和DRGs的推行,医联体和医共体将持续借助集团的力量降低自身受到的冲击。广阔市场将持续迎来空前的机遇,借助基层项目等途径快速切入、深耕基层,未来广阔市场增速或将远高于以三甲医院为主的核心市场。
市场公认的是,国家对医疗的普惠制有强烈需求,对医疗资源的下沉始终坚定,这无疑向当地政府就基层与县域医疗市场的下沉探索释放了重要信号,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内功修炼的大考。在政策加持下,一批知名医疗企业已经尝到基层市场红利。然而,内资企业在县域市场或许具有更大的优势,灵活的运作模式,更快的适应能力,更好的政府渠道,将随着疾病领域的深入拓宽,填补基层医疗市场的空缺。针对广阔市场的打法却并没有成熟照搬的模式,这也让多数企业犯了不少经验主义的病,趟了不少尝试创新的坑。本篇试图以备受瞩目的基层与县域医疗为主,浅谈在广阔市场的布局模式。
国家医改导向明显将持续惠及基层医疗
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在县域组建医疗共同体,逐步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2019年,国家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
同年,国家卫健委还明确提出,2020年县域就诊率要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6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2021年7月,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介绍,我国分级诊疗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94%,比2015年同期增长10个百分点。
可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部署实施,以及分级诊疗等医改政策的不断落实,加强区域检验中心建设,加快提升区域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医疗资源布局整合优化,便于患者就近看好病、少受奔波之苦,已成为医改鼓励的重要方向。
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多次提及,要发挥县级医院在县域医共体中的龙头作用,提高肿瘤、呼吸、消化和感染性疾病等防治能力,提高县域就诊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尽快实现三级医院与下级及基层医院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城市高性能医学诊疗技术走进社区、走到农村,实现国家“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推进医疗资源整合”的改革方向和目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居民健康卫生满意度已迫在眉睫。
县域医疗市场释放空前潜力万亿市场已被撬动
中国县域市场范围十分广阔,根据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计2851个县级行政区,包括970个市辖区、375个县级市、1335个县及117个自治县。
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408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346个,跨区域专科联盟3924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3542个,另有784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广阔市场是近年被提及的概念,目前主流咨询公司将中国城市按照家庭年收入划分为7级,除37个1-2线城市之外的县市,近1000个3-7线城市的县市被划入“广阔市场”,属于极具潜力的市场。国家对县级城市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型城镇化也将势必推动县级市的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生诊疗实力及患者支付能力提升。
目前中国拥有16000多家县级医院,其中有定级的县级医院大约6000多家,遍布2800 余个县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新城镇化建设推动“特大县”兴起。大型县级医院床位数和医生数量显著增加,2008年大型县级医院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为550张和150人左右,目前大型县级医院床位数已经远超500张,医生数超过200名。作为基层基本医疗单元,县级医院首诊和续方比例逐年提升。
县级医院医疗设备的普及,也正与城市医院缩小差距。3-7线城市影像诊断设备(X射线、超声波和CT)已做到100%普及,体外诊断也超过90%普及率,外科手术基础设施,除灭菌设备一项外,麻醉机、呼吸机和病人监护仪普及超过95%。县级医院设备精良,这为部分就诊患者的留存已形成重要条件。
可见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投入乡镇基建的力度有目共睹,县域医疗的市场前景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真正的大基数患者市场,未来不在大城市,而在基层、在县域,每一个县域都已具备一个完整的“全健康新型服务体系”。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RMLC)模式助推分级诊疗和新业态孵化
针对诊断检验行业,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也是广阔市场的新契机,作为国家为深化医改提出的重要战略,区域检验中心建设是医共体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爆发后,区域检验中心在公共卫生防控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呈现两极分化,大三甲医院人满为患,医疗人员苦不堪言,而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大量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长期闲置,所以大力推动结果互认,完善检查检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广泛开展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操作和诊断水平,并在医联体内率先实现医学检验资料和信息共享,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特别是疫情之下,对核酸检测的大量需求与对检测能力要求的提升,也为各地区域检验中心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区域医学检验中心(RMLC, Reginal Medical Laboratory Center)正是为了配合医联体的建设,通过这些独立医疗机构的建设实现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其设置有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依托区域内的核心医院建立,另一种就是设置独立机构,无论哪种模式,现在的发展趋势都非常迅速,很多第三方检验机构已经在加紧布局抢占市场。
