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思维列控(60350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思维列控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8-10  思维列控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之星2023-08-10

(原标题:思维列控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思维列控(603508)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政策及发展规划  1、行业主管部门  本行业主管部门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加强和改善工业和通信业行业管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工业和通信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等工作;国家铁路局负责起草铁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参与研究铁路发展规划、政策和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铁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工作;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负责拟订铁路投资建设计划,提出国家铁路网建设和筹资方案建议等工作。  2、主要行业政策  公司在铁路行车安全领域所进行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推广等经营活动,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3、本行业有关的发展规划  4、行业发展趋势  铁路是国家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轨道交通作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交通运输模式,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大运力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全局性支撑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人口增加,以地铁、市域铁路等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凭借人均能耗低、承载量大、互通互联等诸多优点,将成为助力绿色出行、创建智慧城市、缓解拥堵等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规划文件,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铁路网日趋完善,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我国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率先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到2050年,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2)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智慧铁路发展。《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十四五”时期,通过加大5G通信网络、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丰富应用场景,延伸产业链条,统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专网建设,构建泛在先进、安全高效的现代铁路信息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中国铁路多活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平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和共享应用水平。强化铁路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确保网络信息安全。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深度融合赋能赋智为牵引,推进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现代智慧铁路系统。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3)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助力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2019年,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技术研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明确要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提出到2025年,自主化列车全自动运行系统成熟完善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互联互通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助推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城轨交通的智能优质服务、智能运营指挥和智能运维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  (4)铁路系统改革和新技术快速发展将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十四五”期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快落实,同时铁路系统明确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匹配的经营策略,强调要进一步释放铁路改革、设备修程改革、市场化经营、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红利,推动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在现代化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中,国家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都将加快实现由高投资向高效、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发展智能、智慧技术和产品已经成为轨道交通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  (二)公司的主要业务情况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覆盖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主要包括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高速铁路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三大业务。  在普速铁路领域,公司主营业务为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发、升级、产业化及技术支持,向客户提供适用于我国铁路复杂运营条件和高负荷运输特点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安全监测系统、LKJ安全管理及信息化系统等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形成列车运行控制、铁路安全防护两大核心业务体系。