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盐“老大”振华股份(603067.SH)终于要进军新能源电池领域了。
3月4日,振华股份发布公告,公司与林明珠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3120万元收购林明珠持有的首能科技51%股权。
振华股份表示,公司通过收购标的公司控股权,未来将以新能源电池核心材料为突破口,以标的公司及其核心经营团队为纽带,加大铬系新材料在新能源行业的研发和拓展力度,加速产业化应用,把握行业发展新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易未设置业绩补偿机制,如果未来宏观形势、行业情况等发生不利变化,标的公司实现盈利低于预期甚至亏损,而上市公司因本次交易支付的对价将无法得到补偿,从而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和盈利水平。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自从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后,振华股份一直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概念龙头股,公司股价自2021年7月以来持续攀升,11月底一度达到最高14.55元/股,创下近四年股价新高。
截至3月7日收盘,振华股份股价报收12.57元/股,市值63.91亿元。
标的拥有19项专利
2021年7月底,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而铬盐(亚铬酸纳)也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选择。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振华股份也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概念股。不过在2021年7月26日,振华股份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铬盐与钠离子电池是否有关联,公司也在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中。
在2021年10月的投资者调研中,振华股份还表示,对于铬的下游应用方向,在新能源领域,部分三价铬和六价铬产品在储能和电极材料除杂方面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公司对此保持关注。
在钠离子电池概念沸沸扬扬炒了大半年后,振华股份最终下定决心进军新能源电池领域。
2021年12月6日,振华股份便发布公告,公司与林明珠、林旭东等6位自然人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林明珠持有的首能科技51%股权。
今年3月4日,振华股份与林明珠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以3120万元收购林明珠持有的首能科技51%股权。
据悉,交易标的是一家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翔安)产业区的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电解液的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新能源交通工具、储能系统、电子设备等相关领域,具备年产5000吨电解液的产能。
首能科技官网显示,公司于2020年被厦门市授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并于2021年获授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称号,同年入选厦门市瞪羚企业,截至2020年7月,公司共拥有19项专利。
2020年到2021年1月-11月,首能科技分别实现营收4227.61万元、9068.53万元,实现净利润468.52万元、1076.25万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司总资产4650.76万元,总负债2162.78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指出,首能科技作为其所在省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经营团队的多名核心成员曾在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任职多年,在锂电池电解液及其上游功能性添加剂领域具有较深的行业背景和技术积累。
铬盐年产能达20万吨
之所以被市场认为是钠离子电池概念龙头股,正是由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佳选择为铬盐,而在铬盐行业,振华龙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振华股份由原黄石振华化工有限公司整体股份制改造而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是长江以南唯一的国家重点铬盐生产骨干企业、全国铬盐龙头企业,也是国内铬盐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2021年年初,振华股份完成对民丰化工的收购,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铬盐生产企业。
民丰化工是重庆化医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是国内铬盐行业排名第二的优势企业。在吸收了民丰化工10万吨/年的铬盐产能后,振华股份形成了20万吨/年的铬盐产能。
目前,振华股份占到国内铬盐规模的一半以上,也是全球铬盐产品序列最全的企业。2021年上半年,振华股份三类主营产品重铬酸盐、铬的氧化物、铬的硫酸盐销量分别达到1.99万吨、5.78万吨及1.3万吨,同比增加105%、193%及172%。
在并表民丰化工后,振华股份业绩再创新高。根据其1月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1年度实现净利润为3.1亿元-3.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6亿元-1.88亿元,同比增加107%-125%。
加速扩产的同时,振华股份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
据了解,无钙焙烧技术是目前技术成熟、行业大力推广与应用的重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之一,而振华股份作为国内最早一家拥有无钙焙烧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企业,曾与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共同完成国家“3000t/a无钙焙烧中试”项目,并于2001年通过验收,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逐渐建立起铬盐清洁生产的产品布局。
2017年-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870万元、5088万元、4984万元、4300万元、5923万元。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超过2020年全年。
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已累计申报专利106项,取得授权专利61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外观专利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