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江瀚新材(60328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江瀚新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3-27  江瀚新材内幕信息

来源 :证券之星2024-03-27

  江瀚新材(603281)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23%;实现净利润6.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05%;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92%。公司通过提升产销规模、控制综合成本抵御功能性硅烷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带来的冲击,全年实现功能性硅烷产量10.43万吨、销量10.4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7.06%、15.87%,毛利率、净利率仍然维持在业内较高水平,较好的应对了行业危机。

  (一)市场挖潜,巩固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从国内市场、高附加值产品和新客户三个方向开展市场挖潜。一是加强国内市场销售,保障产能释放。2023年,公司在坚持贯彻双循环销售策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国内市场销售力度,实现国内销售量增长万余吨,同比增幅约三成,有力保障了公司产能利用水平。

  二是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公司产品结构多元化,在售产品共计十四个系列一百多种牌号,产品链完整性在国内首屈一指。2023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力度,含硫硅烷销售占比保持下降趋势,进一步降低了对单一产品的依赖程度,使产品结构更加健康。

  三是不断开发新客户,拓展硅烷市场边际。公司密切关注全球市场及产业创新,积极接触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新客户,并努力与之建立合作关系。2023年,公司成功开发达到批量销售规模的新客户169家,其中海外客户24家。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功能性硅烷产品销售10.4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5.87%,既避免了当期经营业绩的过度下滑,又巩固了公司在功能性硅烷行业的领先地位。

  (二)坚持创新导向,促进生产力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研发支出7,947.00万元,完成17个研发项目小试、6个研发项目中试,实现4个研发项目成果转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研项目23个,其中产业化阶段项目6个、中试阶段项目11个、小试阶段项目6个。

  报告期内,公司申请6项发明专利,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获权发明专利63项,在审发明专利9项。

  公司坚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指导生产体系升级,通过改进合成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了产品一次合格率和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实现了关键原材料甲基丙烯酸钠自产,强化了酰氧基硅烷的品质控制,保障了原料的稳定供给,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生产成本。

  公司还实现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JH-I37)、改性聚正硅酸乙酯(JH-T40M)、硅氮五元杂环氨基硅烷(JH-A1171C)等新产品的工业化投产,并在过程中解决了常规精馏分离技术分离能力不足、能耗高等问题。这些新产品有的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有的促进了绿色循环和减排,有的拓展了应用范围,增强了公司的综合实力。

  (三)多措并举,保障生产有序

  报告期内,为确保经营业绩不会过度下滑,公司产销规模同比明显增加,生产任务繁重,且部分产能来自新建生产线试运行,为护航生产、销售目标的实现,保障生产装置安全有序运行,公司多措并举保生产,全年累计生产功能性硅烷产品及中间体27.2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0.61%。

  一是提倡终身学习,优化人员结构,提升员工素质。公司持续针对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员工开展学历提升行动,2023年共有56名员工通过学历提升行动取得大专学历,截至年末尚有50名员工大专在读。通过这一行动,公司人员结构有所优化,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较年初增加8个百分点。

  二是推进技改技措,妥善组织维护,提升设备效能。公司共实施技改项目38个,自动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本质化安全环保得到有效强化、节能降碳效果得到有效增强。公司妥善组织实施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全年设备利用率维持高位运行,有力支撑全年生产销售任务目标的实现。

  三是发挥IPO项目优势,强化采购管理,提升原料品控。公司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项目满负荷运行,基本达到设计产能,在质量和成本两方面为功能性硅烷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三氯氢硅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公司继续采购一部分三氯氢硅。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外购原料品质控制,提高检测频率,严格执行检测标准,以检测结果指导供应商管理、提升采购效能,原材料合格率较上年提升1.16个百分点,守住了主要原料质量关,保障了生产效率和成果。

  四是不断改进配方,优化生产工艺,提升过程控制。公司制订、修订作业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66份,优化了工艺过程和配方,生产效率和产品一次合格率显著提升,人均产量较上年提升17.06%,产品一次合格率较上年提升2.09个百分点。

