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2024-03-26
(原标题:中谷物流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中谷物流(603565)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3年,公司管理层带领全体员工锐意进取,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秉承“为员工创造幸福,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宗旨和“用集装箱改变中国物流方式”的企业使命,积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合理利用和配置公司的各项资源,以“控成本、提效率”为核心发展主题,持续进行降本增效,牢牢抓紧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开拓新市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2.46%,其中水运业务收入101.1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17.93%,陆运业务收入23.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37.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3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51.53%;完成运输量1,483万TEU,同比增长22%。 1、提效率,效率挖潜永无止境 针对复杂的行业环境,公司提出发展主题“控成本、提效率”,不断进行资产运营效率挖潜,提高船舶负载率,并继续压缩船舶、集装箱在港停时,抛锚等泊时间进一步下降,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提升船舶、集装箱的周转率,同时亦提高了客户服务时效,增强了公司核心竞争力。 2、控成本,成本控制精细管理 面对市场的波动起伏,公司始终保持内向思维、正向思维、结果思维,成本管控体系日益细化,目标管理工作更加有效。2023年公司制定燃油节能减排目标,综合运用严控燃油采购品质、合理规划船舶运营航线及航速、严格执行维护保养计划等手段,对“采、运、维”进行全流程细化管理,使得自有船舶百海里油耗降幅显著,在为公司控制成本的同时,更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贡献了一份力量。 3、行业平均运价水平回归常态 2021-2022年期间,由于外贸集装箱运输需求的旺盛,出现了内贸运力补充外贸市场的情况,行业运价在此期间持续高位运行。2023年随着外贸集装箱运价回落,内贸集装箱运价也逐步回归常态。根据PDCI指数,2023年行业平均运价指数较上一年同期下滑25%,已回归至长期均值水平。 4、小高箱持续投入,提高行业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推动集装箱在多式联运领域的应用,公司推出了加强型小高箱,在普通箱的基础上箱体加高、加固,从而使内容积增加4立方米。同时,加强型小高箱可实现铁路无换装高效作业,充当铁路箱,做到“一箱到底”,极大便利了大宗商品的多式联运,有助于整体供应链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投入近5万TEU小高箱,小高箱的持续投入,有利于提高内贸集装箱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扩大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5、新船下水推动“散改集” 为了夯实运力底盘,提升资产质量,公司与国内船厂签订了18艘4,600TEU集装箱船舶的订单,2023年度共下水11艘。截至本报告期末,该批次船舶累计已有15艘投入运营。公司综合配置船舶资产,并搭配小高箱资源,积极探索“散改集”战略,重点聚焦“大鲸鱼”客户,报告期内完成运输量1,48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2%;“散改集”货运量同比增长29%,达到公司整体货运量的22%,主要货物类别包括玉米、煤焦、土石砂等。 6、资产升级,淘汰老旧船舶 随着公司18艘4,600TEU集装箱船舶的逐步下水,公司自有船舶整体船龄更加年轻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市场情况,公司持续优化航线部署,同时优化船舶吨位结构、船龄结构,淘汰船龄较大且不满足航线要求的老旧船舶。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处置5艘集装箱船舶,合计22万载重吨,处置船舶平均船龄超过20年。 7、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广泛运用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推进在日照、厦门、钦州、上海等地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进度,该批物流基地的投运将充分发挥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全程物流运输服务能力。截至报告期末,钦州、厦门物流基地基本建设完工,部分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开展仓储、空重箱堆场等各项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属行业情况介绍 公司主要业务为集装箱物流服务,整合全国范围内的铁路及公路资源,形成“公、铁、水”三维物流网络,建立了以水路运输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综合物流体系。集装箱作为标准载货单元具有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优点,集装箱物流结合集装箱与物流的特点,具有产业链长、高效便捷、集约经济、运输损耗低、安全可靠等优势,是货物运输发展的重要方向。 1、行业需求稳步增长 (1)国内市场大宗商品运输需求长期存在 内贸集装箱物流主要服务于大宗货物运输。由于我国南北、东西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出产的商品有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北方地区以玉米、大米、大豆等粮食类大宗商品为主,呈现“北粮南运”的粮食物流态势。