同时,独立医学实验室(ICL,Independent Clinical Laboratory),又称第三方医学实验室,指在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从事医学检测的机构。与医院建立业务合作,集中收集并检测合作医院采集的样本,将检验结果返回至医院并应用于临床。ICL是赋能区域检验中心的重要模式。公开资料显示,国内ICL数量从2012年的129家发展到2020年底已超1600家。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ICL市场渗透率仅在6%左右。随着新一轮医改的实施和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变革,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已经明显呈现出区域化、属地化的发展趋势,细分出现一类新型的机构:区域为特征的独立医学检验中心,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医学检验中心。
不论是ICL还是公立医院的RMLC,从定位上看都是为医院提供检验服务。两者都将降低医疗机构运营成本,减少政府财政重复投入,实现检验结果互认,使现有的医疗资源通过整合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切都符合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医改精神。
在该模式下,同一区域医院将实现检验结果互认,基层医院也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检验服务,实现政府、医院、医师、患者四者共赢。
作为一家深耕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的技术型企业,塞力医疗深知技术终将服务于行业,赋能基层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塞力医疗按照省级一流检测水平建设符合国家要求的RMLC区域检验中心及病理诊断中心(精准医疗特色平台),形成通过其ICL独立医检所赋能区域检验中心共建的特色模式。中心建成后可通过信息化建设和物流服务把各乡镇和社区医院、卫生所的标本采集到中心,并将检测结果通过区域信息平台及时反馈,实现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互通。
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检验中心及病理诊断中心的业务发展情况,支持医学检验业务板块的深度合作,建设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平台,其中将建立围绕肿瘤4P医学(Personalized,Predictive,Preventive,Precision)共同打造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肿瘤精准医学转化中心,聚焦个性化精准医学,以造福广大患者为目标,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标杆机构。
随着检测技术和临床研究的进展,更多符合临床疾病需求的实验室自建项目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也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诊断技术本身的进步、临床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都将推动LDT的普及应用。
医院精益化管理(SPD)模式实现价值医疗助力医改实施
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价值医疗是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医疗价值,被卫生经济学家称为“最高性价比的医疗”。价值医疗提倡医院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将患者的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需求最大限度地考虑进来,从而为病人提供高价值的服务,同时也将有利于医疗费用控制。价值医疗是医院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价值医疗不是完全的新概念,是以同样或较低成本取得医疗质量或医疗效果的最大化,既纠正体系问题,又是一家医院的获得竞争优势的理论。要实现价值医疗,要建立完善的新医疗模式、新技术的准入和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医保覆盖范围决策不但要考虑新的医药技术、模式的治疗成本,还要考虑其非治疗成本,考虑其社会成本,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降低患者医疗相关的总成本。
此外,要进一步推进医保战略性购买,通过支付方式改革,使得粗放式的总额预付制度转向以按病种支付、按DRGs支付、按床日支付以及按绩效付费等更加精细化的制度,倒逼医院转向价值医疗。可见,价值医疗并非一蹴而就,在转型过程中,医保机构要密切监控医疗服务质量,确保价值医疗不走样。
基于价值医疗的医院医用耗材SPD (Supply供应, Processing管理, Distribution配送)精益化管理模式,突破了“使用后结算的零库存管理”理念,通过第三方公司和专业人员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服务的运营模式,不仅能帮助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医用耗材,还能大幅减轻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运营负担,助力实现价值医疗。
