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样本公司。
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自主可控、保障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补短板”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在一些精细化学品领域,国外企业仍处于技术垄断或占据市场主导。
这些有待破局的细分行业逐渐成为国内企业的主战场,毕竟中低端已经趋于饱和,最肥美的利润都在国产替代的主战场。
今天就来了解其中一家代表性国产企业——常青科技(603125.SH,公司)。
国产替代的佼佼者
常青科技成立于2010年6月,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下游高分子新材料的产品制造、性能改善、功能增强提供支撑。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公司是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2021年“专精特新”企业,江苏省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其炼油助剂关键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甲基苯乙烯被评为2021年度创新产品,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围绕下游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公司开发出了多品类特种单体和专用助剂产品,核心产品包括二乙烯苯特种单体、α-甲基苯乙烯和甲基苯乙烯特种单体、特种单体中间体、亚磷酸酯系列专用助剂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公司凭借技术和产品优势实现国产替代,甚至打入了国际市场。公司的重要客户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韩国KD、美国杜邦公司、德国朗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具体来看:
在二乙烯苯特种单体领域,公司在产品品质和品类丰富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高品质二乙烯苯的国产替代;
在α-甲基苯乙烯特种单体领域,公司获得了欧盟统一化学品管理体系注册,实现了对日本企业产品的国产替代;
在甲基苯乙烯特种单体领域,公司打破了美国公司的技术垄断,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亚磷酸酯系列专用助剂领域,公司的产品丰富度也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产品的量产和销售使其占据先发优势。
(来源:公司招股书)
针对精细化学领域的“卡脖子”品种,公司前瞻性地储备了对甲基苯乙烯、二异丙烯基苯、二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2-乙烯基萘、PL-30助剂等多种产品。
是不是看得一脸懵逼?没关系,风云君也是一样,但知道了用途就很好理解了。
2-乙烯基萘是高端光刻胶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PL-30助剂用于尼龙66核心原材料己二腈的生产。
而尼龙66作为高强度新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飞机、军用防弹衣、降落伞、重要工程材料等领域。
多年来,己二腈的最佳合成工艺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我国虽然是尼龙66最大的生产国,但核心原材料己二腈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而伴随国产替代进程,公司产品也将迎来红利窗口。
募投项目剑指“卡脖子”材料
技术门槛高是精细化工行业的一大特点,公司的技术实力从专利数量上也有所体现。
2019年以来,公司获得的专利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23年4月,公司的专利数量合计达到70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62项。
(来源:公司招股书)
凭借核心技术和工艺,公司在多个精细化学品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部分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称其为精细化工行业推进国产替代的佼佼者,并不为过。
此次IPO,公司预计使用募集资金金额为8.5亿元,全部投向“特种聚合材料助剂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项目”,瞄准的就是这些“卡脖子”原材料。
公司募投项目的一大亮点就是将新增PL-30、亚磷酸三苯酯等产品的产能。
(来源:公司招股书)
国内市场对PL-30的需求大约为每年4.5吨,而公司规划的新增年产能为3万吨。
公司预计该产品市场容量和市场潜力充足,并且已经与河南神马艾迪安签订了PL-30产品的战略合作协议,以表示销路无忧。
(来源:公司招股书)
核心产品提价,业绩持续增长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特种单体和专用助剂两类,截至2022H1,二乙烯苯、α-甲基苯乙烯、甲基苯乙烯及特种单体中间体这四类特种单体所占收入的比重合计为54%,亚磷酸三苯酯等三类专用助剂的收入占比合计为38%。
(来源:公司招股书)
首先从核心产品的价格变化来看,2019-2022H1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的单价基本都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来源:公司招股书)
其次,收入占比最大的特种单体产量逐年上升,产能利用率也呈现逐年提高态势。截至2022H1特种单体的产能利用率达到130%。特种单体中间体的产量每年有波动,但从2022H1的产能利用率来看,也基本达到满产满销。
亚磷酸三苯酯这样的专用助剂的年产量在2019-2022H1期间同样有所波动,截至2022H1,该类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来源:公司招股书)
主要受核心产品价格提升的驱动,公司的营收规模由2019年的5.4亿元增至2022年的9.6亿元,CAGR为21%。
(来源:公司招股书)
利润端,同期公司的净利润由0.8亿元增至1.9亿元,CAGR为35%。整体来看,公司的收入与盈利在近三年增长势头明确。
(来源:公司招股书)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随之递增。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8亿元,较2021年底增加了33%,增速略高于同期营收增速的27%。
从应收账款余额占营收的比重来看,2019-2022H1,这一比例由27%降至20%。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持续加强销售回款的管理,货款回收情况良好。”
这一点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中也可以看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84%、89%和89%,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公司应收账款的期限较短、质量较好,并没有依靠放宽信用期来促进营收增长。
(来源:公司招股书)
另外,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龄主要集中在1年以内,以2022H1为例,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为98%。公司针对账龄为4-5年的应收账款100%计提了坏账准备,其余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不存在重大差异。
(来源:公司招股书)
技术实力保障毛利率维持高位
2019-2022H1,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5%、37%、30%及30%,由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高,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与主营业务毛利率一致。
(来源:公司招股书)
针对2021年主营业务毛利率降幅较大的问题,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升所致。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料工费”的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一直保持在80%左右,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有所上升。
(来源:公司招股书)
横向对比来看,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对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影响是一致的。
2019年以来,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较各期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都要高,以2022H1为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较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
(来源:公司招股书)
在竞争较为充分的化工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较为突出,而这与其技术实力强以及所处细分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高、竞争格局较好有关。
从主要期间费用率来看,公司自2019年以来经历了费用率持续压降的过程。其中,销售费用率由2019年的4%压降了约3个百分点至2022H1的1%,同期管理费用率由8%压降了约5个百分点至3%,保障了利润的提升。
(来源:公司招股书)
单以研发投入强度来看,2019-2022H1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波动较大,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22H1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为3%,较同期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
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其将研发试制形成可销售的或进一步使用的产品、材料纳入存货核算所致。据了解,财政部2021年新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规定研发过程中产出的有关产品或副产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的,应当确认为存货。
(来源:公司招股书)
在高分子新材料特种单体及专用助剂行业中,各企业生产工艺相似度较高,产品的差异化优势、附加值的提升就成为了构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公司在相关细分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先发地位,在细分领域形成了技术壁垒,我们仍期待其能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