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科技创新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无论是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生产效率,还是改变社会形态,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变局之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和决定性力量。
这其中,科技金融作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无论是新兴技术的研发,还是科技成果的转化,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耦合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为此,国家从政策层面的重视程度不断加码——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科技金融”被列于首位。这无疑将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同时也赋予了金融业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历史使命——践行科技金融,不仅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用金融力量支持科技型企业,更重要的是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建立科技、产业、金融领域系统性融合且可持续创新发展的机制。
正如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建设都需要金融来助推,没有一个强劲的金融体系,就不可能孕育出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某种程度上,金融强国是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全面转变的重要工具。
在建设银行看来,作为国有大行,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不能仅着眼于设计怎样的科创信贷产品、审批多少科创信贷额度,而是要找准科技和金融结合点,重点围绕科研攻关创新、科创企业发展的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关键要素,从科创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金融服务科技质效,提供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市场”良性循环,服务科创新赛道,以金融之力协助搭建支撑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系统、底座和基石。
建信信托支持的深向科技智能新能源重卡。
1
履行大行担当:把握科技金融核心要义
要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首先要深刻理解科技金融的内涵和意义。
对此,专家的共识是,科技金融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更是一种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并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机制。其侧重于通过金融资本的市场运作,为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它可以有效连接起科技与市场,让科技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在此过程中,科技和金融互为促进,在科技发展为金融提供新投资领域和增长点的同时,金融支持又反过来推动科技研发及商业化进程。
也正是基于此,在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整体框架下,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要求和引导,旨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完善有利于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引导金融系统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3月又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聚焦科技创新、“专精特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以及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外贸等领域小微企业,健全专业化服务机制。
在政策指引下,以建设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把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集聚,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作为初心己任,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突破“卡脖子”技术方面始终扮演着重要的助推器角色。
据介绍,长期以来,建设银行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作为集团重要战略之一。以成长性思维服务成长型企业,针对科创企业高科技、高成长、高风险、轻资产“三高一轻”特点,充分发挥综合服务优势,做好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投入,深化母子联动、商投一体、板块协同,强化“商行+投行+风投”产品创新,丰富多元化、接力式、全生命周期服务矩阵,利用数据增信、技术专利评估手段创新信用发现与评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链、成果转化链、金融资本链紧密耦合、良性循环,以金融科技服务科技产业。
近日,建设银行发布了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提到,2023年建设银行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迭代升级“不看砖头看专利”评价体系,创新打造科技金融“价值”(VALUE)服务体系,开启科技与金融的双向奔赴;同时,通过持续完善“科企融资链”产品、用好“科创评价”体系,为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科技型企业特别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依托不断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末,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已突破1.52万亿元,增速超24%;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已突破2.24万亿元,增速超52%,为国家技术创新进步及科技型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科技金融“价值”服务体系示意图。
2
系统性布局:打造科技金融“价值”服务体系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战略主动。虽然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可以有很多切入点,但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无疑是强化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关键抓手。
目前,我国已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级阶梯式培育体系,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这些优质的科创企业聚力科技创新、深耕细分领域,是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力量。
不同于传统企业,这些科创企业的发展模式普遍具有轻资产、高技术、高成长、高不确定性等特征,加之缺少传统抵质押物,导致其融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与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错位。因此,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无疑是写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
在华为全球金融业务部首席行业专家柳元鑫看来,科创企业所在的行业涉及知识密集型的前沿行业,技术新、市场新,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服务时,要对科创企业的产业发展、经营前景、上下游产业链等要素有全面的掌握了解,才能精准解决企业实际发展难题。
而在建设银行看来,这就是要推动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金融支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对此,建设银行创新了专属服务体系,精准识别、评价、服务科技型企业——
首先,创新构建“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重智力、专业性强等特点,建设银行突破传统单纯依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张表”的评价体系,创新推出“科创评价”的第四张表“科技创新表”,着力突出科技属性,围绕知识产权这一核心创新要素,从技术转化能力、研发投入的稳定性和强度等多个维度,评价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进行差别化增信支持,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从轻飘飘的纸张,转变为沉甸甸的信用,实现不看“砖头”看“专利”,帮助科技型企业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例如,建行上海市分行于2023年3月底创新推出的“科创贷”特色方案,提出科技型企业专属的按科创评价结果增额定贷,通过量化度量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转化为信用评价结果,对科技型企业增信,将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软实力”打造成融资的“硬通货”,破题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产品推出8个月时间,建行上海市分行已累计投放科创贷154笔,总金额达50.15亿元。
上海市分行推出支持科创“从0到10”金融方案。
其次,通过参与和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融合科创雷达、评价评估、信贷服务、股权投资、生态服务,打造科技金融“价值”(VALUE)服务体系,创新研发标准化评价方法工具。目前,建设银行已形成“三维六评”评价体系,即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为重点,以资产评估、行为评价为辅助参考,创新六项评价方法,力求实现对科创要素的多维洞察和量化识别,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数字画像的立体度和精准度。
