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前鲁股中的第一高价股,石大胜华(603026.SH)要改名了。
2月14日晚间,石大胜华公告称,拟将中文名称由“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石大胜华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其看来,去掉名称中的地域标识,以“新材料”替代“化工”字样,能够更好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和战略定位,使公司名称与战略方向及业务更匹配。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2021年净利润同比大增近4倍的石大胜华,近3个月来屡屡出手,先后披露了多达10项项目建设计划,预计总投资高达55.73亿元。
“石大胜华新材料产业链持续延伸,平台型公司逐渐成型。”在东方证券分析师卢日鑫看来,一方面,石大胜华不断加码电解液产业链布局,实施深度一体化发展战略,未来电解液竞争力可期,“另一方面,公司横向布局硅基负极、湿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致力于打造除电解液之外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未来公司利润增长有望多点开花,整体竞争力也将得到持续提升。”
新项目获利能力颇为可观
在披露“新名”的同时,已成为国内外多家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厂家高品质溶剂原料供应商的石大胜华,一口气抛出了3则投资计划。
其全资子公司胜华新能源科技(东营)有限公司(下称“东营胜华新能源”)拟投资建设2万吨/年正极补锂剂项目、1万吨/年新型导电剂项目以及1万吨/年氟代溶剂项目,预计投资额分别达到9.35亿元、3.18亿元和3.80亿元,全部为自筹资金。
其中,2万吨/年正极补锂剂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为5000吨/年正极补锂剂装置及配套设施,计划2024年2月建成,投资额为2.35亿元;二期建设内容为15000吨/年正极补锂剂装置及配套设施,投资额7亿元,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建设,建设期12个月。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作为在新能源行业的业务延伸,截至目前,公司并没有正极补锂剂产品、氟代溶剂产品,以及新型导电剂产品的生产装置。
对此,石大胜华表示,此番投资,将“充分发挥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资源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增长点,提升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而从经济效益来看,上述3个新项目的预测利润也颇为可观。
2万吨/年正极补锂剂项目建成满产后,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32.96亿元,税后净利润3.51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4.66年,1万吨/年新型导电剂项目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税后净利润8846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6.10年;1万吨/年氟代溶剂项目年均可实现营业收入6.17亿元,税后净利润为1.20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5.67年,获利能力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可能会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近3个月来,石大胜华旗下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投资计划,便屡屡刷新公告栏。
2021年11月8日,石大胜华宣布,控股子公司东营石大胜华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10万吨/年液态锂盐项目,预计总投资5.60亿元;东营胜华新能源拟投资建设3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预计总投资16亿元。
2021年12月3日,东营胜华新能源宣布拟投资建设5万吨/年湿电子化学品项目,预计总投资2.64亿元。
2021年12月28日,石大胜华亦同时披露3则投资公告,东营胜华新能源拟投资2.8亿元建设1.1万吨/年添加剂项目,拟投资7.33亿元建设2万吨/年硅基负极项目,同时拟投资4.87亿元建设10万吨/年碳酸甲乙酯装置项目。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控股子公司石大胜华(泉州)有限公司宣布拟投资建设4万吨/年电池级碳酸乙烯酯精制项目,预计总投资0.16亿元。
如何密集且大手笔的投资,与石大胜华的战略规划目标关系密切。
在2020年年报中,公司便透露,将积极跟踪前沿新材料发展趋势,强化前瞻性产业调研和技术开发,精准布局相关领域,培育前沿产业。并“坚持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营业务方向,创新客户合作模式,优化客户管理服务,扩大客户生态圈,稳固公司碳酸酯行业领先地位。”
不过,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这也给石大胜华的资产状况带来了一定挑战。截至2021年9月30日,石大胜华自有货币资金余额为4.97亿元,应收票据5.88亿元。
“当前公司的在建项目较多,资金投入较大,项目投资可能会提高公司资产负债率。”石大胜华坦言。
至于如何应对,经济导报记者于2月15日多次致电石大胜华董秘办公室,电话均无人接听。
对于石大胜华后续股价走势,卢日鑫预测,公司2021-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6.15、10.48、12.67元,“参考可比公司2022年估值水平,给予石大胜华2022年25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价为262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