主要产品包括LKJ2000、LKJ-15S系统、TAX装置、LAIS/LMD系统、6A、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LSP)等车载产品及大量的地面配套设备。  在高速铁路领域,公司主要从事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发、集成、销售与技术支持,具体由蓝信科技负责,主要产品包括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高速铁路列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TDIS平台)、信号动态检测系统(TJDX)等车载设备及相关地面配套设备设施。  (三)公司所处行业情况说明  公司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产品面向国家铁路行车安全领域。铁路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先行领域,而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为满足铁路运营安全管理的需要,历经数十年的发展,铁路行车安全系统已经成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高效的必要手段,持续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  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业务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核心。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自2003年我国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以来,各列控系统提供商在该规范下向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起步阶段初步发展阶段逐步成熟阶段规范发展阶段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分为LKJ系统和ATP系统两大类。截至2023年上半年,LKJ系统应用于2.2万台机车和1,500余列动车组上,存量LKJ市场约3.2万套。当前,我国LKJ系统的合格供应商只有本公司、中车时代电气和交大思诺(300851)3家;ATP系统应用于我国近4,000列动车组,主要供应商有4家。  LKJ系统与ATP系统的应用领域存在明显差异,与ATP系统不存在竞争关系。我国铁路机车上安装的列控系统为LKJ系统,动车组上安装的列控系统为ATP系统或LKJ系统。目前,LKJ系统仍是国家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主流装备,市场存量约3.2万套。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LKJ系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50%,市场格局稳定。  我国铁路网以普速铁路为主,且LKJ系统性价比突出,将持续占据我国列控系统的主流地位。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普速铁路11.3万公里,占比73%。结合《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我国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因此,未来5~15年,我国铁路路网仍将以普速铁路为主,LKJ系统仍将占据我国列控系统的主流地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LKJ列控系统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LKJ技术水平提升、功能完善,公司第四代LKJ列控系统——LKJ-15S系统已开始小批量推广。LKJ-15S系统在采用车载数据控车的同时,兼容地面应答器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够在CTCS-2区段上应用。LKJ-15S系统将实现对既有LKJ2000型列控系统的升级换代,并持续适应我国列控技术的发展。  目前,相关车载设备的使用寿命为8~10年。随着LKJ2000使用年限增长,各铁路局用户投入运用的LKJ2000产品已进入更新周期,2022年以来,公司LKJ2000及配套产品的更新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受各铁路用户经营情况及预算等影响,各铁路局的设备更新进度存在差异。  2、铁路安全防护业务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客户和大众对行车安全的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也相继推出技术含量高、质量稳定的行车安全产品,不断推进现有产品的迭代升级,持续提升铁路安全保障能力。以LKJ列控为核心,公司研发了丰富的行车安全产品,涉及机车车载终端、地面设备及软件、大数据分析等,产品服务于铁路电务、机务、工务、供电等多个业务部门。  公司铁路安全防护产品主要有: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等铁路安防产品。其中,公司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标准、品牌推广方面均占据领先优势。公司LKJ列控系统、6A、CMD系统、调车安全防护系统等产品作为重要的行车安全装备,构成了紧密的车载生态,相关系统形成的大量的行车数据成为我国机车信息化的重要数据源。  3、高铁列车运行监测与信息管理业务  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2022年统计公报》,截至202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5.5万公里,其中高铁4.2万公里,高铁里程占比约为27.1%。《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指出,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7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5.3万公里左右,占比将达到31.2%。根据国铁集团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占比约35%。未来,我国将进一步构建现代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以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骨架、区域性高速铁路衔接延伸的发达高速铁路网,构建快速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明确,我国将加快复兴号系列化动车组研制,研究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智能动车组、城际及市域动车组、旅游新型列车,换代升级普速客车。研发高速货运动车组等新型专用车辆。研发应用智能大型养路机械、新型智能综合检测和综合作业装备以及智能检测监测、运营维护等技术。加大智能检测监测安全保障技术应用,提高运行状态自感知、设备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水平。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增强安全数据和问题隐患、运行状态和性能规律等集成管理、智能分析和预警预告能力。  高速铁路因其行车安全性高、速度快、舒适性好等特点,成为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的主力,高铁安全是铁路运输的重中之重。因此,铁路主管部门对涉及运输安全监测产品设置较高的产品准入门槛。整体而言,国内铁路行业准入门槛高,具备资质和实力的企业相对较少。截止目前,蓝信科技是我国动车组车载安全监测产品的核心供应商,代表产品为列控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等,目前该领域尚未出现有力的竞争对手,市场格局稳定。  根据《CTCS-2/3级列控车载设备维护管理办法》《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运用维护管理规则》等规定,DMS系统、EOAS系统等监测系统的更新换代周期通常为10年。