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浙东大地上涌现出一大批初露峥嵘的民营企业,宁波精达(603088.SH)便是其中一家。彼时,公司创始人、现任董事长郑良才已年过四十,却毅然离开工作20余年的宁波车辆厂,放下技术科科长的职务,“下海”创办了宁波精达。
创业后的郑良才,仍然坚守着一位优秀技术员的独特品质,潜移默化中,也让宁波精达形成了专注、钻研、实干的企业精神——从1993年公司第一台胀管机成型至今,宁波精达一直持续深耕于机床等装备制造领域。30余年后的今天,宁波精达已是一家A股主板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68亿元,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12月上旬,在宁波精达金山路工厂的企业展览馆,笔者一行人见到了公司总经理李永坚。严谨、细致,是这位中年男子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展览馆窗台上的些许灰尘都无法从他眼中逃过。在他看来,宁波精达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依靠的是公司对装备领域持续不断地专注、对创新战略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只有根系深扎,才能枝繁叶茂”。
做难而正确的事,提升公司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竞争力,是宁波精达矢志不渝的追求。一路走来,正是凭借着对“专、精、新”的追求,宁波精达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工厂起步,现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换热器装备、微通道装备和高端压力机装备制造商,换热器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
追求“专、精、新”,是宁波精达在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在空调换热器装备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宁波精达推出了一批小U一体机,翅片存取机、穿片机等智能化产品,这些产品能替代繁琐的体力劳动,行业需求大,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追求“专、精、新”,是宁波精达弄潮时代浪尖的不二法门。通过近10年的研发努力,公司的高端压力机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吨位、宽台面、超精密高速压力机制造业的技术及装备市场垄断,借此产品,公司继空调产业之后,又一次把握住了时代风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增长,净利润跨过亿元大关。
“专”——深耕产业,方能把握时代机遇
回看宁波精达的发展历史,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作为一家为制造业提供装备的企业,宁波精达见证和参与了中国制造的腾飞。
宁波精达最早从事的是换热器设备领域,深度绑定格力、美的、大金等知名企业,也与我国的空调产业共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00年,宁波精达首台高速定转子冲床落地,公司进入压力机设备行业。从2012年起,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宁波精达又切入微通道设备领域,产品主要用于汽车换热器的制造。如今,宁波精达的压力机和微通道产品已国内领先。
正是通过这些颇具前瞻性的业务布局,宁波精达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时代机遇,这也使得新冠疫情以来,公司展现出极强的韧性和成长性,业绩稳扎稳打、逐年向好,2019年全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元,这一数字到2022年前三季度已达到1.02亿元。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增长,极大提升了微通道设备的需求。据悉,在热管理领域,新能源汽车远比燃油车复杂,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技术快速迭代,凭借着技术积累和快速的响应能力,宁波精达迎来了崛起的良机。
李永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的微通道设备走在了产业技术发展的前沿,有大量伺服电机和控制技术,在软件方面也有优势。“国内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大,今年比亚迪、长城汽车都向我们订购了多款微通道设备,当然不光是国内,我们的产品早已面向全世界销售。”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放量对于宁波精达的影响远不止于微通道设备。公司此前适时推出的一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装备,销量也实现爆发式增长,包括冲压电机铁芯和电池盖板的MCP系列、GD系列高速精密压力机等。据了解,高速精密压力机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电机铁芯的制造等。同时,电机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是个核心部件,车再怎么样智能化,电机还是在的,这一需求不仅是爆发性的,而且有比较强的持续性。
在李永坚看来,公司之所以能够把握住新能源汽车这一历史级别的机遇,是长期深耕行业的自然结果,“公司对于汽车行业有一定的了解,也持续关注着行业发展趋势,其实我们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着手研究汽车轻量化和电机驱动等方面的问题,但呈现给外界的表象可能就是简单的新能源风口来了,公司又恰好抓住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宁波精达如今的辉煌来之不易。以电机铁芯为例,李永坚指出,新能源汽车要求电机铁芯的硅钢带更薄,这就意味着机床各项指标的技术要求要提高,对此,早在2011年4月,公司就牵头联合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宁波震裕模具有限公司,共同申报了“3000kN宽台面双驱四点超精密高速压力机”重大专项课题。
经过八年努力,这一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顺利完成,宁波精达也借此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吨位、宽台面、超精密高速压力机制造业的技术及装备市场垄断,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一体式压缩机电机等高端电机铁芯冲压装备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
目前,根据新能源汽车的特性,宁波精达正在对换热器和微通道设备进行拓展,包括座舱热管理、电机热管理和电池热管理等,并加快原有的领先的盖板产品设备的升级以及大圆柱电池壳的冲压设备市场投放。
“精”——技术领先,考验的不仅是研发
能提前5年甚至10年看到行业发展趋势、做好技术积累,对于宁波精达来说绝非巧合。这背后,是公司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以及公司对研发团队的重视。
专注研发,知易行难。对于宁波精达这样的装备企业来说,专注于保持技术优势,可能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出牺牲。公司采取的是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如果一种工艺在国内已经大规模生产了,公司可能就不会参与到同质化的竞争中,而是尽量做到比市场领先一步。
