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信银行(60199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在纵横交织的网格里寻光向上 从中信银行2022年发展策略透视其资产负债管理思路

http://www.chaguwang.cn  2023-03-30  中信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金融新闻网2023-03-30

  近期,美国硅谷银行的强制关闭,在欧美银行业引发了一系列动荡。在硅谷银行“爆雷”的背后,是其逐渐恶化的流动性危机,也暴露出该行资产负债与经营管理的失败。全球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变化,给世界范围内的财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硅谷银行的破产,也引发了人们对国内银行业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时值上市银行2022年度经营业绩的集中披露期,在已经公布年报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中信银行的成绩可圈可点。截至2022年末,中信银行总资产超过8.5万亿元,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万亿元,净利润跨上600亿元台阶,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良贷款连续两年实现“双降”,拨备覆盖率时隔8年重回200%以上,营收及非息收入保持较好增长,净息差和存款成本变动表现良好。

  取得这份不错的“成绩单”,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中信银行以“归零”之心播下“强核”之种。

  “连续4年,我们把‘去包袱’作为中信银行最重要的四大经营主题之一,通过大力地处置、清收、核销、有效重组等手段,存量历史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化解。虽然小部分还在资产负债表账上,但我们已经准确地分类、合理地减值、充分地拨备。可以肯定地讲,历史资产质量包袱对我行未来的财务影响趋于零。”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合英的陈述铿锵有力。

  在纵横交织的网格里寻光向上的中信银行,其过去一年所采取的发展策略,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策略之一:增厚“安全垫”

  【中信银行信用风险暴露开始见顶回调,资产质量趋于稳定,发展具备资产质量好转和风险抵补能力齐高的强支撑。——中信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方合英】

  “2022年,中信银行11.6%的利润增长和其他上市银行相比不算最高,顶多算‘稳’,但如果把拨备覆盖率结合起来看,在不少同业出现拨备覆盖率下降的情况下,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了21个百分点,这种增长完全称得上是‘健’。”在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方合英表示,中信银行在过去一年实现了稳健的利润增长,增长的可持续性得到验证并加强。“‘稳健’是一个有力的正向词汇。”方合英强调。

  去年,中信银行拨备覆盖率时隔8年重回200%以上。“我们在历史不良、存量不良基本出清的情况下,实现了拨备覆盖率的上升,达到201%。”谢志斌表示,2022年,中信银行达成了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和净利润增加三者的统一。

  除了拨备覆盖率需要保持稳定以外,多渠道补充资本、提升资本充足率同样是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保持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动态平衡,资本是永恒的核心话题。“资本不仅是银行经营发展的本钱,也是系统性、根本上化解经营风险的本钱。”谢志斌表示。

  “商业银行进行资本补充,能够提升其信贷投放能力和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曾刚表示,进行资本补充,需要各家银行根据自身资本结构情况,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特别是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以达到应对业务发展需要及抵补风险的作用。

  2021年,首份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发布,19家入选银行面临着更高的附加资本要求。对于中信银行来说,位列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让他们对资本补充有了更多需求。

  “目前,中信银行处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第二组,随着经营效益提升和业务规模增长,未来我行还有可能提升到第三组,届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达标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因此,不管是政策要求还是现实情况,我们都需要提前布局,进行前瞻性安排,以便不断提升我行的资本实力。”谢志斌表示。

  策略之二:稳定息差

  【2020年以来,中信银行将“稳息差”确定为全行四大经营主题之首。在现在的大背景下,息差管控或维稳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能力之一。——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

  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净息差为1.97%,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尽管净息差仍在收窄,但相较于2021年(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和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的数据来说,中信银行稳息差的成效正在显现。

  银行的息差变化受利率变动影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管理好利率风险对稳定息差至关重要。利率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通过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来应对息差变化是商业银行通常会采取的发展策略。

  “负债端的结构优化,每家银行情况不同,方向也不同。原则上来讲,需要在确保流动性的前提下,适时适度调整高成本负债来源占比,并通过对主动负债来源的优化,来提升整体负债成本的利率敏感性。”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资产端的调整思路同样十分清晰。“商业银行想要提升资产端收益水平,就需要适度提高收益较高的资产占比,即,要适度增加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同时,贷款结构需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方向变动。”曾刚表示。

  回顾中信银行2022年的发展策略,不难发现他们在管控息差时正是遵循以上的思路。

  “传统意义上讲,稳息差无外乎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去把控,也就是从负债成本和贷款收益两方面去努力。”谢志斌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解释说,去年,中信银行贷款价格管控体现了“随行就市、优化有为”的特点,新发放贷款利率在今年年初已出现触底迹象,随着经济基本面恢复,对公贷款需求有明显改善。同时,债券市场利率也有回升迹象,并在逐步向贷款利率方向传导。

  “从负债成本角度看,我们的息差能够保持在较好水平,跟这几年我们持续加强负债成本管控是高度相关的。”谢志斌介绍说,2022年,中信银行的负债成本管控体现在自营存款和市场化负债两方面:其一,利用高成本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到期重定价机会对其进行调整;其二,通过二级资本债置换与配股等手段,优化市场化负债结构,缓解成本上升压力。

  策略之三: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对存量房地产业务,中信银行坚持加强管理、进行差异化管理,同时,持续做好存量风险项目的化解工作。——中信银行副行长、风险总监胡罡】

  防范风险是银行经营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之一。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毋庸置疑要持续强化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当下,重要的风险管理领域是产能过剩行业。”曾刚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事实上,银行业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强化信贷投放与国家战略的匹配程度,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可能带来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需要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主动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二是重点关注存量风险,及时进行监控调整。”曾刚表示,现阶段,房地产行业风险是银行业最需要关注的。

  2022年,中信银行对房地产业务的存量管理占比很重。同时,在增量管理上,中信银行坚持从三个维度发力。“一是区域上,向人口流入的城市、市场去化良好的区域集中;二是主体上,跟开发经验丰富、财务稳健、项目布局较好的企业加强合作;三是产品上,优先支持按揭类项目、改善性住房项目、优质房企兼收并购受困房企项目以及人口流入区域的长租房和保障房建设。”胡罡表示。

  不良资产处置是银行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阵地。“商业银行要强化对已暴露风险的尽快处置。”曾刚认为,“及时处置不良,有助于价值回收,同时也能够帮助银行降低长期的、潜在的风险累积,对银行长期稳健发展十分有好处。”

  对于中信银行来说,2022年成立的中信金控是其提升全面风险防控能力的有力支持。

  “金控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风险隔离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在中信金控的指导下,中信金融子公司之间可以共享风险信息,及早发现、排查风险点,同时,也有利于金融子公司之间共同处置风险。”中信银行党委副书记、常务副行长刘成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介绍说,2022年,中信银行着力推进与中国华融、中信资产、中信青岛资管等中信金融子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上的合作。“特别是去年,我们在佳兆业集团的风险化解中引入了中信城开,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实业子公司共同化解和处置风险,实施了‘收购部分资产+其余资产包封闭运营’的整体资产化解模式。”刘成介绍说。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