2008年以来,我国动车组保有量快速增长,近十年来平均每年新增动车组超300标准组,动车组保有量从2008年末的176列增加至2022年末的4,194标准组。目前,我国动车组DMS系统已逐步达到更新年限,产品更新或升级换型需求有待释放。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铁路客流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铁路系统持续深化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货运供给能力和水平。1-6月,国家铁路发送旅客16.9亿人次、同比增长123%,发送货物19.3亿吨、同比基本持平。与此同时,铁路系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大安全观,高质量抓好铁路安全各项工作,全力推动铁路安全发展。铁路运输需求增长和安全管理要求的提升带动了铁路行车安全装备需求增长,也进一步加快了存量列车车载设备更新进度。  1、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629.87万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69.10万元,同比增长31.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040.55万元,同比增长32.79%。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46.34亿元,净资产为44.07亿元,负债总额2.2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0%。  2、报告期内,公司列控核心业务稳中有升,LKJ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左右,列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832.56万元,同比增长26.51%;因调车安全防护系统(LSP系统)等新产品加速推广,公司铁路安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694.49万元,同比增长81.92%;高铁业务方面,随着高铁客运恢复,公司高铁产品及高级修合同逐步恢复。但受客户招标进度影响(客户大型招标于2023年6月底启动),报告期内公司高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49.29万元,同比下降10.23%。  3、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共投入研发费用6,339.0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2%,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3项,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专利7项。公司积极参与国铁集团“CR450科技创新工程”、列车智能辅助驾驶、重载铁路等课题,积极推进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智慧车站项目试验应用,加快核心产品国产化替代设计,为LKJ-15S系统、LKJ2000无线换装系统、LSP系统等提供技术保障。与此同时,公司安全计算机平台、列车可编程逻辑控制单元LCU通过安全完整性等级认证,达到最高级别SIL4级;有源应答器、无源应答器取得CRCC认证,具备了市场准入条件;BTM产品取得了CRCC试用证书,待试用期满后申请正式CRCC认证,争取早日具备推广条件。  4、稳定实施利润分配,与股东分享企业发展成果。报告期内,公司以2023年5月19日为股权登记日,向全体股东实施了2022年利润分配,以方案实施前的公司总股本381,274,377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451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08亿元,现金分红比例连续达到当年净利润的60%。公司自上市以来,连续8年以现金分红的形式切实回报广大投资者。 三、风险因素  1、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风险  安全是列车运营的生命线,而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产品质量尤其重要。公司产品已经覆盖了全国18个铁路局、地方铁路公司等客户。一旦出现因公司产品质量问题导致铁路行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市场声誉、持续盈利能力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牢固树立质量安全红线意识,杜绝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加强质量管理人才梯队建设,提升公司全员质量意识促进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提高产品“标准化、自动化”水平,促进公司整体业务目标的实现。  2、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可能造成基础建设整体投资下降等风险。  在国家铁路、城轨交通项目落实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铁集团和政府对轨道交通项目的整体投入,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国铁集团和我国各级政府对轨道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投资规划、审批流程、招投标安排等。如未来国家集团及政府部门对行业的有利政策出现变动或招投标计划变更,政策红利出现消减,则可能对公司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应对措施:持续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国铁行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相关信息,及时掌握行政政策变化,分析和研判政策变化对公司产生的影响,积极应对,提早防范;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核心竞争力,深挖潜能,提高公司风险抵御的能力。  3、新产品推广不力导致业绩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行业处于技术快速升级应用阶段,行业内公司需要不断改进、设计和开发紧贴技术发展趋势及客户需要的新技术与产品。为更好满足我国铁路运输对安全与效率的需求,公司前瞻性地开展了新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LKJ-15S系统)、机车智能驾驶系统(STO系统)、智慧车站系统、高铁移动视频系统、LSP调车防护系统等新项目新产品的研发、试验,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继续保持公司在列车控制、高铁综合监测等领域的优势地位。如公司出现技术研发延误、未能迎合市场需求、未能紧贴技术趋势、研发成果未达预期等情况,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发展将受到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一方面持续保持10%以上的技术研发投入,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等开展合作,加快前沿技术引进与应用。另一方面,严格把控研发流程管理,加大新产品试点、推广力度,加强研发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和确认,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发方向;此外,公司将着力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加强市场宣传引导,加快新产品的市场推广。  4、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由于轨道交通行业特性,公司应收账款金额较大。2021年末、2022年末、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2,370.59万元、70,176.85万元、71,268.77万元。