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电子市场寒冬之下,CIS龙头韦尔股份(603501.SH)2022年业绩的下滑在意料之内。
这种趋势在2022年开年就已露出端倪,当年一季度韦尔股份营收和净利润就出现双双下滑,此后的半年板、三季报,重要业绩指标仍处于下滑趋势。
日前韦尔股份披露的全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归属净利润为8亿元-12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2.76亿元-36.76亿元,同比减少73.19%-82.1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1.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38.68亿元-39.13亿元,同比减少96.63%-97.75%。
其中,存货跌价减值准备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预计2022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3.4元至14.9亿元。
韦尔股份的主要产品CIS芯片,即CMOS图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安防、汽车、医疗、AR/VR等领域。但去年以来,消费电子需求的下滑已成行业共识。从韦尔股份的业绩变化来看,下游市场变化对上游产业链的影响可见一斑。
百亿库存跌价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韦尔股份首次出现业绩下滑。
2022年前三季度,韦尔股份实现净利润21.49亿元,同比下滑38.92%;实现扣非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下滑59.11%。与之对比,全年净利润增速下滑幅度加大,主要是受到了年末存货减值的影响。
“预计2022全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13.4元至14.9亿元。”韦尔股份表示。
2021年,还在行业上行周期的半导体板块,受益于缺货潮、涨价潮,拉长备货周期是普遍的做法。21世纪资本研究院发现,2021年末,韦尔股份的存货为87.81亿元,为近五年最高,上一年则为52.74亿元。
但在行业“速冻急停”的情况下,高库存带来了可怕的风险。2022年第三季度末,韦尔股份的库存已经高达141.1亿元。
实际上,2021年行业备货周期的拉长,不少芯片企业都出现类似的库存变化情况。如圣邦股份、卓胜微等存货均在2021年底处于高位,并在2022年一路走高。
但对于体量巨大的韦尔股份来说,百亿库存跌价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
实际上,在2022 年三季报中,面对141.1亿库存,韦尔股份已经意识到了风险所在,并针对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以及部分库龄较长的产品,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4.9亿元。
来到2022年第四季度,虽然韦尔股份的库存水位已有明显回落,但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依旧不及预期。“供应链企业的库存去化压力持续上升,导致价格竞争加剧,公司部分产品,例如应用于手机终端的64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等产品的可变现净值预期将进一步降低。”
在三季度末净利润还有约21亿元的韦尔股份,在存货减值的影响下,全年净利润一下子降到了只剩10亿元左右(8亿元- 12亿元取中值)。
消费电子寒气逼人
作为芯片市场的大白马,韦尔股份为何会出现明显的业绩失速?在行业下行周期何以还保存着如此高的库存?
近日有分析师解读称,韦尔股份存货高企可能是因为对行业周期演绎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以卓胜微为例,该公司主要业务为5G射频芯片,同样深受下游消费电子的需求变化影响,该公司在2022年以来也出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下滑。从其存货变化来看,2022年一至三季度,分别是15.7亿元、18.18亿元、18.24亿元,环比增长15.8%、0.3%。
反观韦尔股份,存货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前者。2022年一至三季度,其存货分别为104.7亿元、126.4亿元、141.1亿元,环比增长20.7%、11.6%。要知道,在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行业已普遍认为周期调整将维持到2023年上半年,这时候大幅增加库存显然并未明智之举。
进一步分析韦尔股份的业务构成,则能深刻感受到消费电子市场变化对其的影响。
从营收构成上看,韦尔股份主营业务分为半导体设计和半导体分销两部分。2022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半导体设计业务收入实现91.06亿元,同比下滑13.68%,半导体分销业务实现收入19.25亿元,同比增长4.01%。
也就是说,韦尔股份业绩下滑主要是由于半导体设计业务下滑导致的。在该业务中,最主要的图像传感器业务收缩幅度较大,实现营收72.9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0.97%;模拟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6.2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9.27%。只有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较快增长,营业收入为11.88亿元,同比增长88.02%。
图像传感器是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部件,随着智能手机及其他VR设备以及汽车电子等渗透率提升,消费者对多摄像头的需求提升,并对图像传感器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因此,这个领域一度被市场寄予厚望,有机构提出,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的CMOS图像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以年均25.2%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26年达到约15亿美元。
但在2022年,由于下游需求疲软,不仅东西卖不出去,价格还出现了下降。“报告期内,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单价出现下滑。”韦尔股份提到。
“自身难保”的智能手机厂家自身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多家智能手机厂商直至去年三季度才密集发声称库存下降、压力不在,更遑论在此期间会有新的需求,韦尔股份不断攀升的库存也由此成为一颗“隐雷”。
作为芯片市场的领头羊,韦尔股份的库存变化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将如何调整?就上述问题,1月16日,21世纪资本研究院多次拨打韦尔股份证券部电话,但未有人员接听。同日发送的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利空出尽?
吊诡的是,在韦尔股份发布这份2022年成绩预告后,1月16日,公司股价反而低开高走,甚至一度触及涨停,截至收盘,报91.25元,涨幅8.15%。
对于这种异常波动,市场人士普遍解读为“利空出尽”的结果,毕竟对于投资者来说,从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基本可以预见公司全年走势。“随着业绩预告披露,靴子落地,韦尔股份计提存货减值,也能一下子将风险释放。”有投资者表示。
但情况或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
一方面,代表投资风向的公募基金正在离场。数据显示,2022年6月末,有968只基金合计持股韦尔股份1.24亿股,占流通股比例15.71%。到2022年三季度末,仅83家基金持有韦尔股份股票,合计持股6617.54万股,占流通股比重5.62%,持股数量和比例均降至201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另一方面,消费电子行业的拐点要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消化库存仍是韦尔股份“长期的痛”。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由于2023年手机需求仍然较弱,手机厂商备货积极性不高,公司去库存周期拉长,整体存货水平或于2023年第二季度左右回到正常,也就是70亿-80亿之间。”
此前晶圆巨头中芯国际也表示,这一轮行业周期调整至少持续到2023年上半年。若按照下游手机市场对行业复苏的判断,至少要到下半年才能复苏,就算考虑提前备货的需求,上游产业链的复苏确实至少要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看到希望。
回到韦尔股份本身,21世纪资本研究院在去年的报道(《半导体风向标⑦ 40亿大手笔增持!韦尔股份再“加仓”北京君正汽车电子合作想象空间可期?》)中分析,韦尔股份正将目光瞄准汽车电子,并通过大手笔增持北京君正,释放加码汽车电子领域的明确信号。
去年半年报中,韦尔股份称,汽车领域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出了需求增速加快的明显特征。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汽车市场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了较大规模增长,市场份额快速提升。据其披露,2022年上半年来自汽车电子的营收占比为22%,相比上年全年(14%)有所提升。
据其披露,公司汽车CIS产品覆盖从VGA到800万像素区间,解决方案已经涵盖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仪表盘摄像头、后视和全景影像等。
除了汽车领域,韦尔股份正在不断丰富拓展产品品类。就未来领域布局,公司相关人员曾对21世纪资本研究院表示,“目前公司的汽车、安防、医疗方面的布局都还可以,这方面的占比较前期可能还会提高。”
但不难发现,其来自汽车领域的营收占比相比来自消费电子的体量仍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