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信银行(60199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中信银行信用卡失速,合规瑕疵频现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4-04  中信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财经头条2023-04-04

  信用卡全面迈入存量竞争阶段,发卡大户们纷纷失速,中信信用卡首当其冲。

  以十年为坐标,中信银行信用卡(简称“中信信用卡”)从2003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开始,第一个十年实现发卡量突破2000万张,第二个十年发卡量超过一亿张。吃尽增量红利,中信信用卡近十年发卡量猛增五倍,跻身股份行信用卡第一梯队。

  而当信用卡市场红利式微,监管趋严时,发卡大户中信信用卡的增长也尽显疲态。把视角缩小,从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间,中信信用卡的多项业绩指标急转直下,增速全面下滑,不良率也维持历史相对高位。

  尽管凭借商旅场景联名卡、互联网渠道联名卡等产品,维持住整体发卡量和信贷余额的稳定,但发卡量、交易量、业务收入的增幅收窄至个位数,信用卡贷款余额甚至负增长,一一凸显了中信信用卡的无奈。

  尤其在信用卡利润模型结构发生变化,拳头收入项目分期业务从手续费科目移入利息收入科目,中信信用卡的中收来源受困。为了扩大中收,中信信用卡从年费收入、会员增值服务下手,企图拉升中收占比。

  2022年,中信信用卡表示轻资本收入在收入总额中占比超过25%,但对比五年前的轻资本和中收收入占比,结构优化仍显乏力。2017年,中信信用卡除利息、分期收入外的收入占比在30%左右。

  风险业务增速高光不再,轻资本业务也出现合规瑕疵,中信信用卡运营质效提升打折扣。不少持卡人反映,中信信用卡未激活就收取年费,信用卡升级未告知年费增加,以及擅自为持卡客户办理增值收费服务等,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

  客观来讲,中信信用卡失速离不开整个市场存量竞争影响,中信信用卡也能借助联名卡模式稳住业务大盘,站稳商业银行信用卡第一梯队。但中信信用卡在展业过程中出现的不审慎行为,对消费者保护的偏失,也为其良性发展埋下隐患。

  合规瑕疵滋生

  据持卡人反馈,中信信用卡在办卡、增值服务等环节,可能存在合规瑕疵,侵犯了消费者权益。

  一位中信信用卡用户表示,2021年11月在机场值机时,被中信银行工作人员拉去完成业绩指标,办了一张东航中信联名Visa金卡,该工作人员承诺不激活信用卡不产生任何费用,且可以不收取信用卡快递。当该用户未激活信用卡且未收到实体信用卡时,却于2023年2月收到300元的信用卡年费还款通知。

  另有中信信用卡用户称,2022年2月办了一张中信颜卡银联金卡,办理后卡片一直未激活,今年2月份却收到一笔200元的信用卡账单通知,该账单也是信用卡年费账单。

  据了解,遭遇卡片未激活就被收取年费的中信信用卡持卡人较多,他们在查询卡片状态时,也确认了信用卡属于未激活状态,卡片未激活时不收取年费。

  根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不得扣收任何费用。从持卡人的反馈看,他们不认可中信信用卡在未激活状态下收取年费,但考虑到影响征信,不得不将年费账单归还。

  一些持卡人直言中信信用卡此举是忽悠人,要求退款和注销所持信用卡。

  中信信用卡在推广年费更高的信用卡时,也存在未充分告知消费者收取标准的嫌疑,引起持卡人不满。有持卡人表示,自己原本持有一张中信普卡,后来中信信用卡卡中心来电引导办理升级白金卡,同意办理后白金卡和普卡共用一个额度,白金卡还扣其2000年费。

  “共用额度,一张普卡就行了,何必要升级白金卡,也没有告知我2000年费事宜,就忽悠我升级,侵犯知情权。”

  除了年费争议,中信信用卡的会员增值服务也被指坑惨持卡人。

  一位持卡人称,中信银行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客户办理增值收费业务,去年没察觉到该银行短信的开通通知,今年续费短信过来才发现。该增值收费项目为中信信用卡还款宝会员产品。

  “这个增值服务我第一反应是特别陌生的,放在任何时候我都会是反感的,怎么可能会自行办理呢?”

