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贵阳银行的负面消息的确有点多,而随着日前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浮出水面,糟糕的业绩更是让投资者为贵阳银行感到担忧。
这种担忧体现在二级市场尤为明显,在10月28日披露完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后,贵阳银行的股价一直处于震荡下行之势。
为解答大众对贵阳银行业绩的诸多疑惑,11月2日下午,贵阳银行在公司总部大楼以网络互动形式,面向全体投资者,召开了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行长、副行长、首席财务官、独立董事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均参加了会议交流。
针对投资者抛出的诸多问题,相关人士进行了一一解答,信息量颇多。
1.业绩无改观,三季度压力持续加大
三季报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4.43亿元,同比减少5.1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2.6亿元,同比减少2.93%。
其中第三季度业绩表现不佳,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18%、4.22%,这是继二季度净利润下降6.26%之后的再次下滑。
将时间拉长,近三年来贵阳银行主营和利润已连续下降,贵阳银行在此次业绩说明会上给出的解释归结于三方面:
一方面,监管层面持续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不断引导银行业压降客户综合融资成本,加上 LPR 持续下降、房贷利率政策的下调及信贷资产供求关系影响带来的资产端定价下行等综合因素,使得贵阳银行的资产收益依然呈下行趋势,对利润端产生极大影响。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已从2019年的1.13%降至2022年末的1%。而今年以来,虽然该数值在上升回暖,但增速仍在负值区间徘徊,比如,前三季度,其总资产收益率为0.66%,同比下滑0.06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持续减费让利背景下,贵阳银行净息差进一步承压收窄,叠加理财业务收入下降,以至基础盈利能力下降。
这一点,我们能够从三季报中窥见一二。2023年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02.75亿元,同比减少3.7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减少约41.5%。
在两项指标双双下降作用影响下,贵阳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净息差较2022年同期的2.36%下降0.22个百分点至2.14%;净利差为2.00%,较2022年同期的2.22%同样下降了0.22个百分点。
此外,非息收入的改善不及预期,加上受区域经济发展压力、超预期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冲击等不利影响,贵阳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压力较大,拨备计提、风险处置等信贷成本对利润的侵蚀上升,整体盈利能力有所弱化。
从这点来看,不难发现资产质量问题也无形给贵阳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压力。三季报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6706.5亿元,较年初增长3.82%。贷款总额3185.22亿元,较年初增长11.65%;存款总额3938.63亿元,较年初增长2.67%。
然而,存贷款业务的增长也带动了贵阳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截至2023年9月末,该指标数值较年初上升0.17个百分点,较二季度末增长0.15个百分点至1.62%。
对于不良率抬升,贵阳银行称主要原因系个别区域性房地产业客户风险暴露,不良贷款率阶段性上升。四季度该行将进一步加强风险前瞻性管控,加大对存量不良的清收处置力度,压实风险管理责任,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前三季度贵阳银行的拨备覆盖和资本充足方面均保持较好水平,其拨备覆盖率达264.84%,较年初上升3.98个百分点;拨贷比达4.29%,较年初上升0.50个百分点。其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43%、12.32%、11.29%,较今年年初分别提升0.27、0.30、0.34个百分点,均符合监管要求。
多家股东股权遭质押或冻结
进一步剖析三季度报,我们还发现贵阳银行发生的股东股权质押情况较为严重。三季报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贵阳银行约有超5.57亿股股份存在质押情况,占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15.24%;约有超0.82亿股股份涉及司法冻结情形,占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的2.25%。
这其中,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四家股东股权被质押,一家股东股权被冻结。具体来看,第一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约有2.33亿股权被质押,占持股比例49.68%;贵阳工投、贵州神奇及贵阳投资控股分别有0.41亿、1.0亿、0.46亿股权被质押,分别占各自总持股比例的26.62%、100%和49.46%,而遵义市国资管理公司则有超90%的股权被冻结。
根据银保监会在2021年制定的《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规定,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的大股东,不得行使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的表决权。这也意味着以上提及的前十大股东中将近一半股权质押比例的贵阳国投、贵阳投资控股两大公司,在贵阳银行内部管理上的话语权将大打折扣,长久以往,也会导致贵阳银行出现股权分散的风险。
当然,在业界,商业银行股东股权质押的并不在少数,但根据各银行最新的股权质押数据来看,贵阳银行的股权质押比例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5,已超过大多数银行。
大规模范围的股东股权质押,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从银行本身的经营来讲,一方面股东进行股权质押主要是通过质押股权获得资金,会向投资者传递出股东公司资金短缺的信号,对银行的股价会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股权质押比例长期较高,也可能会产生质押股权没法收回的风险,如果股价处在下跌之时,投资者投资回报将会受到重大影响,从而不利于银行的稳健经营。
人事持续更迭,年内已有9位董监高管辞职
就在11月2日举行三季度业绩说明会的同时,贵阳银行还发布了一则通告,宣布董事会收到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委派的董事罗艺先生提交的辞职报告,因工作调动原因,辞去该行董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该司任何职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高管离任更是将今年以来贵阳银行人员离职潮推至高峰,据《机构投资家》统计,2023年开年以来,贵阳银行已有9位董事会和监事会高管人员辞职。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4月,贵阳银行就有四名独立董事戴国强先生、朱慈蕴女士、杨雄先生和刘运宏先生因连任即将满6年而集体申请辞职。今年7月和9月,贵阳银行董秘董静和副行长梁宗敏先后因到龄退休辞职。此外,该行监事陈立明、朱山因连任公司外部监事满6年,也一并申请辞职。
虽然根据相关公告,这些人事变动贵阳银行给出的解释都合情合理,但在今年整体金融经济承压下行的敏感时间点内却连续出现高管离职潮,不免让市场对这些波动可能对贵阳银行的管理和战略执行产生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感到担忧。
接下来,随着高管人事职位的空缺,又会由谁进行补位,新的领导班子又该如何提振目前下行的业绩,一切还有待我们持续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