  五是加快推进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及中间体建设项目,做好建成部分生产线的试运行工作。截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建成年产1.5万吨功能性硅烷产能和年产3万吨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产能。报告期内,该项目已生产功能性硅烷0.37万吨、功能性硅烷中间体2.23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108.67万元,并使公司得以进一步释放原有功能性硅烷生产线产能潜力。

  (四)切实管控风险,护航持续经营

  报告期内,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风险可控。公司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增安全生产委员会相关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实习学生、勤杂人员以及各部门分线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8项,安全生产责任制总数达到85项,覆盖范围更加全面,2023年公司与员工签署安全生产责任状1,047份。公司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推进特殊作业“九步法”和安全工作布置“五步法”,坚持落实“检修作业方案”制度和特殊作业、非常规作业管控,以双重预防机制为主要抓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3,403项,组织员工参加安全教育培训4,489人次,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全年安全生产。

  报告期内,公司按计划发展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污染治理能力,环境保护风险可控。为适应生产规模的增长,公司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厌氧池一座,改造了生化池,并吸收先进技术对原有处理工艺进行技改升级,增强了生物吸收的稳定性,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效果。公司继续在生产过程中应用减碳技术,全年累计实现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当量13,105吨。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通过外汇远期结售汇工具对冲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汇率变动风险可控。2023年,公司共订立远期结售汇合约0.5亿美元、交割远期结售汇合约1.8亿美元,前述合约损益合计-1,378.27万元,与当期汇兑损益2,246.92万元对冲后净损益为868.65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违约风险可控。鉴于当期外部环境不佳、客户违约可能性增加,公司严格落实信用销售政策、控制信用销售规模,并加强对风险客户的履约跟踪。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期初下降30.41%,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有效控制在应收账款总规模的0.5%以内。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和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有机硅烷及其他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功能性硅烷。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7)分类,公司所属行业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C26)下的“有机化学原料制造”(C2614)。

  功能性硅烷行业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过去二十年间规模翻了数番,年均复合增速接近10%。这二十年,也正是中国功能性硅烷行业高速发展的二十年,产能产量增长超过20倍。

  目前,功能性硅烷行业同时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一方面,是需求端不断增长,由于功能性硅烷能带来显著的材料性能改善,其应用实践不断扩展,根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检索结果,2020-2022年期间,每年在中国专利局、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开的涉硅烷发明专利申请均有数千项。根据SAGSI统计,2022年中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为23.0万吨,较2021年增长5.0%,预计到2027年功能性硅烷国内需求量将达到35.5万吨、净出口量将达到21.3万吨。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杨晓勇先生也总结出“硅能源替代碳能源、硅材料替代碳材料”的行业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是供应端趋于成熟,国内外头部企业在经营业绩、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管理体系、生产规模、运营效率、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多年积累的先发优势;二十年来中国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从上百家减少到40多家,行业集中趋势明显;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艺技术、质量管理、规模水平等方面存在短板的企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近年大量新建功能性硅烷产能陆续投产,根据SAGSI统计,2022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能约66.3万吨,较2021年增长18.9%,头部企业产能扩大可能会加速淘汰落后企业的进程,也将进一步提高行业进入壁垒。

  功能性硅烷行业景气度与外部宏观经济增长正相关,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

  公司系国内龙头企业,各项工艺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外先进企业,部分产品已经实现赶超,如公司的绿色轮胎用含硫硅烷产品标准已经实质成为几大轮胎企业的入厂检验标准。经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认定,公司2022年在行业内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公司预期2023年行业地位不会发生变化。

  (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助推功能性硅烷及其下游行业

  2023年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表示,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融合创新产生并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新型储能电池、重点终端应用、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等领域。

  2023年8月9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发布《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禁止、限(控)制、淘汰和鼓励政策目录清单(2023年本)》。该清单将聚氯乙烯和有机硅新型下游产品开发、生产,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有机硅单体,苯基硅油、氨基硅油、聚醚改性型硅油等,苯基硅橡胶、苯撑硅橡胶等高性能硅橡胶及杂化材料,甲基苯基硅树脂等高性能树脂,三乙氧基硅烷等高效偶联剂纳入鼓励类产业。

