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韦尔股份(6035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索尼产能趋紧,三星大幅提价,韦尔股份迎来转机

http://www.chaguwang.cn  2023-12-20  韦尔股份内幕信息

来源 :于见专栏2023-12-20

  我们在享受着高质量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对于电子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高,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美日对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制裁,加之消费电子市场的低迷,让国内半导体企业都在负重前行,韦尔股份也是其中一员。

  今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营收150.81亿元,同比下降1.96%;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下滑82.86%。好在近期消费电子行业有复苏迹象,2024年半导体赛道或迎来新一轮增长浪潮,韦尔股份有望摆脱业绩下滑之困。

  尤其在CIS赛道,目前索尼良品率低下,产能趋紧。三星则在上月发布通知,旗下CIS芯片将于明年开始涨价。这对于韦尔股份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小米14、IQOO 12系列高端旗舰机型的主摄均采用了韦尔股份旗下的豪威OV50H传感器,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国产厂商的集体抱团也令韦尔股份峰回路转,2024年的韦尔股份或将触底反弹。

  并购之法终成千亿帝国

  或许很多人对韦尔股份的认知,是来自2019年以152亿元收购北京豪威。而豪威的盛名,在半导体行业以及数码爱好者群体中尽人皆知。彼时豪威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都远超韦尔股份,“蛇吞象”式的并购成功,令韦尔股份名声大噪,市值跻身千亿之列。

  2018年韦尔股份营收仅为39.63亿元,并购后2019年营收高达136.31亿元。在豪威的加持下,韦尔股份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21年营收241.03亿元,归母净利润飙升至44.76亿元。

  与此同时,韦尔股份也成了二级市场上的“宠儿”。2021年7月其股价一度上涨至255元/股,创下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通过此次并购,韦尔股份和豪威不仅取得了1+1>2的效果,也帮助韦尔股份实现了产业转型。

  

  成立于2007年的韦尔股份,最早从电源管理IC做起,后来发展到TVS、MOSFET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众所周知,半导体行业回报周期较长,韦尔股份采用Fabless生产模式,虽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但营收难以快速增长。

  2013年通过收购香港华清、北京京鸿志布局半导体代理分销业务,其营收才得以壮大,拥有了冲击资本市场的实力。2017年成功在上交所挂牌,但彼时韦尔股份在投资人眼里,只是赚差价的半导体中间商。

  2018年韦尔股份分销业务营收31.28亿元,营收占比高达79%;半导体业务营收仅为8.3亿元。虽然韦尔股份的营收上去了,但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问题:分销业务毛利率太低,盈利能力不强。

  据其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代理分销的毛利率分别为12.86%、13.1%和14.39%。而同期的半导体业务毛利率均在30%以上。所以成功收购豪威对于韦尔股份来说意义重大,不仅提升毛利率解决盈利问题,同时也将自己变身为“科技股”。

  当然韦尔股份无论是业绩的飞速增长还是在股市上的爆火,根本原因就是将豪威这棵“摇钱树”纳入麾下。不过近年来消费电子市场萎靡不振,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韦尔股份也惨遭牵连,业绩开始变脸。

  2022年营收200.78亿元,同比下降16.78%。因误判行业趋势,计提存货跌价损失和成本减值损失累计13.59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下降至9.9亿元,降幅高达77.88%。

  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一直忙于低价去库存,业绩仍没有太大起色,直到第三季度才有好转迹象。究其原因,豪威虽然位列CIS三巨头之列,但行业抗压性显然还不及索尼、三星,这也是韦尔股份目前最大的困境。

  十年三国杀,豪威“卧薪尝胆”

  在20世纪90年代,图像传感器还是CCD的天下。不过自2000年以后,CMOS技术不断成熟,逐渐被市场认可。2005年CMOS已经取代CCD成为消费市场主流,豪威正是因为背照式CMOS一战成名。

  二十年前,拍照手机的盛行令豪威业绩大增。2003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手机图像传感器均来自豪威。尤其2009年成为苹果手机供应商后,2010年豪威在手机市场的份额高达50%,然而十几年后的今天,豪威的市场地位已经不大如从前。

  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CIS市场中,索尼以39.1%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三星以24.9%位居第二,豪威位列第三,市占率仅为12.9%,和索尼、三星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尽管十年间豪威一直位居一线阵营,但很明显腹背受敌。不仅要正面硬钢索尼、三星,还要提防格科微、安森美的反击,可以说日子并不好过。

