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36氪2023-03-29
3月29日,药明康德针对子公司药明生基“关闭上海临港基地,涉及数百名员工”的传闻进行回应,公司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在临港的基地由于业务调整需要,过程当中涉及到大约50名员工,涉及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约0.12%,不涉及其他部门。由该比例可推算,药明生基员工总数约400余人。
随着基因与细胞治疗治疗的发展,由于该领域的研发生产服务外包率较高,国内涌现出一批能够承接CDMO业务的公司,除了药明系的药明生基外,还包括和元生物、博腾生物、金斯瑞蓬勃、宜明细胞、派真生物、源兴基因、北京五加和等服务商。近年,为了承接更多服务订单,不少基因与细胞治疗领域的CDMO企业建设GMP工厂、扩大产能。
药明生基也是其中之一,在药明康德2022年财报中,公布了其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业务营收13.08亿元,营收同比增长了27.44%,意味着下游厂商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但其营业成本达到13.95亿元,毛利率为-6.6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5%,且远低于其他业务线25%-40%的毛利率。药明康德在年报中也解释道“主要由于新启用的上海临港运营基地较低的利用率导致。”
药明生基作为药明康德内细胞及基因疗法CTDMO的子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利用中美英三地的资源和能力,为客户提供细胞及基因治疗产品工艺开发、生产和测试一体化服务。从药明康德财报中可见,其细胞及基因疗法业务线收入中,境外客户合同为11.87亿元,占比超过90%;国内客户合同仅1.21亿元。
药明生基临港基地与2021年10月投入使用,据其官网在临港基地投入运营时介绍:临港基地配备200多个独立套间和6条完整的载体和细胞生产线,包含独立的配液中心和GMP级别无菌灌装隔离器。这些设施将进一步增强药明生基的全球化产能,从而在病毒载体和细胞疗法服务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快的交付时间。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此前高举高打的“建能力、扩规模”,也面临着商业化基地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有细胞及基因疗法CDMO业内人士评论称,此次药明临港基地的变化,旨在收缩战线,压缩成本。
细胞及基因治疗的生产流程包括质粒工程、病毒工程机细胞生产,难点不一,为了控制成本、优化工艺流程,CGT下游企业通常会寻求服务外包。据Catalent预计,CGT行业的外包率有望达到67%,远高于小分子及大分子行业外包率。
但在下游商业化方面,以CAR-T为代表的CGT药物治疗费用高昂;另据中信证券统计,“截至2023年1月6日,全球仅有19款CGT疗法在主流市场(欧美日)上市”;2000余条CGT管线仍处于在研状态,距离上市仍有相当距离,整体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
对于CGT CDMO行业的产能,上述行业人士认为自去年来行业出现低谷,短期内可能出现产能闲置,但放在未来三年的维度,已建产能可能还远远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