例如,在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方面,建设银行创新研发非零售科技型企业“星光STAR”专属评价工具、零售科创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分卡,围绕企业人力资本、技术创新能力、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及外部资源支持等,对全量科技型企业进行全方位评价。
在资产评估方面,建设银行将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向前延伸至实验室、工程化阶段项目,创新提出二阶段资产评估法;同业首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方法,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建设银行作为首家银行开展试点工作,相关试点正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科创资源富集的地方开展。
在行为评价方面,建设银行创新了“投资流”评价和研发团队稳定性评价方法,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基础上,从投资者行为和研发团队行为角度,进一步丰富科技型企业评价体系。
对此,建行上海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以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创新整合传统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与投行服务,提供全功能金融服务,既满足科技型企业发展需求,也有助于控制科技金融业务综合风险。”
3
精细化服务:优化科技金融产品供给
其实,发展科技金融,就是从资金链的角度支持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也正是在夯实价值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设银行围绕科技型企业所处不同产业链节点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持续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及服务,建立了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一是结合不同发展阶段特点与需求,打造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产品体系。例如,创新“开业(入园)进阶贷”“孵化云贷”“科技云贷”,满足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推出“善科贷”,以“经营、技术、人才、市场”多元定贷方式探索科技信用贷款新模式;研发“善新贷”,专属服务“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创新“科技易贷”,优化信贷业务流程,高效服务中型科技型企业;创新“科企融资链”产品体系,为企业创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个阶段推出“科技创业贷款”“科技研发贷款”“科技转化贷款”等专属信贷产品,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周期的融资链条。
汽车零部件冲压设备研发商苏州普热斯勒先进成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热斯勒”)就是受益者之一。据普热斯勒负责人介绍,在企业的成长历程中,建设银行一直以“看未来”的视角与其沟通和交流,以对科技型企业有独特的评价方式、专属的服务产品体系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信任和陪伴关系。
“基于对我们成长空间、团队实力以及核心技术的理解,建设银行苏州市分行为我们量身定制了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通过科技型专属服务产品‘科技易贷’,以纯信用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资金支持,缓解了新项目研发的资金压力。”该负责人感慨:“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金融支持,能让我们更安心、更专心、更有信心地研发更高新的技术。”
而在深圳,建设银行更是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场景,专门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从平台输出、系统直连、业务敏捷开发上线、支付结算特色管理等维度,“一链一策”设计个性化技术方案,实现“一点对全国”,同时为产业链上各单元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通过“产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平台”创新模式,将产业链各主体、各环节较难获得金融服务的痛点、难点及堵点逐个击破,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大幅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实现产业链上各单元,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易、融资快、成本低的效果。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深圳市分行已与22家核心企业及其产业链开展合作,服务全国链条企业近5600户,余额规模超400亿元。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瀚强科技获批科技企业专属产品“科技易贷”5000万元,图为企业产品测试场景。
二是以“投资流”评价方法为基础,探索创新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重股权特征,需要长期限的“耐心资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这与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期限的错配和风险的错配,科创企业实际上更需要的是不受时间限制的股权融资。在他看来,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创新,通过良好的产品设计以“投”的部分去稀释或吸收“贷”的部分承担的风险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尝试。
目前,建设银行各分行创新研发了一系列股债联动产品,以“投资流”评价结果为信贷客户准入、定额等方面提供参考。以“信贷投放”与集团内外部机构“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投贷结合一体化服务。并已为山东、四川、苏州、广东等地区科技企业提供了“股权+债权”“投资+贷款”“投行+商行”全生命周期综合化投融资服务。
对此,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传统金融模式,认股权业务更为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成长,对于标的企业而言,在避免过快稀释股权的前提下,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扩大融资渠道,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有利于提升企业估值和商业价值,推动企业发展。”
三是建设科技金融服务生态,提升服务高效性。建设银行连接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校院所、创投机构等资源,构建“科技创港”“创业者港湾”“投资者联盟”等专属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产教融合、信贷融资、创业投资等综合服务。目前,“创业者港湾”已推广至26家分行,建设各类运营场所400余家,为4.1万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90亿元。
例如,建设银行联合地方政府、园区在哈尔滨打造了中国最北“创业者港湾”,港湾以建设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主线,因地制宜设计了独具龙江特色的“1+2+N”服务模式,以“物理+线上”双渠道承载办公、人才、资金、信息、平台、产业链等多维资源,打造“平台中的平台”。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分行已吸引106家企业入“湾”,4家科创企业正式入“湾”孵化,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在哈尔滨新区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解礼宁看来,政银园三方打造中国最北“创业者港湾”实际上也是金融服务创新的承接和拓展,这种创新模式不仅适用于哈尔滨新区,其他园区也可复制借鉴。“通过孵化器创新、金融精准服务创新和非金融类产品服务创新叠加,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非金融’服务模式。”
黑龙江省分行为全国最北“创业者港湾”入湾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案。
“在创业者港湾的支持下,我们已在北大荒集团万吨级马铃薯淀粉厂开始技术应用改造孵化,并以此为示范试点形成产业集群,将马铃薯淀粉工业副产物资源化生物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哈尔滨华工微科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欣喜地表示,创新链和资金链的融合衔接催生马铃薯产业的强劲动能,“有了这里的孵化服务和多维度金融支持,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发展的核心动力愈发凸显为科技创新的引领与驱动,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激烈的战略高地。我们国家拥有全球最大科技人才队伍,每年毕业博士人数世界第一,申请国际专利世界第一,科技创新以及“卡脖子”技术攻关正处在爆发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进程中既要承担必然的责任、也有天然的优势、更应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科技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关乎国计民生、关系未来发展。
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作为国有大行,主动扛起肩负的使命责任,锚定金融强国发力,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顺应经济发展之变,适应科技创新之需,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金融力量、金融智慧、金融担当。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在各大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下,科技金融的活水定将浇灌更多科技创新之花,点亮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丰富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将极大增强国家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迈上更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