  产品信息显示,还款宝会员是中信信用卡增值产品中的优选增值服务产品之一,中信信用卡的增值服务产品多达二十多个。还款宝会员权益内容包括最低还款额循环利息打八折,零起点免费短信提醒服务,会员价格每年199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信用卡还款宝会员采用的是自动续费模式。服务到期后,若持卡人未主动退订该增值服务,则服务权益将自动续期,从持卡人信用卡账户中扣除续期的服务费用。

  在息费方面,中信信用卡的分期年化利率上限为18%,并不比花呗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利率区间更具优势。尤其是在提前还款上,中信信用卡收取的提前还款违约金高达剩余本金的3%,用户直言该费率下的违约成本甚至追平分期费用。

  虽然信用卡新规允许银行在客户提前结清信用卡分期业务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与客户合同约定计收费用,但新规亦明确要求,银行应按照市场化原则科学合理确定信用卡息费水平,持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客户息费负担。

  对比消费金融公司,部分消金公司在资金成本更高的情况下,也不对用户提前还款收取违约金。中信信用卡不仅分期费率上限较高,而且提前还款仍须消费者承担较高的成本,与监管降费让利导向不符。

  一位中信信用卡持卡人办理了一笔现金分期,到提前还款时分期本金为4103.22元,但终止现金分期须付违约金1232.5元,违约金所占剩余本金的3%。“去年,中信银行客服频道打电话让办理分期取钱,在此过程也没提及还款需要违约金……利息比支付宝以及京东都要高,还得强迫收一笔违约金,太过分了吧,韭菜有这么割的吗?”

  除了分期息费问题,中信信用卡透支费用也比较高。根据中信信用卡领用合约,信用卡透支利率为日利率0.035%-0.05%,折合年化利率12.775%-18.25%。持卡人到还款日前未还清当期最低还款额的,除了按照计息标准应付透支利息外,还应按照当期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的5%支付违约金。

  中信信用卡的分期业务和增值服务频遭用户投诉,或与其在存量竞争中过度追求利润相关。中信信用卡的规模和信贷余额增长滞缓,只有保持较高的息费上限,设置较高的借款人违约成本,才能拉动信用卡收入增长。同时,以年费、增值服务为代表的中收项目,也成为中信信用卡发力重点。

  增长瓶颈难破

  信用卡存量博弈下的跌落样本中,中信信用卡是一个典型。

  存量市场下,信用卡发卡增速降缓,信贷规模增长停滞,不良波动加剧。回顾信用卡市场发展轨迹,中国信用卡业务历经近四十年跌宕起伏,从最初的不足一百万张扩张至八亿张左右,并在2017年前后迈入存量市场。

  随着监管对信用卡业务的从严治理,睡眠卡整治提速,授信刚性扣减落地,联名卡扩张受限,进一步增加了发卡行寻求增量的难度。

  截至2022年四季度,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98亿张,环比下降1.20%,同比下降0.28%。而在十年前,信用卡单季同比增速能高达20%以上。

  在信用卡市场转折之际,作为发卡大户的中信信用卡,自然也没能避免跌落。中信信用卡的转折时刻为2017至2018年。

  2017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4957.0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2.61%;交易量为149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3%;信用卡贷款余额为3332.9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45%。

  2018年,中信信用卡继续保持高增长,但高点已经出现。这一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6705.69万张,比上年末增长35.27%;信用卡交易量达208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8%。信用卡贷款余额4420.46亿元,同比增长32.63%。

  

  从2019年开始,中信信用卡的业绩增速和规模增速,走向全面下滑。

  2019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8332.5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4.26%;交易量为25613.95亿元,较上年增长23.05%;信用卡贷款余额5142.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33%。