南方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家用电器、纺织服装、轻工食品、建材、造纸、中药等产业为主,西部地区以煤炭、矿石、钢材等矿产资源类商品为主,东部地区以纺织、化工、机械仪器等轻工业制品为主。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推动了物流服务行业的持续增长,各地域出产的商品存在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市场对于不同地域的商品需求带动了大宗商品物流需求。 (2)碳排放约束下,“公转水、铁”的运输需求逐步提升 水路运输的单位碳排放强度远低于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方式。根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推算,同等运输距离和运输量条件下,沿海运输碳排放量仅是公路运输的15%。水运对于长距离、大体量运输需求的货品有较强优势,在同等运输距离下运输同等重量的货物,水运能源消耗成本较低,推广以水路运输为核心的内贸集装箱物流运输方式将有助于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同时,随着中国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的确立,交通运输行业降低碳排放的趋势也愈发明确。除清洁能源革命之外,运输结构调整是交通运输行业最重要的节能降碳途径,水运碳排放强度较低,发展以水运为核心的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对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在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会议指出,要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因此,在碳排放约束下,引发的大宗商品“公转水、铁”运输需求将逐步提升。 (3)环保压力趋严背景下,“散改集”发展趋势愈发显现 环境保护的要求将带来内贸集装箱物流增量需求的提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大宗商品物流运输及仓储过程的粉尘污染问题可通过集装箱封闭式运输得以解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集装箱物流市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美国长滩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德国汉堡港和不莱梅港等港口的集装箱货物吞吐量占港口一般货物合计吞吐量比例在50%-80%之间,而我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占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比例约为20%,处于较低水平,“散改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3年1月,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推进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也明确提出推进“散改集”运输,积极推进粮食、化肥、铜精矿、铝矾土、水泥熟料、焦炭等适箱大宗货物“散改集”,加强港口设施设备建设和工艺创新,鼓励港口结合实际情况配置“大流量”灌箱、卸箱设备。因此,“散改集”已经自上而下成为内贸集运行业的共识,发展趋势愈发显现。 (4)多式联运政策密集出台,集装箱是最适合多式联运的载体 近年来,国家多次制定多式联运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了集装箱在多式联运过程中的大力发展。 以集装箱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多式联运能够有效降低综合物流成本。中国整体的物流成本要显著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结合多种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有利于提升运输效率,减少公路交通拥堵,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公路、铁路、水路的单位运输成本依次降低,多式联运可以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将成为大宗商品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的重要方式,而基于集装箱封闭式、运输过程无需拆卸、货物基本无损耗等特性,可以实现大宗商品物流的“一箱到底、循环共享”,因此集装箱是最适合多式联运的载体。 (5)RCEP的签订,内贸集装箱物流迎来“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新机遇 2020年5月以来,中央提出并多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更好地利用中国内需市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内贸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也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纽带,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主要为大宗货物运输,是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的引擎,服务于实体经济,契合双循环战略的内涵。RCEP的签订为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来了大量贸易运输需求机遇,打通内外贸、构建双循环将给予集装箱物流新的发展机会。 2、行业运力供给与行业的需求变化长期看较为匹配 从内贸运力和需求来看,中国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运力供给增长与行业的需求增长较为匹配。由于内贸集装箱运输船东大部分订单船舶已于2018-2019年集中交付,且2020年起内贸集运企业运力投放相对谨慎。同时,2021-2022年外贸集运市场的高景气对内贸集运运力亦产生了虹吸效应,因此,2020-2022年间内贸整体运力处于紧张状态。