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市场争夺战,并不值得认可。
千禾味业:我1.28L/瓶的味极鲜特级头道生抽酱油只要9.9元;
海天味业:我1L/瓶的特原本味零添加酱油再加一瓶450ml的米醋,组合价只要8.9元……
海天味业的酱油年营收在140亿元上下,而千禾味业的酱油业务年营收仅在15亿元左右,原本“行业王者”和“区域诸侯”之间的差距接近10倍,无论怎么看,二者之间都不应该有过于直接的“正面冲突”。
但在2022年第四季度,一场关于酱油成分的风波,让二者再也无法继续保持“端庄”,也让原本还比较隐晦的终端竞争变得更加“直白”。
如果用更加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以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为代表的两大酱油企业,开始围绕对方的核心单品,在各大终端卖场掀起新一轮的“价格战”,上演“你死我活”的新桥段。
巨头之间“恩怨”升级
众所周知,去年第三季度末,海天味业的酱油被指存在“双标”,虽然最终证明是“误伤”,但海天味业的业绩也因此遭到波及。
根据海天味业的财报信息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海天味业的酱油单季营收为34.58亿元,相较2021年同期的40.05亿元锐降5.47亿元。这也直接导致海天味业酱油品类从2022年前三季度2.16%的同比增长转变为了2022年全年2.3%的同比下滑。
而在这场风波中,主打“零添加”多年的千禾味业却成为了最大赢家。其酱油品类从2021年第四季度的3.42亿元攀升至2022年第四季度的5.86亿元。帮助千禾味业酱油业务从202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0.35%的增幅进一步扩大至全年的28.01%,进一步夯实了自己在上市企业中“酱油季军”的市场地位。
若从体量上看,千禾味业实难撼动海天味业的市场地位,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方面,海天味业在市场高度下沉的前提下,其市场触达率已经触顶,未来增量主要来自品类升级为代表的价值提升;同时,海天味业也将面临像中炬高新、千禾味业这样积极拓展区域市场的品牌和一些区域品牌的阻击和蚕食;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经销商选择放弃海天,转投其他品牌:“压力大,加上当前动销也不太好。”
另一方面,作为雄踞一方的千禾味业,近几年在外阜市场的开拓成就有目共睹。其主要增长来源除了是蚕食掉区域品牌的份额,另外很大一部分则主要是分掉了海天味业等先入品牌的市场。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于是乎,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当然,在这场市场征夺战中,远不止海天味业和千禾味业两家。
“没有办法,大家都在抢(市场),现在行业内卷严重,价格战明显。”一位经销商向矛石表示。换而言之,各大品牌都在这场“遭遇战”中使出浑身解数,就是希望在保住自己市场地位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拓展更多的市场。
主流品类“价格战”
在终端层面,各大企业之间的矛头显得更加尖锐,都是直指对方的主力“大单品”。比如海天味业瞄准的就是千禾味业的零添加系列,而千禾味业则直指海天味业的味极鲜……
只不过,在这波“攻势”之中,千禾味业略显形单影只,因为瞄准其零添加系列的,远不止海天味业一家。李锦记、中炬高新(厨邦)、欣和(味达美)、巧媳妇……
以山东市场为例,作为国内酱油市场最具特性的区域市场,味极鲜酱油是当地有名的大单品。调味品行业资深人士木子先生(化名)对矛石表示:“整个山东酱油市场都乱套了,海天味业携一众‘小弟’群殴千禾味业,导致整个区域内零添加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虽然在市场竞争中,千禾味业从未承认过自己会参与到“价格战”之中,一位千禾味业内部人士也对矛石表示:“这只是正常促销。”
但是,在市场层面,千禾味业的味极鲜特级头道生抽酱油(1L/瓶,方瓶)的原本售价为16.8元/瓶,现在除了价格下探至9.9元之外,也会在有档期的时候将1.28L/瓶(圆桶瓶)的味极鲜产品价格下调至9.9元。
“千禾味业前两年开始在山东市场重点布局,主要投入在以KA直营系统为主,所有卖场都配有专业导购。采取高端品牌低端化战略,以500ml/瓶的产品主要起展示作用,销量全部靠低端味极鲜常态化的1L/瓶9.9元的超低价贡献销量,区域市场销量可能过亿。”不过,木子先生也表示,此举让千禾味业品牌定位有些模糊。
千禾味业此举,犹如一条“鲶鱼”钻进鱼群,引发行业躁动。
有业内人士分析:“千禾味业商超渠道占比高,今年海天业绩有压力,去年添加剂事件两个品牌之间又有过节,今年肯定会往死里‘干’千禾。”
