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着手扩建,如今,一条高规格的聚氨酯发泡生产线在徐州天成自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进入最终的调试和试生产阶段。
“这台设备是投资3500万元从德国购置的,采用的是机器人浇注工艺。这条生产线预计年底可投入生产,正式投产后,可年产30万—50万台(套)汽车座椅海绵,不仅能满足徐州工厂生产需求,更将助力徐州成为天成集团北方市场海绵供应基地。”徐州天成自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石其站在正在调试的聚氨酯发泡生产线前,信心满满地说。
徐州天成自控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是2017年落地徐州高新区的一家座椅专业供应商,是A股上市企业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落地伊始,徐州天成自控便积极上马一期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设16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上马冲压、焊接、总装等生产线,生产铝合金车身、座椅骨架等轻量化产品和汽车座椅。
“2021年,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当年的销售额实现了1.02亿元。去年,在新能源汽车整体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徐州天成自控销售额继续稳步增长,全年销售额达到1.12亿元。今年,项目建设的‘红利’持续放大,上半年已完成销售收入8400万元,比去年同期净增37%。”在总装生产线前,陈石其指着一排排的成品座椅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向中国重汽交付4万台(套)座椅,这个系列座椅的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是我们自主生产的,譬如说,座椅下面滑轨的性能参数是关系舒适度的重要指标,目前我们生产的这一规格滑轨,只有3个中国品牌的厂家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
陈石其告诉记者,今年徐州天成自控有信心实现年销售额1.8亿元。
问及增长的信心来自哪里,陈石其表示,本土化生产的不断“进阶”,让企业发展的信心越来越足。“以前,我们生产座椅需要的塑料件需要从总部浙江运过来,一车的物流成本大概在12000元左右,一车原材料能够配套300台座椅产品。如果能找到本地的配套厂家,按照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一天仅这一项就能节省开支12000元。”陈石其说,在现场调研时得知企业的迫切需求后,徐州高新区领导主动揽下了帮企业寻找合适配套生产厂家的工作,“没过多久就帮我们牵线搭桥园区内的徐州光鼎塑业有限公司,目前双方形成了良性合作,本土化生产使得企业的营利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天成座椅一期项目进展顺利,使我们对上马二期项目的信心更足。今年3月,二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目前16000平方米的厂房已主体完工,下月底预计可全面建成。9月30日前,相关设备将继续进场,预计明年4月可正式投产。”陈石其告诉记者,同类的新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但高新区对于项目的包挂制,推着企业在项目建设上一直朝前赶,“有困难现场帮助解决困难,有需求第一时间帮助对接,这种一门心思帮助企业谋发展的态度,也打动了集团总部,把周边地区的一些项目陆续转移到徐州。这也使得徐州工厂日益成为区域性的生产基地,我们的总装流水线从原先的3条扩建至了5条,同时扩建发泡等先进的生产线,不断延链补链强链。”
(原载7月14日《徐州日报》一版,作者:胡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