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药明康德(603259)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爆量涨停!确定性比药明康德高得多,被严重错杀的龙头,有望反转!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3-15  药明康德内幕信息

来源 :价值事务所2024-03-15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525篇原创文章”

  截至目前已经有十余家CXO公布了业绩预告,结合之前《价值事务所》追踪的系列头部CXO前三季度的表现,不难发现,2023,整个CXO行业的日子还是不大好过的。

  

  背后的道理也很简单,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放缓已经快3年了,终端向上游传导,CXO也是时候该感受到压力了,不过,即便全行业都有压力,但大家的业绩分化还是十分明显。

  从上表以及之前分析过的一些CXO2023前三季度的表现不难看出,整体而言,营收体量越小的、细分领域越有潜力的,越不容易受到行业大贝塔的影响;营收体量较大的,海外营收占比越大、细分业务越多、越头部的,受影响越小。

  像昭衍这种有一定体量,但营收更多偏国内、细分业务较少的,整体受影响就会更大。

  根据昭衍新药发布的 2023 年业绩预告,预计 2023 年收入将同比增长 0-10%至约 22.7-24.9 亿元,股东净利润将同比下降 61.1%-71.1%至 3.1-4.2 亿元,当然,这里面有猴子价格的影响,如果剔除实验猴市场价格下滑造成的约 2.5-2.8 亿元生物资产公允值损失,昭衍的核心业务盈利约 5.6-7.0 亿,同比下滑 5.3%-24.0%。

  说实话,这个业绩有些低于市场乃至所长的预期,毕竟截至2022年,昭衍新药在手订单44亿,而全年营收仅22.68亿,换句话说,即便2023公司完全没有新订单,完全吃在手订单,2023的业绩按理说也应该是增长的。

  

  但黑天鹅就在于,一方面,即便是签了合同的在手订单,在大环境很糟糕的情况下,客户也是会毁约的,昭衍的管理层就表示由于国内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环境转差导致部分客户经营困难削减研发支出,下半年终止了约 8 亿元订单,收入增速显著下滑。

  在业绩预告中公司也有讲,由于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竞争加剧,订单价格下降,导致毛利率同比降低,所以,虽然公司营收还有一定增长,但利润端增速大幅跑输营收端。

  虽然海外投融资情况于2023年Q4开始回暖,但国内并没有,因此,所长预计昭衍新药2023年H2新签订单金额应当会少于H1,而且还会少不少,考虑到订单通常需要1-2年完成,国内投融资环境至今未能恢复,其2024年业绩大概率还是会受影响。CXO头部企业药明生物的新增项目于2023Q4开始恢复,但业绩恢复公司也说需要到2024H2,而昭衍新药的新增项目至今未曾恢复,换句话说就是2025的业绩有可能也会受影响。

  不过,短期的业绩反复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决定一家企业内在价值的,不是短期一两年的利润情况,而是未来能赚到的现金流,衡量一家企业内在价值较为科学的指标也是相应企业未来10年现金流的折现。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相应企业未来还是能赚越来越多的钱,那么当下一两年少赚一点也不会影响其内在价值。

  所以,核心问题就是,昭衍新药的内在质地如何,未来还能不能赚越来越多的钱。

  2月6日,昭衍发布公告,收到公司董事长冯宇霞《关于提议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回购公司股份的函》,董事长提议公司拿出0.5-1个亿进行公司股份回购,明显就是非常看好企业未来的发展,并认为当下被低估了。

  昭衍的看点

  不同于药明、康龙、泰格、药石都在想方设法搞端到端一体化,从前端药物发现甚至分子砌块要一直做到后端CDMO的商业化生产。

  昭衍就是个老老实实做CRO的,至少到2023年还是如此。

  当下昭衍的主营业务主要是临床前研究、临床CRO以及实验模型服务,但主要的营收来源还是临床前研究(超95%),这里面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安全性评价(可惜2020Q3后,公司再没有单独披露安全性评价业务的占比情况),昭衍当下相当于以安全性评价业务为抓手在进行和药明一样的一体化扩张,虽然速度很慢,但还是在一步步往那个方向靠近。

  