去年9月,千禾味业曾对外透露,零添加调味品收入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
迄今,零添加在千禾味业营收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因此,阻击千禾,直击零添加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
众所周知,添加剂事件影响,海天味业在全国范围内猛推零添加系列产品。除了在陈列、堆头层面采取大手笔,在产品价格上也是“下狠手”。
在山东市场,海天特源本味零添加酱油(1L装)也将价格下探至了9.9元一桶,部分系统8.9元一桶还送一瓶450ml的白米醋,而利群系统更是低至7.9元/瓶。这是什么概念呢?在海天旗舰店,750ml的金标生抽最低要11.4元/瓶,380ml的味极鲜最低价也要8.6元/瓶……
而除了海天味业之外,作为“东道主”的山东欣和,旗下味达美品牌一度是山东市占率最高的品牌,随着海天味业、李锦记和千禾味业等品牌在山东市场的渗透,其市场地位变得并不稳固。
因此,山东欣和旗下味达美品牌不仅推出了零添加产品,也是在价格层面下场“参赛”。其1L装的初榨原酿生抽价格下探至9.9元不说,其味极鲜生抽在维持原价22.9元/瓶(1.8L)的基础上,再搭赠一瓶醋。
木子先生表示:“曾经千禾是味达美在当地看不上的对手,但由于其过度张扬,味达美必须得有所行动。”
虽然我们并不能得知是先出9.9元/瓶的零添加,还是先出9.9元/瓶甚至更低价格的味极鲜,但就目前市场形势看,价格战已然打响。
除了这些体量较大的头部品牌外,山东当地的区域品牌也没闲着。比如巧媳妇也推出了零添加产品,而山东当地更多三线品牌看到巧媳妇也出了零添加,千禾味业又以低价产品蚕食三四线品牌市场,因此他们也跟着推出相关产品,至此,整个山东市场的零添加系列彻底陷入“混战”,而价格战也只是混战中的局部体现。
品牌“受伤”,消费者未必受益
早在去年酱油添加剂风波之后,大家对于零添加系列或者叫更加高端的品质酱油的发展早已充满期待,而今年零添加品类的持续热销,多少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
不过,但从市场竞争层面来看,各大品牌的竞争势头或许又在大家的“预料之外”。
首先,对于零添加品类来说,本身就是一个颇具“概念性”的卖点。到底什么是零添加?又或许是零添加某种成分(比如防腐剂等)。因此,大家在发力这一品类时多少还是留有余地的,这从海天味业和欣和味达美的相关产品中也可以看得出来。
其次,上述惨烈的“价格战”,让品牌或多或少的受伤已经成为定局,这或许也是在除了原料成本攀升之外,各大企业因为销售费用攀升而导致整体毛利下探的关键原因。
比如在上述混战当中,千禾味业将1.28L的味极鲜产品价格下探至了9.9元/瓶,导致味达美的味极鲜产品不得不相应的做出市场调整,搭赠一瓶醋;而海天味业更狠,直接将“1L零添加酱油+450ml白醋”价格下放到8.9元……从常规的商品成本逻辑上来说,这些价格基本上已经接近“极限”,也让彼此陷入“黔驴技穷”的尴尬境地,毕竟再下放,企业就要直接亏钱了。
眼看各大酱油企业的产品价格越来越低,消费者是否就真的受益了呢?未必。
一方面,从产品名称上来看,顶着“味极鲜”“零添加”卖点的产品确实相较常规酱油是“升级”了,这也符合国内消费者对调味品的品质化需求。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某品牌的味极鲜酱油,从成分上来说远不及其零添加系列产品。虽然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了1.2g/100ml,但其采用的是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且配料除了水、非转基因脱脂大豆、小麦、食用盐(未加碘)等常规成分之外,谷氨酸钠、白砂糖、酵母抽提物、呈味核甘酸二钠、5’-肌甘酸二钠、三氯蔗糖等一样没少。
无独有偶。另一品牌的零添加酱油,其配料除了水、非转基因黄豆、食用盐、小麦之外,依旧有白砂糖成分。
直白地说,无论哪个企业或品牌,为了将对方大单品的价格“打下来”,都或多或少的在产品层面动了些“心思”,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产品在质量上有问题。
只是从这个角度上看,消费者看上去花了更少的钱,但其获得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提升,这又与目前消费者“希望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的观念相悖。
从行业追求高质量向前发展的主流趋势下,在上述主流企业以牺牲品质为代价的市场争夺战中,往严重了说属于“开倒车”,并不值得认可,若真有一方受伤“退场”,也并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