  2020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9262.14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1.16%;信用卡交易量24376.88亿元,同比下降4.83%;信用卡贷款余额4852.3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64%。

  2021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10132.3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9.40%;信用卡交易量27801.35亿元,同比增长14.05%;信用卡贷款余额5277.42亿元,同比增长8.76%。

  2022年,中信信用卡累计发卡10660.29万张,较上年末增长5.21%;信用卡交易量27922.63亿元,同比增长0.44%;信用卡贷款余额5104.67亿元,同比下滑3.27%。

  五年间,中信信用卡每年的新增发卡量从千万级降到百万级,发卡增速、交易量增速和贷款余额增速从二位数将至个位数,甚至负增长。

  再来看信用卡收入,2018年至2022年,中信信用卡收入和增速分别为:460.23亿元,同比增长17.81%;605.09亿元,同比增长31.47%;614.98亿元,同比增长1.64%;591.28亿元,同比下滑3.85%;598.23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三年,中信信用卡收入受资产规模和交易量增长趋缓影响,增长呈现断崖式下滑。相比收入增长瓶颈,中信信用卡所面对的因缩量而暴露的不良压力更加严峻。

  2017年至2022年,中信信用卡不良率为1.24%、1.85%、1.74%、2.38%、1.83%、2.06%,可以看到,在信贷余额分母不能保持高增长时,即使用核销等手段出清风险,但中信信用卡的资产质量问题依然清晰。2017年之后,中信信用卡不良率始终维持相对高位运行,且去年又回到了2%以上。

  面对发卡量、交易规模和信贷余额的消减,中信信用卡也试图多方面突破。首先,中信信用卡依靠互联网联名卡、商旅联名卡、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联名卡等产品,保持总发卡量稳定。

  数据显示,2022年中信信用卡布局前20的头部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加强了与支付宝、财付通、京东、抖音等平台合作,其中7家平台的获客产能居同业首位。中信信用卡线上新增客户量同比增长超过20%,商旅客群有效客户数达1577.10万户。

  不过,中信信用卡过于依赖互联网平台发卡的惯性,也将受到信用卡新规制约,如发卡量集中度管理和经营管理主体责任的限制。同时,商旅场景的发卡存在管理粗放瑕疵,如上文所述商旅用户在办理航空公司联名卡时,遇到工作人员过度诱导、信息提示不充分和收费不透明情况。

  其次,通过多元分期产品、分期权益和违约金设置,提升持卡人分期规模。信用卡分期是信用卡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也是保持信用卡贷款余额的关键,中信信用卡上线了现金分期、账单分期、场景分期、圆梦金、备用金、随借金等分期服务或产品。

  中信信用卡2022年账单分期规模同比提升8%,达到历史新高。中信信用卡分期业务背后,也存在过度推销,诱导借款人过度借贷的嫌疑。

  有持卡人表示,中信银行信用卡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推销分期业务,承诺办理分期成为优质客户,以信用卡额度提升、临时额度等政策为诱导,为其办理了多笔分期业务,办理时并未明确告知手续费折算的年利率是多少,只是一再强调分期有多么便宜。

  最后,中信信用卡通过会员增值服务、年费等项目,提升手续费收入占比。以往银行财务报表统计中,分期手续费也被计入手续费科目,后来按要求分期手续费计入利息科目,这自然降低了信用卡中收业务。为了提升中收规模,中信信用卡把目光瞄向会员权益和年费上。

  中信信用卡称,2022年优化年费经营策略,保持年费收入领先优势。无论是年费还是会员服务,均能从消费者反馈中看到合规瑕疵,这也说明了中信信用卡的中收业务可持续性存疑。

  存量态势仍在加剧,中信信用卡为了维持增长,在发卡和创收上用尽了心思,以至于出现经营不审慎,被指涉嫌侵犯消费者权益。2022年4月,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苏州分中心因信用卡业务管理不到位被罚。

  一个细节是,中信信用卡在财报中并未标注信用卡贷款余额的同比增减数值,中信信用卡似乎对指标下滑还未适应。但现实却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