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公司应收账款保持在较高水平,如果公司不能维持应收账款的高效管理,任何应收账款的大额坏账损失都将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客户主要是国铁集团、各铁路局集团公司、中国中车(601766)等单位,客户信用良好,产生坏账的风险较小。同时,公司通过加强与客户沟通、定期核对账目、加强应收账款考核等措施,持续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降低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升级及产业化,在技术积累、人才团队、整体解决方案、产品质量、技术支持体系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良好的市场声誉、优异的品质、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稳定的客户群推动公司进入良性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轨道。  报告期内,公司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市场推广策划,促进各项管理措施落地,不断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优势  公司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研究、升级、产业化。在三十余年的实际应用、推广、完善历程中,通过长期对我国铁路技术装备、行车组织状况、运营管理模式的摸索和对未来发展的前瞻分析,公司掌握了包括LKJ车载数据、控制模式、运行数据记录等在内的核心技术,在列车运行控制、列车安全监测、铁路安全管理与信息化领域形成了多项具备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和较为丰富的产品种类,并促进我国铁路系统构建了以LKJ系统为核心的行车安全应用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铁路运营基本国情的列车运行安全保障系统,为保障历次铁路大提速和中国铁路发展做出了贡献。  持续的高比例研发投入,推进我国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升级与进步,有力保障公司处于行业技术优势地位。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480万元、14,194万元、6,339万元,研发费用始终保持在当期营业收入的10%以上。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主导或参与5项产品技术条件、6项行业标准以及8项技术规章制定,拥有有效专利454项(其中发明专利116项,实用新型专利264项,外观专利7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44项。较强的专业积累和持续增加的科研投入确保了公司核心产品、技术发展的稳定性、延续性,对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新增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3项,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专利7项)。  (二)人才优势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列车运行控制及运用管理信息化领域,铁路行车安全装备与整个铁路运输安全息息相关,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事关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核心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而且必须对中国铁路发展、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列车运行安全需求有着深入的理解。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培养出对中国铁路安全事业拥有深刻认识和执着信念的人才团队。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人数为1007人,其中技术人员611人,占比约61%。公司核心人员在各自专业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铁路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业务整体规划和布局方面具备前瞻性,能够准确把握市场机遇并有效、迅速付诸实施。  (三)以列控为核心的行车安全产品体系  经过近三十年发展,公司LKJ系统已成为我国车载列车运行安全控制的核心装备。同时,公司多次参与国铁集团车载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先后研制了6A车载音视频显示终端、CMD系统车载子系统、机车车联网系统、调车防护系统(LSP)等产品。以LKJ系统为基础,公司主要产品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协同效应,持续巩固了LKJ列控系统在机车信息化的中枢地位,并构建了丰富的机车车载生态环境,增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巩固了公司在行业的优势地位。  目前,公司形成了多功能、多种类的产品体系和专业化、综合化的行车安全保障产品提供能力,是国内少有的能够同时满足客户对列车运行安全控制、机车状态监测、行车安全管理及信息化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高铁安全监测领域的先发优势和核心地位优势  子公司蓝信科技是我国动车组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DMS系统)、动车组司机操控信息分析系统(EOAS系统)等产品的核心供应商。凭借产品的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蓝信科技DMS系统、EOAS系统已基本覆盖我国动车组,并形成覆盖全部动车组的车载设备及覆盖国铁集团地面数据中心、18个铁路局地面数据中心的车地数据传输架构体系。  2006年以来,蓝信科技便专注于动车组列控动态监测系统及衍生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蓝信科技深耕高铁行车安全系统领域十余年,掌握了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设备状态数据的源头和车地传输通道资源。经过多年的研发攻关与技术应用,蓝信科技已围绕核心业务构筑起坚固的竞争壁垒,成为中国高铁列控设备动态监测专项技术的持有者、标准制定的参与者以及列控监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系统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凭借产品先发优势和长期的应用实践,蓝信科技构建了覆盖国铁集团的地面数据中心,形成体系化的产品应用,构建了完善的高铁设备监测生态链。  目前,蓝信科技的DMS系统、EOAS系统已成为我国动车组的标准配置,成为我国高铁车载安全监测设备的核心供应商。  (五)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体系  通过多年来对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推广的经验总结以及对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状况的深入理解,公司逐步构建起了以主动服务我国铁路运输安全需求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技术支持体系。公司在为铁路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的同时,能够及时响应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控制的需求,使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相契合,保证产品及时有效地适应我国线路设施或运输组织条件调整的需求,有力的保障了我国铁路安全持续、快速发展。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