  那么为什么豪威从全球一哥沦落到现如今的尴尬局面呢?表面上是因为苹果的抛弃,实际上还是因为技术上的落后。

  2012年索尼推出首款堆栈式CMOS IMX135,同年苹果主摄便不再采用豪威方案;2013年三星首次发布SOCELL技术,抢占手机CMOS市场。而此时豪威的背照式技术已经落后于索尼和三星,痛失手机高端市场,沦落为凑数“副摄”。

  所以这十年来,豪威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市场方面,一直在追赶索尼和三星的脚步。并购后的豪威,可以借助韦尔股份的渠道和客户资源,打入国内手机市场,提升市占率。

  从技术上讲,近年来豪威和三星、索尼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例如OV64B已经成为中端手机标配主摄,OV50H已经和索尼高端的IMX989有一战之力。

  并且随着小米、华为、VIVO等厂商的力挺,豪威已经在高端市场小有成绩。豪威的亮剑,自然会令韦尔股份业绩上涨。不过值得担忧的是,随着订单的激增,其产能也会遭受严峻考验。

  索尼和三星之所以会成为CIS赛道的双寡头,除了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还在于他们都是IDM模式,也就是自研自产。拥有完整的晶圆工厂,这是豪威和韦尔股份都不具备的优势。

  尽管豪威一直和台积电、中芯国际等代工厂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产能无后顾之忧。然而一旦半导体行业受外部因素影响进入下行期,没有工厂的韦尔股份自然没有下调风险的可能性。

  去年库存激增业绩下滑就是最好的例子。不过任何行业,风险和机遇并存,韦尔股份的CMOS生意也并没有局限在手机赛道上。

  多元布局,寻找第三极

  纵观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韦尔股份一直在延展业务范围,朝着多元方向发展。从分立器件到半导体分销,布局SOC、数字电视、射频芯片再到如今并购豪威进军CIS领域,韦尔股份的思路非常清晰,利用自身客户资源和渠道,通过业务关联构建庞大的半导体帝国。

  目前韦尔股份的三大业务体系分别为:图像传感器、触控显示和模拟芯片。其中模拟业务是其传统强项,已经触及业界天花板。况且TVS等分立器件技术门槛低、业务碎片化严重,增长空间有限。其重点发展方向还是在CIS和触控显示上。

  CMOS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手机只是其中一个大类,在笔记本、医疗、汽车等领域都有非常广阔的需求。例如大疆Mini 3的CIS就来自豪威。在安防、汽车等领域,韦尔股份也已经做到了头部位置。

  尤其是近年来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汽车CIS市场增长显著,这也给韦尔股份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例如去年韦尔股份再次斥资40亿元持股北京君正,其意图非常明显,借助北京君正在汽车微处理器芯片领域的优势,和深厚的客户基础延展汽车CIS赛道。

  汽车CIS业务也成了其新增长点。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汽车CIS业务营收19.04亿元,同比上涨18.87%。尽管汽车CIS市场增量较大,但韦尔股份想要啃下这块蛋糕并不容易。

  目前安森美受益于先发优势以及激进的价格策略,抢占了全球约一半的汽车CIS市场。索尼虽然市场份额小于韦尔股份,但占据了高端市场。同时意法半导体、三星等传统巨头实力也不容忽视,格科微、比亚迪等国内厂商也开始崛起,汽车CIS的内卷要比手机赛道激烈得多。

  而在触控显示领域,只能说韦尔股份还在起步阶段。2020年韦尔股份以1.2美元收购了Synaptics亚洲业务入局TDDI领域。2022年其触控显示营收为14.7亿元,然而随着电子消费市场的走弱,今年上半年触控显示营收仅为6.6亿元,同比减少了44.4%。

  韦尔股份想要在触控显示行业有所作为,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与此同时随着多元化并购战略的实施,虽然让韦尔股份的半导体帝国更加壮大,但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就是产线太广,业务太杂,聚焦赛道太多,导致产业臃肿。精简优化或许才是未来韦尔股份的首要任务。

  结语

  企业想要做大做强无非就两种方法:内生增长和外部并购。很显然韦尔股份选择了后者,才成就了现如今的千亿市值。并购确实能够让韦尔股份快速的建立起多元化布局,但相应的如何做好并购后的整合,实现最大的协同效应才是其当务之急。

  目前图像传感器仍然是韦尔股份的基石,豪威主攻中高端市场,思比科面向中低端领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品体系结构。现在的韦尔股份并不缺技术,而是市场。在电子消费复苏之际,拓展国内手机和汽车市场,韦尔股份业绩才会有回暖的希望。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