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过往皆为序章
金融无小事、“长牙带刺”强监管不停歇。
2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网通报,徐诺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公开信息显示,徐诺金曾在人民银行工作多年。2021年加入中原银行、担任董事长,2023年4月卸任。值得注意的是,其前任董事长窦荣兴、原副监事长贾继红等也已被查。
1
不良双增、拨备覆盖率下滑
公开信息显示,中原银行成立于2014年,2017年7月在港联所上市。目前下辖18家分行,700余家营业网点,1家消费金融公司,2家金融租赁公司和14家村镇银行。
2022年,通过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中原银行资产规模破1.2万亿,成为河南首家破万亿规模的城商行。截至2023年6月底,总资产进一步增至1.36万亿元。
不过,体量只是一方面。审视业绩面,是否虚胖、如何强肌需打个问号。2019年至2022年,总营收分别为190.22亿元、194.28亿元、192.83亿元和256.11亿元;净利分别为25.49亿元、27.27亿元、30.02亿元和28.41亿元。
2022年营收大增,净利却出现了下滑。2023上半年“增收不增利”继续:营收135.51亿元,同比增长30.2%,净利20.02亿元,同比减少4.4%。
盈利下滑,资产质量不佳是一个考量。据金融界,截至2023年6月底,该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7235.90亿元,同比增长5.8%。同期账面涉房贷款合计占比25.15%。
不良贷款余额158.7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2亿元;不良贷款率2.19%,上升0.26个百分点,高于二季度城商行整体1.9%的平均水平。其中,房地产业、建筑业不良率分别达6.44%、2.63%,涉房不良贷款比率9.07%。整体资产减值损失70.13亿元,同比增加19.41亿元。
中原银行解释称,是为增强风险补偿力而增加拨备计提。
确实,防范风险需要未雨绸缪。截至2023年6月底,中原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50.51%,较上年末下降6.57%,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206.13%的平均水平。也接近财务部划定的150%的监管红线,面临一定拨备计提压力。
2
夯实内控篱笆新帅新气象
除了成长性,稳健度方面,内控力也待提升。
2022年6月,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对荣兴立案审查调查,其在2014-2021年担任中原银行董事长。通报指出,窦荣兴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获得贷款等方面谋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违规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
企业预警通显示,中原银行本公司收到罚单有5张,对外投资机构收到的罚单为41张。
梳理罚因,违规经营是重灾区。
如2024年2月26日,因内控管理不到位,中原银行鹤壁分行被罚 30 万元。2023年3月,因未按规定开展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未按规定重新识别客户,中原银行漯河分行被罚43万元。2月又因贷前调查不尽职,中原银行平顶山分行被罚30万元。4月,因贷款“三查”不到位、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行高管职责,中原银行安阳铁一路支行被罚215万元。
拉长维度,早在2018年10月,就因贷款“三查”严重不尽职;违规掩盖信贷资产质量;票据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中原银行漯河分行被罚70万元。2019年4月,又因贷款三查不尽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中原银行驻马店分行被罚30万元。2021年9月,同样因贷前调查严重不尽职,中原银行伊川支行因被罚50万元。
诚然,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但面对上述桩桩件件、“二次翻车”现象,仍拷问企业的内控能力、合规敬畏意识。当前防风险、高质量发展已是大势所向,金融强国建设大旗下,及时夯实风控篱笆、杜绝再犯是一个严肃思考题。
改变需要更快些了。截至3月13日,中原银行报收0.300港元/股,总市值109.65亿港元,较最初发行价2.45元,缩水超八成。
打破仙股节奏,关键依旧在盈利能力。
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上半年,中原银行利息收益净额为165.65亿元、166.93亿元、212.76亿元、108.93亿元,对应增速6.12%、0.77%、27.46%、30.03%;归母净利33.01亿元、35.65亿元、36.50亿元、20.02亿元,对应增速4.33%、8.00%、2.39%、-4.36%。
不难发现,2022年,净利增速远低于利息收益,2023上半年两者更出现背离。追其原因,净利差下滑不得不提。2021年为2.13%、2022年末为1.89%,2023年6月为1.55%。
其次,是减值拨备额高企。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上半年,中原银行减值拨备额分别为78.49亿元、76.40亿元、111.90亿元、70.13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40.40%、39.62%、43.69%、51.75%。