  2023年12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该目录中纳入了多种硅橡胶、硅树脂、有机硅胶及复合材料等功能性硅烷下游材料。

  上述政策鼓励新材料产业朝向高端化发展,彰显对先进硅基新材料的支持。功能性硅烷在新材料、复合材料中可发挥关键作用,随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功能性硅烷行业也将呈现出多元化、高端化发展趋势。

  2.引导企业创新发展

  2023年8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该意见支持企业进行强链补链,鼓励产学研结合。

  3.安全环保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023年3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该方案强调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机制、开展调查监测及风险评估、严格源头管控,防范新污染物产生、强化过程控制,减少新污染物排放等。

  2023年6月19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全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方案》。该方案要求企业(单位)要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落实专人专班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重大风险隐患台账,健全风险防控制度。

  同时,上述政策也强调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到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将会提高功能性硅烷行业内落后产能的改造与合规成本,或将进一步提升功能性硅烷的行业集中度。公司拥有健全的安全环保软硬件设施和管理体系,为公司进一步提升在功能性硅烷行业的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4.海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继续紧缩,但幅度有所减缓

  2023年美联储共计召开8次议息会议,提高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累计100个基点,相较于2022年加息幅度降低。若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则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和消费环节的资金成本,提升全球经济活跃程度,或对功能性硅烷行业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功能性硅烷及其他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二)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功能性硅烷及其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是有机硅材料四大门类之一,同时含亲有机和亲无机两类官能团,可以作为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界面桥梁或者直接参与有机聚合材料的交联反应,从而大幅提高材料性能,是一类非常重要、用途非常广泛的助剂。根据取代基团的不同,功能性硅烷可分为含硫硅烷、氨基硅烷、烷基硅烷、苯基硅烷、酰氧基硅烷、环氧硅烷、乙烯基硅烷、异氰酸基硅烷等。不同的取代基团与不同材料的亲和性存在差异,其中氨基硅烷适用范围最广,用户可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功能性硅烷。功能性硅烷的主要用途包括:

  1.无机填料表面处理

  白碳黑、高岭土等无机填料由于表面亲水等原因,在树脂、橡胶等有机基材中分散性较差。使用功能性硅烷可以在无机填料表面形成一层具有疏水特性的非极性分子膜,提升无机填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并增强无机填料与有机基材的结合力,进而提升材料的机械性能、电学性能、工艺性能和耐候性,在绿色交通、电子电气、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领域广泛应用。

  2.玻纤增强材料的助剂

  玻璃纤维与树脂基材难相容,填充效果不好。通过添加功能性硅烷,可以增强玻璃纤维与树脂间的粘合性能,改善玻纤增强材料的强度、抗水、电气、耐候性能,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工矿企业、新能源等领域广泛应用。

  3.粘接促进剂

  添加功能性硅烷可以提升粘合剂、密封胶和涂料等的粘结强度及耐水、耐候性能,实现普通粘合剂无法实现的异种材料粘结,促进涂料对底材的浸润和附着力,在电子电气、机械制造、建筑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广泛应用。

  4.建筑、材料表面保护

  功能性硅烷等可以在建筑、材料的表面形成有机疏水层,实现防渗、防潮、防腐,在冶金、建材表面处理、交通工程、文物及建筑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织物整理和浸渍

  用功能性硅烷制备的硅油可增强织物的舒适性、抗皱性、防水性、防静电性和耐洗性,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促进绿色消费。

  (三)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原材料主要通过向化工原料生产厂家直接采购或者从贸易商处采购。公司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和质量考核,促使其推动质量改进,确保提供产品的质量以及交付、服务符合公司要求,促进公司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2.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通常会结合市场供需、客户需求预测及在手订单情况,由生产部按照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组织生产,并通知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订单完成情况,实时变更物料采购计划、调整生产顺序,协调生产资源配备,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质检部门对产出的成品进行检测把关;最后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包装后入库。公司通常还会在客户订单基础上,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以备客户的额外需要。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模式分为直销和经销两类。

