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未达预期,灵康药业(603669)宣布终止可转债募投项目。近日,灵康药业披露公告显示,公司拟终止的项目为“海南灵康制药美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其一原因是项目涉及的部分主要产品被纳入集采。
笔者关注到,上述项目原计划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为2022年5月末,由于工程建筑整体进度滞后,叠加公司自身的发展规划,项目已延期两次。截至今年4月30日,该项目投资进度仅为13.78%,累计投资约7000万元。
最近4年,在医药行业集采的大背景下,灵康药业的业绩连续下滑,最近两年遭遇亏损。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度,灵康药业的营收已低于3亿元,且业绩处于亏损状态。按照两市最新的退市规定,灵康药业存在退市的风险。
募投项目未达预期宣告终止
早在2020年12月,灵康药业就公开发行525万张可转债,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约5.18亿元,投资“海南灵康制药美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该项目承担高附加值且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专科类产品的生产,口服固体制剂品种的生产等。
上述项目原定于2022年5月末达到可使用状态,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两次延期。第一次延期是在2022年4月,灵康药业给出理由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项目进度有所延后;公司根据行业及客户需求等实际情况,优化项目建设方案;当地政府审批办理手续时间较长。
2023年4月,灵康药业再次宣布募投项目延期,理由是因流运输、人员流动受阻,项目建设进度有所延后;根据业务的实际情况,适时优化调整项目建设方案。
今年5月17日,灵康药业宣布募投项目终止。截至4月30日,该项目已投资7133.52 万元,投资进度仅为13.78%,剩余47477.58万元(含投资收益)。对此,灵康药业给出以下解释:
一、募投项目涉及的部分主要产品已被纳入集采,纳入集采后,中标药企将取得大部分公立医疗机构的市场份额,而且药品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后续取得上述相关药品批件后已经较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募投项目涉及的高附加值且受集采影响较小的专科类注射剂产品和口服固体制剂产品受行业政策和市场环境影响导致市场推广不及预期;
三、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相关的配套法规出台,药品的生产不再受限于企业自身生产基地的制约。
灵康药业表示,公司从自身经营发展规划、业务布局及客观产能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公司现有产能已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继续投资募投项目必要性不足,再投入资金已较难取得经济效益,不利于保障募集资金的有效使用。
业绩连续下滑营收低于3亿
笔者关注到,灵康药业的募投项目未达预期的其一重要因素是医药行业集采。事实上,医药行业集采对灵康药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灵康药业的业绩持续下滑,医药行业集采成为重要因素。
年报显示,2018年及2019年,灵康药业的业绩达到历史较高水平,实现营收分别为16.69亿元和16.35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和2.02亿元。
2019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新医保目录谈判准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以及新药品管理法等各项政策纷纷落地,给医药企业带来挑战。
2020年1月,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3%;2020年7月,第三批全国药品集采开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70%。灵康药业业绩开始变脸,当年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降”,其中扣非净利润同比“腰斩”。
2021年及2022年,灵康药业的业绩显著下降,实现营收分别为7.40亿元和2.8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26.04%和60.93%;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590万元和-1.96亿元,分别同比下滑58.83%和387.19%。两份年报对业绩下滑都给出医药行业集采的原因。
2023年,灵康药业的营收继续下滑,亏损幅度有所改善。其中营收为1.97亿元,同比下滑31.95%;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22.65%。
笔者注意到,按照最新的退市规定,灵康药业存在退市的风险。今年4月30日,在新“国九条”对加强退市监管的指引下,沪深证券交易所修订完善并正式发布相关退市规则。新规则收紧了财务类退市指标,加大绩差公司的退市力度。
退市新规将主板亏损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指标从1亿元调高至3亿元,同时增加利润总额为负的考察维度。以灵康药业2023年的业绩水平,公司符合退市新规的退市考核指标,营收低于3亿元,且利润为负数。
修改后的主板财务类“亏损+营业收入”组合指标等考核,将从2024年报开始适用。也就是说,灵康药业还有一年半的时间来改善经营水平,若2025年底仍未达标准,将可能触及退市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