好消息是,2018年以来,零售业务逐渐成为中原银行核心业务;2022年,该行在《展望与征程:中原银行2022关键词》中表示,背靠河南人口“富矿”,要打造零售增长新引擎。不过,面对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信贷业务下沉的大背景,市场竞争加剧,中原银行想要短期内打开局面并非易事。
2023年11月28日,中原银行公告,董事会选举郭浩为中原银行董事长,聘任刘凯担任行长。
公开资料显示,两人皆为70后,正值干事业的好年纪,工作能力毋庸置疑。都说新人新气象、新年新气象,能否内强风控、外强业绩,让这艘万亿巨轮乘风破浪,两位新帅重任在肩。
3
营利双降、不良率上升
又“踩雷”正威集团
同样等待展新颜的,还有贵阳银行。
开年2月以来,因卷入正威集团暴雷漩涡,该行一度站上舆论风口。
2月7日晚,贵阳银行公告称,双龙航空港支行(下称双龙支行)因与贵州国际商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曾用名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合同纠纷向贵阳市中级法院提起诉讼,近日法院已受理。
据披露,这起诉讼涉及16亿元贷款,被告涉及深圳正威集团。双龙支行分别与深圳正威集团、王文银、刘结红、华威聚酰亚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最高额保证合同》,与深圳正威集团、深圳市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鞠皖苏等五公司签署《最高额抵押合同》。担保方将以其名下16套房屋作为抵押担保。
16套房作抵押贷出16亿?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据中新经纬,对于抵押物是否充足,贵阳银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抵押物除了房屋外,还有一家公司100%的股权。
天眼查显示,2022年9月,正威集团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集团目前为20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被执行额22.23亿元。
尽管诉讼公告表示,贵阳银行已将本次诉讼所涉贷款、垫款以及未到期承兑汇票敞口纳入不良,并已对相关资产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预计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但往期看,贵阳银行已有业绩下滑、不良贷上升、资产质量待提升的困态。此番踩雷若真形成不良,影响或不可不察。
2023年前三季,贵阳银行营收114.43亿元,同比下降5.18%;同期归母净利42.60亿元,同比下降2.93%。
其中,第三季营收37.28亿元,同比下降9.18%;归母净利13.91亿元,下降4.22%。即此番涉案的16.58亿元已超该行第三季净利润。
从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看,截至2023年9月末,贵阳银行关注类贷款97.3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98亿元,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16.22亿元、16.20亿元和19.15亿元,分别增长1.32亿元、4.16亿元和4.65亿元。
同期,不良贷款率为1.62%,较年初上升0.17个百分点,在A股17家上市城商行中高居第三。不良贷款余额为51.57亿元,较2022年末增加10.13亿元。
4
“二次翻车”冷思
何振业绩股价
在行业分析师王婷研看来,不良贷款上升与市场环境变化有关,也与银行自身内控漏洞、粗放经营有关。
梳理往期罚单,不算多夸言。
2024年2月19日,因“虚增存贷款”,贵阳银行遵义分行被罚35万元。
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2023年,贵阳银行收到至少12张罚单,合计被罚430万元,相关违法违规事实多与信贷业务有关。
如2023年8月,因关联交易管理不到位,贷款管理不规范,理财业务管理不规范,贵阳银行被罚100万元。
同月,贵阳银行白云支行及乌当支行,分别因贷款管理不规范及贷款资金被挪用,被罚50万元及30万元。
再如2023年10月,因贷款三查不尽职,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一致,贵阳银行黔西南分行被罚20万元。
拉长视线看,因贷款违规收过的罚单也不乏其例。2020年6月,贵州银保监局披露了对贵阳银行的10张罚单,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以贷还贷、掩盖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贵阳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260万元。当年12月,又因贷款业务管理不到位、票据业务不合规,贵州银行毕节分行被罚50万。
还是那句话,罚单都有滞后性,不代表当下情形,可“二次翻车”终究不是好事,为何没能吸取经验教训呢?如何查漏补缺、扎牢风控篱笆、真正做到风险前置?作为中西部首家A股上市的城商行,贵阳银行需要更多反思精进。
截至2023年9月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6706.50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246.52亿元。其中,负债总额6086.12亿元,同比增长4.56%;吸收存款4026.46亿元,同比增长4.74%。
规模持续增长值得肯定,然同期却交出了营利双降的成绩单:营收114.43亿元,同比下滑5.18%;归母净利42.60亿元,同比下滑2.93%。
