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增长不是属于某些个体的功劳,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当今社会的人才红利,除了学读其书、工利其器的兢兢业业,更离不开其他各行业的奠基与统筹配合。股民们愿意参与助力企业的成长,但并不代表某些投机行为是被认可的。
据中新经纬11月18日消息,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股份公司A股盘中触底跌停,最低达到73.75元/股,一度跌停。
这家2000多亿市值的企业,在开盘前的11月25日晚曾披露“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拟在未来半年内减持的股份数量不超过6500万股,并解释称“自身资金需要”。
据德林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药明康德股东数量达到30.38万人,这是上市以来的最高数字。一天蒸发170多亿,意味着户均亏损近5.7万。
此次开盘后,股东套现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文中提到,自去年以来,包括实控人在内的重要股东,已经累计套现70.44亿元。如是再加上这次套现,累计套现达到120亿。
而素有“药茅”之称的药明康德,也不是第一次减持了,此前还爆出有股东违规减持被处罚2亿。
一边是备受吹捧的行业顶流,一边是股东减持不断。
药明康德究竟是怎么想的?普通散户又该如何自处?
1
减持风波
资料显示,药明康德于2000年在江苏省无锡市成立,在上海设立运营中心,主要从事医药研发生产外包(CXO,细分为CRO、CDMO),为制药企业药物研发赋能,满足后者药物发现、开发到生产等需求。
2007年登陆纽交所,2015年在美股启动私有化退市重组,并拆分为三个公司,2017年1月赴港上市,2018年正式在A股上市。
回到A股后,赶上风口的药明康德股价,从发行价21.6元每股,到2021年峰值的180+每股,翻了将近10倍。
但从2021年开始,大股东就频繁减持,甚至于连公司的实控人李革、赵宁夫妇也跌出公司前十大股东行列。
机构这边也不遑多让,德林社文中提到,自去年二季度也开始纷纷出走,以高瓴资本、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为代表的重仓药明康德的机构,在2021年中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销声匿迹。
2022年5月14日,还曝出股东上海瀛翊违规减持,成为首个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因违规减持被处罚的案例,中国证监会因此给予上海瀛翊警告,并处以2亿元的罚款。
另外,据华祥名5月发布的相关文章透露分析,早在前几年就有人发现,7位从药明康德原始股中大赚一笔的“幸运儿”,多为通过IPO之前突击入股,才得以成为药明康德股东。
文中提到,据招股书,2016年3月14日,药明康德前身“苏州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药明有限’)”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WXATBVI(药明康德维京)将其持有的药明有限91%股权分别转让给G&CVI(群云VI)等32名受让方。
梳理完轨迹,也即是说,2015年药明康德从美股退市后,2016年在港股和A股上市之前,有人突击入股,并未参与公司成长陪跑过程。2021年,药明康德股价被推到一个峰值后,这些突击入股的股东就开始不断减持,套现跑路。
从面上来看,似乎是被一些精通资本运作的投资者割了韭菜。
但是资本背后各种股权代持、多层嵌套机构股东间接持股等复杂运作,又隐去了多少信息?
业绩不错又未来可期的药明康德,为何会允许这些资本来分食蛋糕?其中是否涉及利益输送问题?
这些疑虑也引发了散户们的不安情绪。
值得注意的是,公开资料显示,药明康德的实控人国籍实为美国,招股书上公司董事赫然前列的也多为美国国籍。
而结合天眼查此次减持股东和三季度报中这些股东性质,资料显示减持股东们多来自于境外。
点进股东详情界面后,线索就逐渐断了轨迹。是否牵扯到左手倒右手,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我们无从得知。
2
“医药界富士康”
相对于波谲云诡的资本市场,药明康德的实业部分还是颇为亮眼的,这也是绝大多数人持续关注的部分。
2022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总营收283.95亿元,同比增长71.87%,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107.12%,扣非净利润62.32亿元,同比增长100.64%。
三季报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新增客户超过1000家,活跃客户数量超过5900家。
杠杆游戏相关文章提到,来自美国客户收入189.91亿元,同比增长110%;欧洲客户收入28.97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客户收入53.1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他地区客户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22%。
简单看下来,美国客户占比最大,是绝对的营收大头。
据了解,药明康德来自于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达129.18亿元,近乎总营收的一半,主要提供医药研发环节的外包服务,也被成为“医药界富士康”。
药明康德的特殊之处在于,研发环节对于人才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其公司规模对于人才数量的需求更大。
截至2022年三季度,药明康德共有45646名员工,其中13488名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1379名获得博士或同等学位。其中,有文章估计83%的员工都参与到了研发工作。
这样的人才优势则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
从今年起,国内高校已经开始输送千万量级的毕业生,另外,从最新的招聘信息来看,这些中高端人才普遍薪资也就万元左右,相对于欧美国家属于是相当划算了。
得益于近几年的人才红利,药明康德可以凭借相对较低的成本招揽这些人才,形成了“知识劳动密集型”的壮观奇景,同时也迎来了业绩的持续高增长,也就有了“医药界富士康”一说。
而对于很多其他企业来说,从研发到投入量产,再到销售终端,耗时耗力又耗财。将这其中的研发工作外包出去,大大降低前期研发投入的风险,就成了以欧美为代表的医药巨头们的不二之选,药明康德也就应运而生。
市场的需求和药明康德匹配的大量人才,是人们看好药明康德前景的重要原因。
从药明康德上市起,股民们纷纷拿出真金白银加入到这项做大蛋糕的工程中,但近些年接二连三的减持操作,也动摇到了部分股民们的信心。
股东减持套现,股价一再下跌,部分股民已然信心不足,万一影响到后续需要投入的研发资金,那么药明康德的研发优势还能否继续保持住,仍有待观察。
3
激烈的竞争环境
相对于欧美,药明康德确实有着较大的人才红利,短期来看,这段红利期仍在持续。但相对于整个国内市场,人才优势也是整体的。
据了解,同类型的头部公司中,2021年凯莱英、药明康德、药石科技员工数分别增长30%、32%和127%,三家招聘薪资水平分别为8305元、1.16万元和1.68万元,也基本上是服务于海外研发型药企。
虽然药明康德仍具备龙头优势,但远没有达到可以高枕无忧的程度,国内竞争仍十分激烈。
另外,行业本身也出现了变数。
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公开征求《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新药研发以疗效为更高目的,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创新药的标准,大大提升了研制新药的难度。
再加上仿制药转型创新药,这个赛道还会越来越拥挤,而抗癌药价格的下调,更是压缩了行业的利润空间,此后如何发展,还前途未卜。
最后,整个宏观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整体经济形式向好,大家手里都有钱,自然一片欣欣向荣。但问题是,这几年也算是黑天鹅不断,股市资本套利出走,就更牵动人心。
结语
整体来看,药明康德在人才质量、人才规模、客户体量以及产能等各方面仍能给出不错的成绩,企业发展仍具有相当优势,且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资本市场仍以获利为主,在药明康德股价被推高后,减持套利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蛋糕是众人共同做起来的,理解不代表认同。那些被套走的巨额资金又流向了哪个口袋,也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