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公司建造的18艘4,600TEU集装箱船舶陆续下水,有效的补充了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整体运力,该批船舶的目标货源为“散改集”货物,亦符合国家及行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3、行业运价呈季节性波动 内贸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一般而言四季度为全年旺季,行业运价水平也随之发生季节性波动,四季度为全年运价高峰,6月份前后为全年运价低谷,行业运价以年为周期上下波动。从内贸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PanasiaDomesticContainerIndicator,PDCI)来看,年度平均价格差异显著小于年内旺季与淡季之间的价格差异。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集装箱物流服务,是中国最早专业从事国内沿海集装箱货物运输的企业之一。目前国内沿海集装箱货物运输仍然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向两端延伸,通过公路、铁路、物流园区等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集装箱全程物流服务。 (二)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以标准化集装箱为载体,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为工农商贸提供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致力于实现“用集装箱改变中国物流方式”的企业使命。 1、业务结构 公司的集装箱物流服务主要分为港到港服务(CY-CY)和多式联运服务两种。多式联运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选择,主要可细分为门到门业务(D-D)、港到门业务(CY-D)及门到港业务(D-CY)。2023年度,公司多式联运服务收入占公司全年总收入的比例超过60%。 2、运力结构 随着18艘新船的陆续下水,公司自有运力逐步提升,2023年度公司加权平均自有运力占比69.83%。 3、客户结构 公司客户分为直接客户和货代客户。公司的直接客户主要包括传统大宗货品和工业品生产厂商以及消费品行业客户,货代客户为货主与公司之间的中间人、经纪人,接受货主的委托,代为向公司订舱。公司积极开发直接客户,执行“一手客户”战略,经过长期的开发维护,直接客户收入占比在稳步提升。 4、货源结构 我国内贸集装箱航运的货源种类繁多、结构丰富灵活、市场适应能力强,货源按照货物属性可分为:(1)以矿建材料、粮食、造纸、橡胶、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及木材等为主的大宗货品与生产资料(基础货源);(2)以轻工业制品、快消品、医药产品、家电及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高附加值工业产成品。2023年公司前十大货种占公司总运量的比例为52.68%,货物以基础货源为主。近五年来,在玉米、矿石、塑料粒子等主要货物高增速的带动下,公司运量持续保持增长。随着“散改集”战略的持续深入,未来基础货源的增长仍然为公司收入增长的基石。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4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36%。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的核心战略定位为:以标准化集装箱为载体,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依托,为工农商贸提供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多式联运全程物流服务。结合公司现状,公司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推进战略的实施: 1、坚持以内贸为核心,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公司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指导思想,坚持以内贸集装箱物流为核心主业,形成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将公司主营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公司作为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民营龙头企业,将依托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不断向中西部腹地地区延伸,坚持“门到门”战略,增强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式联运物流平台,降低综合物流成本;公司将秉承“客户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的客户服务理念,坚定不移的实施“直接客户”战略,不断强化客户服务意识,提高直接客户的收入占比;公司将深入贯彻“散改集”战略,坚持开发增量货源,持续拓展内贸集运空间,推动集装箱在大宗物流领域的应用,为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的降低贡献力量。 2、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打造环保绿色的物流方式 公司将持续优化现有船队结构,新增符合航线要求的新型船舶以满足行业“散改集”发展趋势的需求;把握运力投放放缓窗口,提升航线密度,享受行业供需改善红利以提高市场份额;提高自有船舶比例,灵活应对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配置大型化环保型船舶,优化船舶结构,减少单吨单海里的能耗,降低碳排放,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3、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 公司将不断提高现有信息系统的处理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使其与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相匹配,从而保障公司业务得以正常、高效运转;同时,公司将打通各业务信息系统,促进应用信息互联互通、功能应用同步,拓展外部应用功能,进一步提高全链路管控,实现运营信息互联互通下的精细化管理,从结果管控延伸到过程管控、实时管控,从而实现全流程管控,提升服务品质。 (三)经营计划 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层将紧紧围绕“创新-降本-增效”的发展主题,拟采取经营计划如下: 1、继续深耕内贸集装箱物流领域,挖掘业务全流程的盈利潜力 2024年,公司将继续提升在内贸集装箱物流领域的竞争力,挖潜内贸集装箱物流业务全流程中的盈利点,提升自身盈利水平。公司将基于集装箱在多式联运中的核心优势,在2024年积极拓展铁路与公路网络,加速拓展并对接货运铁路及周边物流场站相关资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门到门运输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物流需求。同时,公司将继续开发并维护直接客户,积极调配拖车、驳船、集装箱、堆场等物流资源,保证直接客户运输需求,发挥综合物流“一站式”服务,降低客户物流及仓储成本,提高直接客户在目前客户结构中的占比。 2、有序进行资产投入,持续推动大宗商品的“散改集” 公司已与国内船厂签订18艘4,600TEU集装箱船舶的建造订单,该批船舶在主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将较公司现有船舶实现大幅改善,有助于降低单吨单海里的能耗,具备环保优势。2024年公司将按计划有序推进该批集装箱船舶的建造,确保船舶的燃油经济性和安全环保技术指标在建造过程中的顺利实现,为行业“散改集”需要的释放做好准备。 公司亦推出了加强型小高箱,该等小高箱是在普通箱的基础上箱体加高、加固,从而使内容积增加4立方米。2024年,公司将继续推动小高箱在集运市场中的应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用小高箱实现大宗商品多式联运“一箱到底、循环共享”。同时,公司也将用小高箱服务“散改集”客户,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提高内贸集装箱行业的竞争力,从而扩大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公司18艘新船下水后运输的主要货源将是“散改集”货物,目前阶段可进行“散改集”的货物近亿吨,主要货源包括煤炭、焦炭、石灰石、粮食、钢材等,能够充分满足未来18艘船舶对货源的需求。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18艘船舶单位能耗较低的环保优势,以及小高箱高强度、大容量的优势,积极推动国内大宗货物的“散改集”进程,坚持开发增量货源,持续拓宽适箱货源种类。同时,公司也将利用大型船舶的优势,通过“总对总”形式积极进行大企业客户的市场开拓策略,持续开发消费品市场,降低单箱重量,在单船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单船运量和收入,从而提高公司毛利率。 3、调整船舶的内外贸配置,提高资产回报率 2024年,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外贸市场的运力投入,优化公司资源的利用,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高公司船舶资产的回报率,努力为广大股东创造回报。 4、完善中谷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水平 2024年,公司将持续完善信息系统,打造行业领先的线上业务平台,提高公司整体信息化、移动化、智能化水平。同时,公司将继续完善电商EB平台、推进与其他合作单位的数据互联互通,将智能报价、可视化物流信息等功能集为一体,为客户提供门到门一站式“安全、高效、绿色、便捷”的信息化物流服务。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 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需求及行业景气程度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关联度较高。公司主要面向大宗客户提供集装箱物流服务。宏观经济波动、沿海及腹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对公司面向物流市场的客户需求产生影响,进而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若宏观经济政策有不利调整或经济整体形势低迷,市场需求放缓,将会导致对运输的需求下降,公司所经营业务可能由此减少。 2、政策风险 近年来,随着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物流行业已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各部委、地方政府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虽然近期国家大力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如果未来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和调整,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态势,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于2021年12月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国内水上运输公司须由中方控股。《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进一步明确外商不得经营或租用中国籍船舶或者舱位等方式变相经营国内水路运输业务及其辅助业务;在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的情况下,水路运输经营者不得使用外国籍船舶经营国内水路运输业务。上述政策对公司所处的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准入形成有利壁垒,但随着国家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进一步深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若未来国家修订负面清单放开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保护政策,外资控股航运公司亦可以进入内贸集装箱市场,将对集装箱物流行业格局产生一定影响,并可能对公司的收入和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我国政府的环境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强。