  由于动物管控严格、实验室资质要求等原因,在全球来看,安评市场集中度都是较高的。依据 Frost&Sullivan 2021 年的测算,全球安评市场竞争格局为Charles River(27.6%)、Labcorp/Covance(17.9%)、药明康德(3.5%)、昭衍新药(2.3%)、其他(48.7%),CR2大概占了全球近50%的市场份额。

  国内创新药发展时间较晚,相应的配套CXO也仍处于发展整合阶段,集中度还没有海外这么高,但也已经呈现出双寡头格局了,药明康德(18.6%)、昭衍新药(12.3%)、益诺思(6.1%)、华西海圻(4.9%)、康龙化成(4.5%)、其他(53.6%)。

  换句话说就是,国内的安评领域,除药明康德,就属昭衍最厉害。

  昭衍当下拥有最全面的国际化资质,包括中国 NMPA、美国 FDA、欧洲 OECD、韩国MFDS、日本PMDA颁发的五类 GLP 认证,国内当下同时具备中美欧三地GLP资质的CRO也就六家而已(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昭衍新药、科文斯/徕博科中国、华西海圻、益诺思)。

  这对国内做创新药想要出海以及海外有创新药想来国内发展的企业而言,拥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其实讲到这里,所长觉得都已经足以说明昭衍未来的看点了。即便剔除其余的业务,只要国内创新药行业在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被立项,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想出海,海外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想杀入中国市场,昭衍新药就会一直增长下去。

  而国内的创新药行业,可以说现在才刚刚开始,国内创新药行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至于猴子,虽然近段时间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所长说过多次,猴子的价格其实对昭衍的实际经营是没啥影响的,就好比周大生、周大福等卖黄金饰品的企业,不论金价到底如何,他们都是在当下的金价上加一点点差价(服务费)卖给客户,他们赚的是那个服务费,并不靠投资黄金赚钱。

  医疗作为永续性增长的行业,作为人类吃饱喝足后的终极追求(长生不老),长期而言,市场一定是越来越大的,那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钱往里面涌,相应的,猴子需求也就还会持续增长,除非未来不用猴子做临床试验了,但这在可见的将来还不太可能。

  所以,猴子对于昭衍等CXO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不能因为价格短暂地下滑就担忧这项资源拖累公司业绩,如果真的这么想,那就是典型的鼠目寸光,这也是康龙化成、药明康德之前同昭衍一起大手笔收购猴厂的原因。

  人家要的并非财务投资,而是出于战略考虑。

  当下,虽然国内生物医药的投融资大环境还没有改善,但海外已经开始好转了,国内想必也不会慢太久。

  毕竟生物医药行业是全球化属性最重的行业,没有之一。

  说到这里也提一嘴,《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意见》这个政策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这个文件的核心在于全链条三个字,从创新药融资端、准入端、支付端等多维度都给了相对比较具体的支持,甚至制定了2025年和2027年的具体目标,这对于国内创新药行业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当下的生物医药行业确实跌得有够惨,尤其是香港市场的生物医药,可以说当下处于有史以来的最低点。下图为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走势,简直了,都“破发了”。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事情不可能一直如此,当事物往一极走得越远,也就意味着它反转的可能性越大。

  一方面国内有力度足够大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当下价格够低,再叠加生物医药是无可挑剔的永续性行业,所以,生物医药行业当下完全可以关注起来,不知道怎么选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

  在之前的文章中所长也反复强调,对于绝大多数散户而言,像生物医药这种专业程度极高、风险极高的行业,是不建议直接配置企业的,因为踩雷概率极大,一款新药研发失败导致公司直接破产的例子在生物医药行业可谓数不胜数,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直接配置像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这样的指数产品,避免踩雷的同时,还能吃到整个行业进步、科技进步的红利。

  其中,恒生生物科技ETF(513280)非常好的一点在于,它是当下费率最低的港股创新药品种,里面也有相当一部分CXO,会兼顾一些CXO的弹性。今天的文章咱们也讲了,近期CXO由于投融资大环境原因业绩有受到部分影响,但当下全球投融资情况一方面在回暖,另一方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这个文件专门提到鼓励融资,丰富融资渠道,支持创新药企上市融资,国内投融资一旦起来,对CXO就是一个极大的利好。而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创新药集中度更高,创新药企业含量占比超88%,是全市场医药指数中最高的了,算是最纯粹的创新药指数产品。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