在县级医院中,SPD建设往往起到的是一种更加颠覆式、更加立竿见影的效果。它能快速帮助县级医院减少仓管费用,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为临床一线提供优质服务。
塞力医疗主导的医用耗材SPD模式是基于“使用后结算的零库存管理”理念,通过第三方公司和专业人员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服务的运营模式,不仅能帮助医疗机构规范管理医用耗材,还能大幅减轻医疗机构医用耗材运营负担。
对区域内医疗机构全院耗材的精益化和智慧化管理,将对县域医疗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依托医用物资SPD智慧精益管理,建设区域一体化医院耗材SPD运营管理平台,对实现价值医疗的意义深远。
基于物联网(IoT)的医废处理解决方案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
伴随着政策的有序实施及市场的助推,基层医疗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运用,能有效解决长期困扰传统医疗机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为医疗机构的价值医疗和精益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医废处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行集中处置与医院自行处置相结合的医疗废物处置模式,补齐集中处理短板,实现地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
根据医疗废弃物政策要求和医院管理需求,为有效降低医院运营管理负担、降低医疗废弃物处置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完成医疗废弃物的源头化处置,实现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的闭环式管理。通过对医废集中处置模式的分解,将原集中处置下焚烧、填埋的方式,创新为现场本地化安全处置,减少焚烧碳排放和管理成本,在实现无害转化的同时最大化保护地区生态环境。
塞力医疗正是探寻其通过基于物联网的医疗服务模式,解决优质医疗资源不均衡、改善乡村医院基础薄弱、乡村医疗水平落后等问题的基层实践。后疫情时代,医废处理景气度大幅提升,运营资产防御的价值也大幅凸显。
医废处理设备搭载医疗废物管理软件追溯系统可实现医疗废弃物在线管理,作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废物管理平台,可实现对医疗废物从入库到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通过对医废的产生、收集、运送、上机处理、下机打包、运输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可以有效规范医废内部管理流程,实现医废的可追溯。
结合医疗废弃物处置设备和医疗废弃物弃信息管理系统,将院内每日产生的感染性、损伤性和病理性废弃物及时无害化处置,达到源头减量的目的,实施“去中心化处理”和“院内现场处理”。塞力医疗作为意大利OMPECO公司医废转化处理设备CONVERTER的大中华地区(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独家代理商,将拥有联合国环境保护署推荐的医废处理创新技术独家专利的产品引进国内。
基于自主研发的医废智能跟踪系统也实现了对医疗垃圾全程化管理,在自动获取数据、便利性、信息安全性、提高治理水平和系统可拓展性上,实现了实时无死角监控,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全力杜绝了医疗垃圾外流给自然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实现智慧医疗服务的全追溯管理。
打造全生态合作圈塞力医疗赋能广阔市场厚重使命
塞力医疗的“广阔市场战略平台”,将从渠道、创新技术服务等维度集结多方社会力量共筑县域医共体生态,促进药品器械和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并通过规范治疗来提升生存及生活质量,以此形成良性健康的生态圈。通过自身技术优势、行业经验,帮助合作医院实现合理布局、流程优化、高效低耗、设备先进等目标,助力医院内部业务管理水平、业务流程和质量控制等的整体提升。目前塞力医疗已成功为百余家大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集约化运营服务,具备完备的医疗服务平台建设能力和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
“科技引领”布局未来,“服务创新”构筑核心,塞力医疗通过科技赋能、业务协同、战略投资等举措,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AI 等信息技术赋能,推动传统医疗服务向精益化、智慧化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产业协同合作,整合区域检验中心共建、SPD精益化、IVD集约化和医疗废物就地处置体系,并延伸布局“PBM医药福利管理”、“居家医疗HaD”、“慢病共保及长期护理险”等院外病患诊疗场景,打造贯穿院内药品耗材、院外病患诊疗和保险给付的“科技赋能型”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平台。
塞力医疗将以从不设限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打通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基层医疗机构、核心市场医疗机构,利用自主创新的技术赋能,更早扎根广阔市场的基层医院并提供最先进的智慧管理服务,更快为患者更提供可及且可支付性的医疗服务,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落地贡献力量,扎根中国、服务中国,为健康中国而创新!
基层医疗的覆盖,是健康中国战略必由之路;广阔市场,是医疗企业仍未攻破的蓝海高地。随着政策的持续利好和基层市场的可预期性,医疗服务企业加码基层市场已经成为必然之势,市场也将持续呈现出新的格局。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已今非昔比,或许,与其在核心市场等待内卷,不如在广阔市场放手一搏。可以肯定的是,广阔医疗市场即将迎来爆发。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