未来,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若针对集装箱船舶节能减排要求方面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规定,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成本相应增加,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3、集装箱物流行业的季节性风险 公司整体从事的内贸集装箱物流业务存在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元旦、春节等假期因素影响,每年第一季度是公司业务收入的淡季,内贸集装箱物流业务的需求在此期间内较小。每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是公司业务收入的稳定期;第四季度为公司的业务旺季,客户多在该期间内采购集装箱物流服务。公司的固定运营成本在全年各季相对稳定,收入季节性导致公司可能存在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4、集装箱物流运输安全风险 公司的内贸集装箱物流业务运输方式主要涉及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因不可抗力或人为疏忽因素而造成集装箱损坏或灭失、集装箱装载的货物受损或灭失的风险。若发生安全事故,则可能导致公司面临向相关方赔偿、交通运输工具损毁等风险。尽管公司已为其运输工具按照国家规定购买相应的财产保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后的赔偿支出,但如果保险赔付金额无法完全覆盖事故赔偿支出时,将导致额外支出,并可能对公司业务正常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5、成本上涨风险 公司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码头费、船舶租赁费用及燃油成本等。码头费为各港口企业向公司提供各项码头作业服务所收取的相关费用,码头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港口企业对外的收费政策,收费政策调整将对公司的码头费成本有所影响。船舶租赁成本受到造船技术更新、钢材价格及二手船舶拆船等众多因素影响,存在一定波动。燃油成本与燃油采购价格相关,国际油价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可能会产生较大波动。公司各项营业成本的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直接影响。 6、船舶、集装箱租赁的风险 公司采取科学的船舶配置方案,综合考虑市场行情、营运成本和使用效率等因素,灵活采取租赁和购买船舶两种方式稳健地扩充船舶规模并不断优化调节船舶结构。公司在水位较深适宜大型船舶通行的沿海航线主要投放自有运力,在水网密度较高且内河航运发达适宜驳船运输的长江和珠江航线主要采用租赁运力进行填补。该船舶配置方式有效地节约了船舶运营成本,提高了运营能力。虽然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均与各租赁方均签订了有效的租赁合同,但公司依然面临租赁到期无法续租、租赁方单方面提前终止协议等风险。 7、专业人才引进和流失的风险 物流行业发展所依赖的技术日趋复杂,大大提高了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尤其是在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参与。我国内贸集装箱物流行业的发展历史较短,缺乏专业型的高素质人才,因而专业的人才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稀缺人力资源。公司一贯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把培养人才提升到战略高度,经过长时间的系统培训及实际锻炼,已培养了一批业务能力突出、市场意识强、对公司认同感和归属感较强的业务人员。未来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个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专业的物流人才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从公司离职。如公司不能及时引进新的专业人才,将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造成风险。 8、业务扩张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 公司于报告期内保持良性发展,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张,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公司整体经营管理能力也在相应加强。未来随着公司自身规模的扩大,将对公司发展战略、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利用、内部控制、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公司经营管理整体能力如无法适应这一变化趋势,未来经营运作可能会积累风险,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1、强化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及行业政策变化,并及时调整公司经营计划,以应对行业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冲击; 2、根据行业季节性变动,合理进行运力布局,降低季节性波动的影响; 3、加强对船舶及船员的管理和监督等,确保船舶运营的安全性; 4、通过作业过程精细化和标准化管理,确定目标成本,以预算为载体,充分发挥预算刚性控制和约束的功能; 5、加强与船舶等供应商的合作力度,深度进行利益绑定,形成上下游的良好互动; 6、不断加强对内部人才培养的力度,并给予充分激励,保障人才梯队的建设; 7、持续关注新业务领域的开拓,及时调整公司管理体制,定期进行业务流程的监控、分析和优化,降低经营管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