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这一天,也恰逢中国建设银行成立整整70周年。70年来,建设银行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跨越腾飞的历史巨变,也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民生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截至2024年6月末,建设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0.29万亿元,拥有14895个营业机构,覆盖31个国家和地区,为7.57亿名个人客户和1082万公司类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对全球1000家大银行综合排名中,建设银行连续11年位居榜单第二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善建者行,成其久远。
回望过去,无论国内外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建设银行始终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走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列,坚决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与中国经济共生共荣。
“金融是一场马拉松。”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金良表示,要有能力经得起长周期考验,就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化对金融工作本质规律的认识,摒弃以规模和速度论英雄的传统思维,更好统筹总量和结构、规模和效益、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域、发展和安全,自觉把建设银行工作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谋划推动,在全力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答卷。
勇立潮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建设银行。”这句流传至今的话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建设银行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1954年,在新中国如火如荼的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序幕中,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应运而生。那时,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建设银行主要履行财政职能,承担着服务国家“一五”计划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使命,为国家基本建设“守计划、把口子”。武汉长江大桥、鞍山钢铁厂、大庆油田、三门峡水利枢纽……众多建国初期的重点建设工程,都凝聚着建行人的心血。机构随着项目走,与施工单位同吃、同住、同劳动,“马背银行”“帐篷银行”的历史经历,让建设银行积淀形成了“责任、团结、奉献”的文化基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1979年起,建设银行作为专业银行开始办理非政策性业务,进入了国家专业银行时期。基本建设资金由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先后开办储蓄存款、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国际业务;创立中国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机构……建设银行“摸着石头过河”,大大丰富了专业银行功能,初步形成了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架构。
1994年,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建设银行按照中央部署,分离政策性业务,移交财政职能,开始实施商业化转轨。面对转轨考验,建设银行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统一法人体制,实施“双大战略”,坚持“一心一意办银行”,实现了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1996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新的行名、行徽正式开始使用。
新世纪开启新机遇,随着中国“入世”,国内金融改革开放深入推进,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改上市的目标。2003年,建行率先成为股份制改革试点行,先后经历了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重大举措。2004年9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启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新时期,并于2005年和2007年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有大型银行股改上市的先行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发展也站到新的历史起点。全力支持脱贫攻坚、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建设制造强国、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集团发展迈上新台阶,支持实体经济取得新进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坚定使命倾力支持强国建设
因支持国家建设而生,因服务国家建设而兴。
自成立伊始,建设银行就积极投身国家经济建设。那时的建行员工与工程建设者一起,爬高山、涉险滩,餐风宿露,筚路蓝缕,成为新中国建设大军中一支金融“拳头部队”。
武汉长江大桥是“一五”时期重点工程,建行在大桥工地上设立了大桥专业支行。当时只有16岁的拨款员汪秋明,发现大桥的材料款存在高估冒算的情况。“原本800元一吨的钢材价格被列为1150元一吨。整改之后,大桥建筑钢梁节约了近600万元。在当时如果把这600万元用于买米,可以养活30万人过一年!”