放弃红海市场,意味着放弃更多的收入,以及承担研发可能失败的风险,这对于管理层是一种考验。不过,凭借着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创新,宁波精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这或许就是李永坚在谈话中常常提及的“定力”——“有时候亏一点钱影响并不大,要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看到3年以后或者5年以后的事。”
李永坚称:“企业既然选择了创新战略,不管外界怎么变,脚下的道路总不能变。不能说什么东西好赚钱,就不再做难做的事,跑去赚快钱,这样迟早会栽跟斗。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做好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身实力,盈利才是可持续的。也只有持续地创新,做到深度聚焦,才有可能在未来引领技术的发展。”
在走入展厅后,“友善、专注、创新、共赢”的企业精神标语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对此,李永坚谈到,人才是宁波精达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宁波精达的企业精神中,“友善”之所以排名第一,是因为只有善于发现人的长处,让大家能团结专注地把事情做好,在这基础上才能有创新、才能共赢。
“宁波精达这30多年一路走来,团队对于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只有拥有了一支有竞争力的团队,更有创新性、更有包容性,公司才能持续性发展。”他表示。
诚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研发部门成为装备企业,尤其是专用装备企业的“灵魂”部门,而研发人才则是重中之重。公司目前的研发人员有近80人,董事长、总经理直接负责重点研发项目。
内部管理有条不紊,才能够实现外延式的发展,深谙此道的宁波精达也在积极引入海外技术,在其看来,一切优秀的技术和文化的结合才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产品。早在10多年前,宁波精达就引进海外工程师到宁波工作,有效地帮助公司提升竞争力,同时扩大了海外市场。
令人欣慰的是,下一个10年,宁波精达“单打独斗”的局面或迎来改变。通商集团入股后,料将通过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宁波精达在技术水平上“更上一层楼”。
宁波精达方面表示,机床作为工业母机,其水平不仅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工业基础有关,虽然宁波精达在八棱柱滚动精密导向、精密行星传动等核心零部件方面开展了自主研发和制造,解决了卡脖子配套问题,但仍有部分核心的功能零部件在国内可能无法采购到。
所幸的是,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之一。2022年9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已涌现出一批专攻细分领域的企业,仅宁波就有100余家在零部件生产领域做得很好的企业,但数控机床领域与领先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他看来,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动员起全社会的力量,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解决产业基础问题。
也是在2022年三季度,郑良才与宁波通商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宁波国资委将成为宁波精达的新舵手。李永坚对此表示,通商集团是宁波国资委旗下最大的一个集团,承担着助力宁波产业升级的重任,通商集团入驻宁波精达后,除了资本赋能、数字赋能,还可以站在产业链这一更高的高度,帮公司打通上下游,产业赋能上市公司。
“德国的工业母机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历史,我们想要赶超它们,单靠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通商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汇聚起更多的人,在产业链上协同发力,未来即使某一个小小的领域取得突破,也能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李永坚补充道。
“新”——创新驱动,业务前景海阔潮平
宁波精达专注创新的企业文化,让李永坚对于“风口”的看法更加冷静。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的爆发,宁波精达当下可以说就站在风口之上。但我认为,最大的风口,还是在于把设备做得更加高精尖。”李永坚认为。
李永坚补充道:“以设备自动化、智能化为例,由于人工成本高企,早几年国家都在倡导产线自动化,彼时也是一个风口,入局厂家很多。现在来看,当时的大部分技术仅仅解决了人员重复劳动工作这一问题,远远还没能达到智能化的地步。几年过去,自动化、智能化还是一个不可阻挡的风口,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大,还是几百亿市场。只不过‘玩家们’实力更强,竞争趋于深度化,需要技术支撑来赢得市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公司在这方面也已积累起了一些经验。”
的确,无论是换热器领域、微通道领域,还是压力机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化、自动化都是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这对于宁波精达来说,是考验,更是巨大的机遇。
目前,宁波精达已建成了一支比较好的软件开发团队,以更大规模地设计、生产价格更高的自动化设备,实现更好的盈利。“我们现在也能做出几千万元一台的设备,还出口到国外去,这都得益于产品技术水平以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李永坚说道。
事实上,在传统的空调换热器装备领域,宁波精达正在对自家产品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换代,目标是打造一个换热器无人工厂。李永坚称,公司新一代的换热器装备,除了效率更加高的高速翅片冲,智能长U机,无屑切割一体机等,还包括自动穿片机,自动取料机,即用机器自动取料、传料的方式替代了人工取传料,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设备上也添加了数字化管理模块,包括远程调控、远程监控、自动诊断等等。
在生产环节,宁波精达亦在推进智能化改造,提升自身硬实力。李永坚告诉笔者,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让公司整个产线更加柔性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对于宁波精达明年的发展,李永坚充满信心。在他看来,公司几十年致力研发、积累下来一大笔无形的技术财富,就是公司最好的“定心丸”;同时,公司的产品领先于行业,其所带来的需求也是可持续的,“就算经济形势严峻,宁波精达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海阔潮更平,风劲好扬帆,这家以“百年精达”为目标的宁波企业,正立足自身战略定位,深扎装备领域,快步走在新征程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