  直销模式适用于直接向终端客户的销售,销售合同均由公司与终端客户最终签订,最终客户将所购产品用于生产。

  经销模式适用于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的销售。销售合同由公司与贸易商之间签订,贸易商采购公司产品,再进行销售,最终用于终端客户。贸易商再次销售过程中与产品相关的风险报酬与公司无关,贸易商赚取其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之间的价差。

  (四)产品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是全球供应规模最大的功能性硅烷生产商,也是轮胎、复合材料、密封胶等领域国际龙头企业的主要硅烷供应商。

  (五)竞争优势

  1.技术优势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吸引了归国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加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创新研发技术团队。现设有“湖北省功能性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并与武汉大学联合建设了2个校企合作研发平台,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夯实了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产品优势

  公司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性硅烷产业链,涵盖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硅烷、酰氧基硅烷、硅烷交联剂及硅烷衍生物等14个系列100多个功能性硅烷品种。无论从销售量,还是产品的品质,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特别是绿色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等主导系列产品,在国内、国际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质量优势

  公司重视产品质量,设有专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机构,以保证公司各质量要素的控制程序运转良好。公司依靠高质量的产品、持续的质量控制措施、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可靠的技术支持服务,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信任关系。公司通过了德国TVSUD认证机构的IS09001、IATF16949、IS014001、IS045001、ISO50001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首次通过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在产品标准制定方面,公司起草或参与制定含硫硅烷(GB/T30309-2013)等各类硅烷国家和行业标准共计14项。

  4.销售及客户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与国内外重要客户保持良好的商业合作。公司与世界前十大轮胎企业等世界500强企业建立起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产品销往欧美、南美、澳大利亚、东南亚、日本、印度、韩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有机硅产品的特殊性质,客户对公司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进行一系列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认证,非常严格、谨慎。而一旦确立了合作关系,客户往往会长期合作并且很少更换供应商。由于公司能够长期稳定地提供高质量的有机硅产品,现已成为部分客户长期信赖的供应商,良好的产品品质为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稳定的客户资源。

  5.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体系完善

  我国日益严格的安全和环保政策对功能性硅烷生产企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公司对安全生产和环保问题非常重视,在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安全和环保设施,形成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体系。在安全生产方面,公司建立完善的双重预防体系和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公司安全生产职能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在环保方面,公司实现了氯元素的循环利用,并建有污水处理站等防治污染设施,对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有效综合处理,有效控制环境影响。

  (六)竞争劣势

  1.产能瓶颈制约

  公司产品质量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但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扩大、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升,订单逐年增加,公司现有产能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面对未来逐年上升的产品需求量,产能成为制约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能会削弱公司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公司在国内硅烷市场已取得较为突出的行业地位,但从功能性硅烷整体上看,公司在盈利能力、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线丰富程度、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差距,公司仍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扩展产品线、丰富产品结构,加快对国际知名企业的追赶步伐。

  (七)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厚积薄发,研发成果丰硕

  公司是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中研发投入最大的企业,多年来成果显著,目前拥有63项获权发明专利,对有机硅的价值开发程度高,新产品新工艺不断,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保持在较高水平。

  2.口碑载道,质量精益求精

  公司建立了全过程的高效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德国TVSUD认证机构的认证,生产的功能性硅烷产品质量优、性价比高,服务周到、响应及时,高端市场客户占比大,客户忠诚度高。报告期内,重点客户零流失。

  3.精兵简政,高效凸显业绩

  公司坚持管理架构扁平化、生产自动化,秉承“一专多能”的人力资源方针,并不断推进生产装置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追求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提升,人均绩效突出。报告期内,人均营业收入和人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42.29万元/人和68.44万元/人,业内领先。

  (八)业绩变化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报告期内,功能性硅烷整体销售量保持增长,但产品市场价格几近腰斩,业内企业普遍业绩下滑,部分企业濒临亏损边缘,功能性硅烷行业面临重大挑战。公司当期业绩变化与行业发展状况方向一致,但受益于公司竞争力优势明显以及所采取的扩大产销规模、降本增效等有效的应对措施,业绩下降幅度远低于行业普遍情况。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优势