贵阳银行解释称,一是在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受存量资产调降利率和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行影响,信贷类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叠加存款定期化导致付息成本压降难度较大,净息差收窄;二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理财业务收入下降。
2023年前三季,贵阳银行净利差为2.00%,上年同期为2.22%;净息差2.14%,上年同期为2.36%。作为营收支柱的利息净收入,前三季仅为102.75亿元,同比下滑3.72%,占总营收比89.7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41.53%;投资收益则微增0.26%。
大股东也不算省心。2023年11月15日,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第四大股东为补充运营资金,质押所持贵阳银行股份7310.00万股。截至公告日,贵阳市工投及其一致行动人被质押股份35584.73万股,占其持有份数的48.67%,几乎压着质押比超50%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表决权的监管红线。
好在,资本充足率保持了较好水平,截至2023年9月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3%、12.32%和11.29%,分别较年初增长0.27、0.30、0.34个百分点。
不过,想要提振市场信心,仍需让投资者吃下更多定心丸。截至2024年3月13日,贵阳银行报收5.36元/股,较8.49元的发行价滑超36%。
5
消积弊展新颜
自省自新、高质量发展
一句话,天助自助者、打铁自身硬。
欣喜的是,面对槽点痛点,两行也有痛定思痛、深知问题严重性,已着手改变。
据《财经》杂志,中原银行已针对内控提升做足布局,利用数字化工具,在“一疏一堵”两环节,实现高质量的风险管控,金融安全堤坝进一步筑牢。
所谓“疏”,即通过优化管理架构,实现提升效率与管控风险“两得”。如成立了数智化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以“一点通、智相随”为核心的“1234+N”数智转型战略框架,统筹全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入实施。
借助自主研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中原银行已为1396.71万户手机银行客户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并落实账户核验、审核巡检、贷前调查等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合规管理水平。
所谓“堵”,即建设风控平台、堵住风险敞口。通过“数据存储衍生+模型群建设管理+信贷系统优化管理”的数智化风控中台建设,统一变量衍生平台、企业级反欺诈平台,来完善精细化模型群,实现信贷系统统一管理。
此外,中原银行还成立了产业链工作专班,建立起产业链责任链长负责制度。总行开展28个产业链服务方案行业研究及制定工作,强化对分行的业务指导。
两条腿走路,显然有助中原银行更快扎牢内控篱笆。
产品端也有喜报。通过构建全周期金融产品,2023年以来中原银行累计投放“专精特新贷”31.12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360余户,均位列河南省金融机构第一;累计服务科创型企业11000余户,提供融资支持2500余户,贷款余额近650亿元。
而面向未来,中原银行制定了科创金融三年发展行动方案,明确3年内支持科创企业贷款和债券投资累计不低于3000亿元,中长期流资和项目贷款比重逐步提至50%,首贷客户累计达到600户,科创客群的融资覆盖度实现倍增等目标。
再看贵阳银行。2023年11月召开“防风险、守底线”专题会议。董事长张正海表示,要坚定不移守好风险底线,既要防控好自身经营管理中的各类风险,也要守好服务地方发展、服务民生保障和安全生产的底线。务必增强风险意识,增强底线思维。
不止说说而已。贵阳银行组建了专门数据分析团队,开发了数据管控平台和监管数据集市,并建立数据生命周期安全、数据环境安全、数据场景安全、数据运营安全四大安全体系,进一步强化了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管控。
另外,还成立数据管理部,制定数据治理实施方案,实现数据由“聚”向“聚通用”转变。
3月6日,贵阳银行发布2024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公告,将于3月11日至13日发行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贵阳银行表示,该期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拟投项目共计15个,涉及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四大绿色产业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绿色金融债不仅能更好支持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绿色产业壮大,还有助银行业丰富绿色产品体系、提升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实现自身业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莎士比亚曾言,反思是我们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规划,对现在的督促。显然,中原银行、贵阳银行已在居安思危、直面问题并努力改变、赋能实体、助力实体的初心一直未变。
若能持续战略定力、锚定高质量消除积弊,假以时日,焕然一新、惊艳众人也未可知。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种一棵树最好是十年前,其次就是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