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融相关的“露脸”机会真是越来越少,会议都没怎么提金融,唯一能有金融动态的,也就是的曾经那些高不可攀的“大佬”被抓的新闻;而再细分到IPO领域,更是老太太的棉裤腰松松垮垮,IPO受理在经历“特批”那一波之后又陷入了寂静,上会审核也是一波之后也销声匿迹,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撤材料方面,简直就是在比谁跑的快似得,有人统计深交所周末都不休息,撤材料连续干了31天,这里说个卷王应该没人反对吧?
当然,除了撤材料能称为IPO领域里比较热门的话题,批文失效和发行超募也可以是比较热门的了;自注册制以来,截止今日发文已经有3家IPO企业发行批文失效,这四家分别是科创板的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的福建侨龙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的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7月20日批文失效的首家北交所企业四川科志人防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后,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批文也将在7月28日失效,这家企业作为注册制以来首个被发行叫停的企业,上市酒会都准备好了,结果临门一脚又被踢回原地,都是命。
一、获批文的IPO企业状态
按照批文核发时间来看,自2023年4月25日西安新通药物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批文失效以来,共有222家企业获批文,其中批文失效的有4家、即将批文失效的有1家、未发行的有30家、其余全部发行。
(ps:纯手工整理,如表格有误请指正)
二、有人发不出去,有人幸运超募!
7月22日,证监会“315新政”提出“从严监管高定价超募”以来,首家IPO超募企业科力装备(代码301552)挂牌上市,这家公司本次IPO拟募集资金3.41亿元(含发行费用3.92亿元),实际募集资金5.1亿元,超募1.69亿元(含发行费用超募1.18亿元)。
今年以来A股共有49家新股挂牌上市,其中12家实现超募,而科力装备是新政以来的首家超募企业,有很多观点认为这超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信号,认为在新规后还敢超募,带了一个坏头,更是给这家企业带上了不小的帽子,但这种观点都是只关注超募的问题,但不关注市盈率以及我们正处于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从科力装备的发行股价和市盈率来看,公司的发行价格为30元/股,市盈率是15.08倍,而行业市盈率20.24倍,我们也不说这家公司到底好不好,万一以后暴雷呢,但至少目前资金是认可的。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挡玻璃安装组件、侧窗玻璃升降组件、角窗玻璃总成组件和其他汽车零部件,公司的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目前,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汽车玻璃行业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福耀玻璃、圣戈班、艾杰旭和板硝子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75%,福耀玻璃国内市场占有率更是超过70%。据招股书介绍,公司已经进入全球前四大汽车玻璃厂商福耀玻璃、艾杰旭、板硝子和圣戈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整车厂客户,陆续成为广汽三菱、长城汽车、东风日产的合格供应商,在行业内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但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11月公司和福耀玻璃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公司将逐渐减少对福耀玻璃竞争对手的供货份额,其具体含义为在公司生产设备等关键资源冲突或不足时,公司应首先确保福耀玻璃相应产品的采购需求。如未来公司出现生产设备等关键资源严重冲突和不足时,公司需要优先确保福耀玻璃的采购需求,可能存在无法及时满足其他客户需求的情况,进而影响公司与其他客户的业务合作。
2021年至2023年,科力装备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9,301.17万元、40,565.81万元和48,775.5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6,352.19万元、12,021.10万元和14,210.56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073.15万元、11,631.06万元和13,708.6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501.64万元、10,892.29万元和13,527.8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26,108.08万元、36,391.87万元和43,490.41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89.10%、89.71%和89.16%,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万武、郭艳芝和张子恒,合计控制公司90.58%的股份。
科力装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51,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45,857.19万元,公司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11,773.32万元。科力装备2024年7月17日披露的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34,083.87万元,用于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发行的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总额为5,142.81万元,其中保荐费为113.21万元,承销费为3,604.72万元,审计费用566.04万元,律师费用367.92万元。
科力装备作为新政后首家超募的企业,你的观点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