  公司拥有十四个系列一百多种功能性硅烷产品,产品品种丰富,结构多元化,能够满足各个领域不同客户的需求。公司现已建成从三氯氢硅到各种功能性硅烷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完整绿色循环,从原材料端提升公司功能性硅烷产品的质量和自主程度,又节省原材料运输成本,还降低了运输途中的安全环保风险。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及中间体建设项目提前分批建设,项下部分生产线建成投入试生产,极大缓解了公司的产能瓶颈,为公司2023年度产销量大幅上升奠定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相关生产线的陆续建成和磨合进程,公司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已经完成人员与生产装置、控制系统、管理体系等软硬件的磨合,本报告期已达到设计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行,补齐了公司上市前的短板,形成了氯元素闭路循环,提高了公司主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了发展与安全、环保的统一。

  为了匹配公司不断增长的功能性硅烷产能,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立项了“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三氯氢硅6万吨、四氯化硅6,000吨,并为新项目后续的二期、三期拟建规划项目提供公辅设施。该项目将帮助公司扩大循环产业链规模,在保障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缓解公司当前因三氯氢硅产能不足导致功能性硅烷供应量无法完全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

  (二)研发能力强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吸引了归国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加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创新研发技术团队。公司拥有“湖北省功能性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研发平台,并与武汉大学联合运营校企合作研发平台2个。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63项获权发明专利,另有9项在审发明专利。大量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扩展了公司产品的应用范围,在多个细分领域给公司带来了超出常规产品的利润,并规避了市场集中风险。2023年,公司申请6项发明专利,获权3项发明专利,完成4项研发项目成果转化,不断为公司发展提供新动能。

  (三)质量领先

  公司拥有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覆盖到包括采购、生产、存货、出厂管理等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并通过了德国TVSUD认证机构的ISO9001、IATF16949、ISO14001、ISO45001和ISO50001等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报告期内,公司部分产品首次通过ISO14067产品碳足迹认证。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客户忠诚度高。公司还积极参与功能性硅烷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14项。

  五、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23%;实现净利润6.5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7.05%;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9.61%。

  六、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2023年,受国际性货币政策紧缩、地缘政治冲突、去全球化、能源和粮食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全球经济低迷,有机硅材料整体消费需求增长受挫,功能性硅烷市场价格滑坡。功能新硅烷市场价格在谷底徘徊,逼近部分企业的成本线。虽然国际市场面临衰退,功能性硅烷量价齐跌,但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行业发展逐渐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从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看,国外功能性硅烷生产厂商受制于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因素,大规模扩展生产能力的可能性较低。在我国环保督查趋严的背景下,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及成本优势,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步确立并将继续扩大。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预计随着国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2027年中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将达到35.5万吨,净出口量达到21.3万吨,行业进一步往中国集中。未来市场上,我国功能性硅烷产品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并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旨在打造世界领先的知名硅烷企业,通过坚持自主创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努力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开发节能型、环保型新产品和新技术,促进有机硅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集约化、精细化和规模化发展。

  1.立足主业,增强三氯氢硅生产能力,完善产业链部署

  借助首发募投项目,公司已实现三氯氢硅自产,大幅提升了关键原料质量控制和供应保障能力,并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完整绿色循环。但公司三氯氢硅产能仍不能完全满足发展需要。公司推进硅基新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拟进一步增加年产6万吨三氯氢硅生产能力,以匹配公司整体产能规划,打造年产18.2万吨功能性硅烷绿色循环产业链,实现规模扩张与绿色发展的统一。

  2.专注研发,扩充产品品类,巩固行业内领导地位及竞争优势

  公司为硅烷偶联剂生产龙头,通过募投项目实现了关键原料三氯氢硅自产,扩大功能性硅烷和中间体产能,扩充末端产品品类,加大市场覆盖力度。同时依托公司现有全品类和行业内高认可度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以复配型、聚合型和高纯度产品开发为抓手,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3.提升管理,软件与硬件同步升级,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将在现有工艺基础上继续优化控制系统,依托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将加大市场需求及深度调研,加深对市场理解,完善顾客满意度体系,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引领公司发展方向。公司将不断完善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和薪酬分配机制,培养专业化人才团队,提升员工生产力、执行力和归属感。

