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股都是“小甜甜”吗?“核桃饮品第一股”的投资者会告诉你答案:非也。
5月17日,养元饮品低开低走,盘中跌超1.2%。截至发文,该公司股价约为22.52元,总市值约为285亿元。
养元饮品于2018年2月12日上市,发行价为78.73元/股。上市首日,该公司最高触及42.44元,迎来高光时刻。此后,便开启了长达4年之久的震荡之路。
当前股价与42.44元高点相比,累计跌幅超43.9%,且仍处于破发状态。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042fa31c4fc947adbdea6ad832d8a618.jpg)
由于股价多年低迷,股民也急眼了。
有人提问道,“现在依然破发中,口头上一直说努力提高业绩来维护每一个股东的利益,但业绩和几年前比依然没见起色甚至还在走下坡路,请公司大额回购自家股票注销,提高分红,来确实维护股东权益”。
3月26日,养元饮品方面回复称,“感谢您的建议”。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5d80ea98ce770b9c6af2396b11debb3e.jpg)
养元饮品不被市场追捧,一是业绩问题所致。
自上市第一年以来(2018年至2021年),养元饮品分别实现归属净利润28.37亿、26.95亿、15.78亿、21.11亿,分别同比增长22.82%、-4.99%、-41.46%、33.78%。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5.24亿元,同比下降29.1%。
不难发现,上市以来,养元饮品净利润数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业绩增速波动大。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b03201a17a9fa805ed0ae1c36e8f6970.jpg)
对于业绩表现,有股民表示不满意。
有人建议称,“近几年公司业绩始终无法突破,公司管理层换届在即,强烈要求姚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重回业务一线,带领大家冲破业绩瓶颈。”
资料显示,养元饮品现任董事长兼实控人为姚奎章,范召林为总经理、副董事长。按照这位股民的意思,是要把总经理替换?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7cd040aa59aa9dd8f6ee8a467147cb5a.jpg)
二是投资逻辑不牢固。
截至2021年年末,核桃乳业务、功能性饮料业务分别占总营收比例为97.11%、2.80%,业绩严重依赖单一产品。
截至2019年,养元饮品在核桃露饮品市场份额占比达80%。虽然该公司在某一细分领域占据优势,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
首先,国内从事植物蛋白饮料的企业数量较多,处于完全竞争市场,且注册资金规模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700家。
除了传统企业外,伊利、蒙牛等其它食品巨头也在跨界布局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例如,早在2018年伊利布局了植物蛋白饮料,推出植选畅饮型新品。
养元饮品的隐忧在于,该公司绝不部分业绩依赖核桃乳业务,经营更具被动性。而随着外界参与者越来越多,其市场份额也会受到挤压。
我们关注到,自登陆A股以来,养元饮品一直被争议。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e32e327f9c226b092ec1f92966665739.jpg)
一个是被质疑误导消费者。
养元饮品曾用一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魔幻广告迅速崛起,而据媒体报道,一罐240ml“六个核桃”的蛋白质含量不到1.5克,低于2个核桃的蛋白质含量(一个普通的5克干核桃仁大概蛋白质含量为0.75克)。
在2017年,某职业打假人一度将“六个核桃”和其代言人陈鲁豫告上法庭,理由包括核桃仁没有保健治疗作用等。
另一个是花费巨资搞理财。
今年5月14日公告显示,养元饮品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投入金额约为86.37亿元,实际收益为2.28亿元;私募基金产品实际投入金额约为19亿元,实际收益为4.15万元。合计看,最近12个月,该公司实际投入理财的金额超过105亿元。
![](https://newspic.finchina.com/2022/2022-05/2022-05-18/a6987bff4851d78f3b41b9e3438c08e6.jpg)
有投资者对此提出过建议:为什么不大力增加分红?是否有充分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回购的计划?而上市公司方面回应称,“目前暂无相关计划”。
用百亿资金搞理财,却舍不得花钱回购维稳市场信心,管理层们在顾虑什么?
随着养元饮品大幅回调,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