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天味业旗下酱油陷入添加剂风波,消费者们基于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开始追捧“零添加”产品,恰在此时,主打零添加调味品的千禾味业刚好迎合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业绩迎来高速增长。但随着时间推移,也不免有人产生疑问,零添加调味品真的更好么?还是营销噱头?
01
千禾味业将“0”注册为商标
零添加并不是一个新诞生的概念。早在2007年,千禾味业就提出了“零添加”,此后不久,正式推出了首款“零添加”产品。在海天味业陷入添加剂风波时,千禾味业曾表示,其“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已达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
但各大调味品品牌对于零添加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例如,千禾味业的零添加酱油中不添加味精、色素、防腐剂、酵母抽提物;海天味业的零添加酱油是0%添加味精、防腐剂、甜味剂;加加食品“零添加”系列产品则是0%添加白砂糖、转基因脱脂大豆、防腐剂、食用香精。
不过,零添加调味品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价格高昂。通常,500毫升的普通酱油售价在5元至10元之间,而“零添加”产品价格则在10元至20元之间,如果在零添加的基础上加上“有机”、“减盐”等属性,其价格还要更高。目前在千禾味业电商平台旗舰店,千禾天元516mL有机酱油和516mL窖醋的礼盒售价高达598元。
对于缺乏食品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消费者,如果仅凭借“零添加”标签就选择花更多钱购买,似乎有些过于冲动了。曾有专家指出,我国居民对食品添加剂的科学认知水平较十年前已有所提升,但一些误解仍未消除,如将添加剂与食品添加剂等同、认为天然食品比人工合成的要好等,建议企业不应以“零添加”作为吸引消费者的噱头。
事实上,面对“零添加”产品泛滥的情况,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已经提出,不得标注“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第三方信息显示,千禾味业为了更好地针对“零添加”概念进行营销,还将“千禾0”、“千禾零加”、“千禾零”甚至“0”图形等纷纷注册成商标,不难看出,“零添加”概念对于千禾味业来讲,只是一种营销噱头。《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以后,零添加调味品乱象想必会得到有力治理。
02
业绩增速放缓,股东再抛减持计划
财报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千禾味业分别实现营收19.25亿元、24.36亿元、32.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70%、26.55%、31.62%;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21亿元、3.44亿元、5.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58%、55.35%、54.22%。
从数据上也不难看出,千禾味业的业绩猛增,恰好是吃上了2022年海天味业添加剂风波的红利,而在维持了两年业绩高速增长以后,市场终究回归理性。今年一季度,千禾味业的业绩增速出现显著放缓。
今年第一季度,千禾味业实现营收8.95亿元,仅同比增长9.28%;同期净利润为1.55亿元,仅同比增长6.66%。
一方面,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更加极致,另一方面,零添加调味品并没太高的技术门槛,下一步,千禾味业将如何突破业绩增长瓶颈,仍待观察。
令人玩味的是,面对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状况,千禾味业三位股东反而抛出了减持计划,难免引起了投资者的担忧。
6月2日晚间,千禾味业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何天奎、李进,董事会秘书吕科霖因个人资金需求,分别计划减持不超过258036股、不超过116567股、不超过109544股。
有投资者在千禾味业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提问:“高管为什么又减持?上次减持后不久就有利空,这次会不会同样情况?”千禾味业董事长伍超群仅对此回应称,公司高管基于个人资金需求有减持股票的计划,最终是否实施视市场情况而定。
梳理发现,千禾味业股东们着实热衷于减持。
2020年6月1日,千禾味业的董事会秘书吕科霖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上市公司股份5.25万股,减持套现共201.77万元;千禾味业的董事胡高宏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上市公司股份8.72万股,减持套现共335.66万元。
2020年6月11日至7月7日,千禾味业的董事、财务总监何天奎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14.6万股,减持套现共451.67万元。
2020年12月2日-11日,千禾味业董事伍建勇共累计减持1634.398万股,减持套现共5.87亿元。
2021年1月29日,千禾味业称公司董事、副总裁刘德华在1月29日减持30万股。
2021年2月2日至4日,千禾味业董事会秘书吕科霖减持55100股,套现共272.86万元。
2023年8月,董事何天奎、董事李进、董事会秘书吕科霖曾提出分别减持103.21万股、46.63万股和43.82万股的减持计划。但直至今年2月,减持计划时间届满,何天奎、李进、吕科霖均未减持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