从全国十大钢铁基地、八大重型机械城、五大棉纺工业基地到33条重点铁路干线、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在1954年到1978年的25年间,建设银行共经办各类基本建设投资5628亿元,建成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4000多个,促进了60多个大型骨干项目提前投产,并创造性地运用“四按”原则,共为国家节约资金107.8亿元。
75载物换星移,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逐步成长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工业强国。工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是金融业始终如一的支持。
四川阿坝州马尔康市金川县境内,目前世界在建的第一高坝水电站——双江口水电站是国家和四川省“十四五”重点项目、能源发展重点规划项目,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360亿元。2024年正是双江口工程向蓄水目标加速冲刺之年,工期紧、任务重,建设银行加速推进贷款投放,向该项目提供信贷支持23亿元。
从“一五”到“十四五”,建设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紧扣支持国家建设的重大使命,自觉履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积极将信贷资源向重点行业、产业、地区倾斜,满足实体经济对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
——全力支持建设制造强国,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截至2024年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2.79%,其中中长期贷款1.6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2.46%。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截至6月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8000亿元,东北、中西部地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5000亿元。
——服务重大产业发展升级。截至6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48.99亿元,增幅21.19%。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余额9107.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5%。
——以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累计为5049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1.93万户链条客户提供6381.06亿元供应链融资支持。
初心如磐。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新时期,根植更加深厚的实体沃土,建设银行紧随生生不息的时代脉动,践行“国之大者”的初心使命,充分发挥金融输血造血功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躬行不怠深入践行“金融为民”
一贯以做大企业、大项目见长的建设银行,近年来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在线上,优化升级“建行惠懂你”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提升普惠客户使用体验;在线下,依托1.4万家网点、2万余名普惠专员,不断迭代优化产品体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截至6月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3.29万亿元,“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3.5亿次。经过数十年的潜心躬耕,建设银行已陪伴和助力了超340万户小微企业的成长。
金融事业起于为人民服务,兴于为人民服务,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若观察建设银行的发展历程,“以人民为中心”是一条鲜明的主线。
从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到以普惠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以养老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银行一直以专业专注的态度,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流向千行百业、流入万户千家。
乡村振兴躬耕细作。打造乡村农业特色产业链,为农民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农业技术培训……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建设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完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客户达428万户,贷款余额3.38万亿元。
养老金融纵深推进。发布养老金融统一品牌“健养安”,推进“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四位一体”建设,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做好做优60家养老金融特色网点,丰富养老产品序列,提升适老化服务,建设银行正全力建设养老金融专业银行,致力于让金融陪伴更加温暖,养老生态循环更加畅通。
民生实践不止于此。聚焦“米袋子”“菜篮子”等居民日常生活消费领域,以智慧化服务提供便利;针对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重点人群,持续强化支付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化金融教育,推出系列“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举措;重点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38万个,全行1.4万个网点提供适老化服务……以服务人民需要为出发点,建设银行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以金融服务赋能人民美好生活,为建设“幸福中国”贡献力量。
“要买房到建行”“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语,既是对建设银行服务的肯定,也是建设银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促进共同富裕的生动写照。
聚力向新新时期铸就发展新动能
“如果将经典计算机比作汽车,量子计算机就是飞机。二者工作原理不同,在算力需求较大的领域,量子计算能够成为真正大幅提升生产力的工具……”深圳量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项金根向来访者谈起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两年前,我们认识到了量旋科技的硬科技含量,在企业销售规模尚小的情况下为其提供了200万元的‘孵化贷’。”建设银行深圳福田支行行长陈亚峰告诉《金融时报》记者。2023年,基于其创立的小微科技企业专属线上服务平台,建设银行再次为企业提供了300万元授信额度。
科技创新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银行紧跟国家部署,大力拓展战略新兴业务,为高质高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蓄力。
科技金融创新升级。聚焦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规律和特点,建设银行做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投入,深化母子联动、商投一体、板块协同,建立全周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和数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专业化保障的“三化”支撑体系,授予部分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持续加强科技金融高效供给,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金融动能。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6月末已达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31%。
绿色金融向阳而生。新质生产力强调将绿色发展作为生产力提升的核心内涵和必要条件。建设银行深入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投融资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强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发展,通过高质量金融供给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逐年提升。
数字化能力积厚成势。聚焦自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力提升,建设银行持续探索数字化经营新模式,积极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各行业数字化效率提升,统筹推动数字金融工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大众能力。随着技术能力建设和数据治理工作持续推进,数字生态体系得以构建,数字化赋能减负效能不断释放,建设银行正以数字金融点亮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建设银行成立7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把各项工作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去谋划推动,找准金融服务着力点,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坚定表示。
行有建树,梦无边疆。建设银行锚定“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以“善建”促“行远”,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着金融报国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