  (三)经营计划

  (一)持续发力销售工作。一是以现有大客户为重心,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依托,留住老客户定单,稳住已有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增长。二是以新产品为依托,不断开拓新领域、新市场、新客户,扩大公司产品渗透范围。三是重点做好海外重点市场环境的分析研判,及时响应海外市场环境变化,抓住机遇、规避风险。四是继续加强销售工作中的风险管控,及时跟进了解客户近况,合理开展赊销业务,避免坏账发生。

  (二)持续做好研发创新。一是加大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力度和副产物综合利用项目开发,特别是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研发项目的成果转化,以创新引领公司发展。二是做好工艺维护、产品质量、安全保证和品质提升,为公司的安全生产、绿色环保和降本提质保驾护航。三是进一步加强研发能力建设,提升技术开发和分析测试技术的硬件水平,加大多层次、多技能技术人员引进工作。

  (三)持续增强生产能力。从人力资源、生产装置、原料控制、工艺过程、生产环境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生产要素水平,争取建成绿色工厂。一是要提倡终身学习,持续提升公司员工素质,保障生产力第一要素。二是要保障募投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进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装置生产能力和效率。三是要进一步完善生产体系循环水平,提高关键原料的自给水平和质量保证。四是要继续改进合成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减排。五是要不断改善生产环境,提高内部物流效率、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并杜绝“跑、冒、滴、漏”。

  (四)持续管控经营风险。一是管好安全生产,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与应急演练,做好隐患识别与整改,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为实现“四个零、五个100%、一个25%”的安全生产目标护航。二是做好环境保护,落实污水处理站升级及其他环保设施建设和有效运行,确保达标排放“三个100%”目标,加强生产过程能耗管理,保障单位产品能耗控制目标实现。三是继续做好外汇衍生品套期保值业务,切实对冲人民币升值风险。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是直接材料成本。公司从外部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氯丙烯、无水乙醇、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消耗的主要能源为电力、蒸汽。氯丙烯、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等为石化产品,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无水乙醇主要受玉米、木薯等生物质原料价格波动及市场行情的影响。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公司未来的原材料采购价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的毛利率及盈利水平带来一定影响。若未来上述原材料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上涨,且公司无法将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完全、及时地转移给下游客户,则有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下降,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持续跟踪主要原材料市场情况,分析价格走势,识别和预警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动;

  (2)及时做好成本核算,确保产品定价机制准确、有效运行;

  (3)根据生产成本及时调整对客户的报价,并与主要客户签订定期议价的长期定单平衡长期波动影响。

  2.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一定的进入壁垒,但未来仍将面临新进入市场者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如未来行业产品需求增长持续放缓,市场供应进一步扩大,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公司业绩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尽管公司拥有产业链完备、技术工艺先进及循环经济成本优势等核心竞争优势,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未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而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水平构成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加强聚合型与复配型功能性硅烷研发,进一步强化先进技术和高端产品的市场护城河作用;

  (2)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为价格竞争提供支撑,为公司和客户增加利润,实现双赢;

  (3)加强销售工作和生产管理,保障产能利用率基本饱和,提高边际利润水平。

  3.货款收回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34亿元,较期初下降30.41%,虽然金额有所下降,但绝对金额仍然较大。若货款无法回收,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国际货币政策紧缩可能影响企业、金融机构经营并引发连锁反应。如公司客户不能按期偿付货款、兑付票据,或承兑金融机构暴雷,可能导致公司货款不能按期收回,发生坏账准备影响公司业绩。

  风险应对措施:

  (1)做好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合理确定、调整信用额度,并严格按给定信用额度控制货款风险敞口;

  (2)正常做好货款清收工作,及时提醒客户按合同约定结算货款;

  (3)关注金融机构相关的信息,及时更新金融机构黑名单,谨慎收取票据;

