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信银行(60199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中信银行因违规设立百信银行领反垄断罚单,两家银行消费者投诉量均居行业前列

http://www.chaguwang.cn  2021-11-25  中信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经济网2021-11-25

  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后,银行业反垄断第一张罚单由中信银行“吃”下。

  近日,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银行”)因违反《反垄断法》遭罚50万元。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称“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其与福建百度博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百度”)合营设立的中信百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信银行”)成为这起事件的“导火索”。

  据悉,百信银行是第一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通报指出,中信银行与百度在构成经营者集中的前置条件下,直至百信银行成立仍未依法申报,从而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而鉴于其对市场竞争不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经综合评估,市场监管总局对中信银行及百度分别处以罚款50万元。

  事实上,中信银行因违规已经多次“吃”罚单。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截至11月23日,中信银行被银保监会与央行等机构开具罚单累计约46张、处罚金额累计约5830.5万元。

  除了频遭官方部门处罚通报外,中信银行的消费者投诉量也并不少。据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下称“消保局”)消息,其2021年第二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情况多项指标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

  记者就上述情况,分别致电中信银行与百信银行,并发去采访函,百信银行对相关问题作出了一定回复,而截至发稿,记者尚未收到中信银行的回复。

  罚单“常客”中信银行收反垄断罚单

  作为反垄断局挂牌以来第一家“吃”下反垄断罚单的银行,中信银行在同被通报的一众互联网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

  市场监管总局11月20日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依据《反垄断法》对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的涉案企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据悉,本次公布的案件均为过去应当申报而未申报的交易。其中,中信银行于2015年11月与百度签订协议,合营新设百信银行,且持股70%取得百信银行控制权。鉴于其与百度的全球营业额达到《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属于应当申报的情形。

  另据《反垄断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而直至2017年9月5日百信银行成立,期间其与百度从未依法申报,故构成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的经营者集中。经过评估,市场监管总局认为中信银行与百度新设百信银行所形成的经营者集中,对市场竞争不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故作出罚款50万元的处罚决定。

  中信银行因违规设立百信银行领反垄断罚单,两家银行消费者投诉量均居行业前列

  事实上,中信银行因多项违规行为早已是受监管处罚的“常客”。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3日,中信银行收到银保监会机关罚单1张,涉及总行,罚款金额为450万元;收到银保监局罚单累计约32张,涉及12家分支行,罚款总额约2067万元;收到银保监分局罚单累计约12张,涉及9家分支行,罚款总额约362万元;收到央行大额罚单1张,机构及相关人员合计罚款约2951.5万元。综上,罚单累计约46张、处罚金额累计约5830.5万元。

  其中,合计罚款额约2951.5万元的大额罚单由央行于2021年2月5日发布,涉及四项违规分别为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和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除了银行被处以罚款2890万元之外,14名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处以2.5万元-8万元不等的罚款。

  中信银行因违规设立百信银行领反垄断罚单,两家银行消费者投诉量均居行业前列

  在该处罚通告一个月多后,银保监会3月19日也发布了对该行的一份处罚文书,其中涉及的违规事项与此前央行通报的违规事项存在交叉。例如,中信银行存在客户信息保护体制机制不健全;柜面非密查询客户账户明细缺乏规范、统一的业务操作流程与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乱象整治自查不力等情况。

  在银行管理方面,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信银行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多位董监高人员,以及旗下分、支行启动了领导层“大洗牌”。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23日该行旗下累计已有49名新任高管的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几乎涵盖了该行全国各地的分支行。此外,据其11月22日公告,其总行两个高管职位又发生变动,原监事长兼职工代表监事刘成辞任,同时拟被聘任为常务副行长兼执行董事,王康拟被聘任为副行长兼财务总监。

  记者就中信银行近日因违反《反垄断法》被市场监管总局处罚一事,以及其高管变动情况,致电该行并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涉事2家银行消费者投诉量均居行业前列

  除了频遭监管处罚通报外,中信银行的消费者投诉量也并不少。据银保监会消保局9月9日发布的《关于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以下称“《通报》”),其2021年第二季度的消费者投诉情况多项指标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前三。

  综合来看,该行的投诉量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位,为4930件,同比增长10.5%,占比14.0%。其中,其在平均每千营业网点投诉量中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位;在平均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中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三位;在信用卡业务投诉量中位列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二位。

  无独有偶,此次反垄断事件的另一当事方——百信银行2021年第二季度的消费者投诉量也并不算少,且增幅较大。据《通报》,百信银行个人贷款业务投诉量位列第9位,为155件,同比增长134.8%,增幅仅次于中信银行的139.1%,居于第二位,且占该行总投诉量比例为78.7%。

  中信银行因违规设立百信银行领反垄断罚单,两家银行消费者投诉量均居行业前列

  对此百信银行公关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信贷业务普遍是银行的主营业务,监管通报的其他机构的数据基本情况都类似,国有大行股份制行信用卡类投诉占比一样很高。业务类型是一样的。”并进一步表示,“百信银行的数据增幅和绝对值算很低了。”

  此外,就百信银行的消费者投诉情况,记者从黑猫投诉获悉,该行近30天投诉量为54件,累计投诉量为1005件,投诉事由包括但不限于“私自扣款”、“还款利率与合同约定不符”、“暴力催收”、“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等。对此情况该工作人员回复记者称,对于用户投诉“会及时处理”。

  消费者投诉量居高的同时,中信银行与百信银行今年以来的经营业绩均呈较好增长态势。

  据中信银行三季报,该行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51.98亿元,同比上升4.04%;归母净利润417.56亿元,同比上升13.10%。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该行单季度营收实现496.06亿元,同比上升5.1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27.25亿元,同比上升11.85%。

  此外,作为位列国内系统性重要银行第二组的成员,记者梳理发现中信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多年来始终处于9%以下,2021年前三个季度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9%、8.63%、8.80%,较累加附加监管要求后的监管标准8%仅多0.59个、0.63个、0.8个百分点。

  随着业务拓展的需要,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是否会面临一定压力?其又是否有相应的补充计划?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同样尚未收到回复。

  百信银行披露的最新业绩同样呈良好增长趋势。记者从中信银行2021年中报获悉,截至2021年6月末,百信银行总资产为679.32亿元,营业收入为13.18亿元,净利润为1.04亿元,营收、净利较上年同期的8.04亿元、0.07亿元均呈增长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的冲击下,百信银行2020年全年业绩出现亏损,即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了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该行自成立以来2017-2020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30亿元、12.95亿元、23.73亿元、17.2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91亿元、-4.84亿元、0.20亿元、-3.88亿元。2019年其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不过2020年却再次陷入亏损,且同比大幅下降2064.02%。

  百信银行自成立后净利润多年亏损的原因是什么?2021年上半年如何实现扭亏为盈?对此,该行公关部工作人员回复记者表示,该行2017年底才开业,像孩子一样成长需要时间,独立法人直销银行是银保监会的创新试点项目,是监管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探索,不是以快速盈利为目的设立的。

  此次反垄断事件对百信银行今后的业绩发展是否会造成影响?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百信银行各项经营管理工作正常。”

  而上半年扭亏后,未来百信银行的这种增长趋势还能否继续保持?记者将持续关注。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