  (4)做好客户经营情况跟踪监测,发现不良迹象及时应对。

  4.核心技术外泄风险

  公司掌握了核心产品生产的一系列专利和专有技术,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此,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保密机制。如果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利、竞争对手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等原因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外泄,也可能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与研发人员签订了保密协议,明确约定了保守技术秘密的范围、责任和期限;

  (2)在研发人员薪酬体系中,采用了研发成果产业化效益奖励机制,与研发人员共享技术成果的经济效益,确保了研发人员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高度一致;

  (3)对部分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依靠法律手段保护商业利益;

  (4)采取了包括物理安防、网络隔离、权限控制等措施,防止网络入侵、商业间谍等不正当行为导致的技术性泄密。

  5.出现替代性技术或产品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拥有较长的发展历程,技术发展路径较清晰,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但在未来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排除出现重大技术革新,导致工艺流程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也不排除出现成本或性能更具优势的新型产品或材料,对公司产品实现重大替代的可能。如若出现上述情况,则将削弱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关注相关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尽早发现可能的替代技术并作出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持续推进新产品研发,不断扩大产品应用领域,避免对单一领域的过度依赖,分散产品替代风险;

  (3)持续推进技改技措,提高产品性能和一致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击败其他材料或推迟被替代的时间;

  (4)在新技术完成市场替代前,及时、全面的检讨引入替代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避免技术转型不及时导致错过市场机遇。

  6.募集资金投资风险

  虽然首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过了充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组织管理、厂房建设工期、生产设备安装调试、通线试产、量产达标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风险,如不能按计划顺利实施,则会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回报及公司的预期收益并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

  风险应对措施:

  (1)按规定办理图审、施工许可等项目建设相关手续,确保募投项目建设程序合法合规;

  (2)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监督监理,定期检讨募投项目进度,保障施工质量,避免留下工程隐患导致未来经营中发生安全、环境或质量问题;

  (3)募投项目建成后,做好生产组织与调度、设备运维等工作,保障设备可用性;

  (4)加大销售力度,引导研发方向,保障定单充足,避免产能闲置。

  7.安全生产风险

  化学新材料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复杂,公司已按规定取得了相关业务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按照行业标准及实际生产运营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定期开展生产装置的检查及维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亦未受到安全相关的任何行政处罚。但由于公司产品的生产涉及化学合成过程和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在生产、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存在高温高压等不安全因素,不能完全排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其他偶发因素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公司的财产安全及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持续改善和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完善操作规程,确保经营合规;

  (2)做好危险源辨识,定期实施隐患排查和整改,提升本质化安全水平;

  (3)做好员工岗前培训和三级安全教育,提升员工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作业能力;

  (4)定期评估、完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5)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评价工作。

  8.节能环保风险

  我国政府目前正在逐步实施日趋严格的环保法律和法规,同时颁布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水、废气和废渣,虽然公司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较好地落实了国家现阶段各项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社会节能环保压力的增大,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未来可能出台新的节能环保法规及相应标准,对企业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出更高要求。为达到新的更高的节能环保标准,公司可能需要增加环保设备投入或者支付更高的节能环保费用。

  风险应对措施:

  (1)环保投入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必要投入,是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共识,公司将接受该风险;

  (2)持续改善和落实环境管理体系,确保经营合规,做好环境因素识别和管理,完善环境预警和应急机制,防止环境事件的发生。

  9.产品出口风险

  公司市场结构中,国外市场占比超过一半。公司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若公司主要客户所在国家或地区实施加征关税等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国际供求关系、国际市场价格变化等不可控因素发生不利波动,将对公司出口收入产生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措施:

  (1)进一步加大境外市场的开发力度,特别是着力开发欠发达地区市场,使境外市场的地域分布更加合理、均衡,避免过于依赖单一市场;

  (2)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路线,同时做好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开发工作,提升内销规模,减轻出口收入降低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

  (3)加强国际市场环境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尽早发现不利影响的苗头,留出反应时间,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争取主动权,规避、转移或减轻风险。

  10.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出口收入占比较高,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低位,人民币升值可能性较大,汇率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生金额较大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公司财务状况。

  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外汇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对冲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