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全面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起步之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建设银行发挥金融工作“国家队”作用,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进新金融行动,努力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持续稳健发展。
3月29日,建设银行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建设银行核心指标稳健均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30.25万亿元,增幅7.54%;负债总额27.64万亿元,增幅7.37%;其中吸收存款22.38万亿元,增幅8.56%。盈利能力表现良好。净利润达3,03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09%;利息净收入增长5.1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6.03%。净利息收益率为2.13%,平均资产回报率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55%,资本充足率17.85%。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现金股息每股0.364元人民币(含税)。
住房租赁生态渐成。截至2021年末,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募REITs试点,加强与重点市场主体的对接,与广州、南京等地企业签署了公募REITs合作协议,以金融创新畅通保障性租赁住房融资循环。
持续打造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依托数字技术和科技赋能,强化平台经营,提升市场响应能力。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 4,499.44亿元;贷款客户193.67万户,较上年新增24.12万户。加大对实体经济让利力度,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6%,较上年下降0.20个百分点。
聚焦普惠金融群体差异化需求,丰富“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等产品体系,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次,下载量超过1,900万次。针对科技企业“评价难、融资难”痛点问题,构建“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助力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聚焦科创中小微客户群体,完善“创业者港湾”服务模式,提升科技创新领域服务能力,“创业者港湾”已推广至19个省市,为9,000余家入湾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超300亿元。
乡村振兴实现质效双升,依托线上“裕农快贷”和线下“乡村振兴贷款”两大产品包,持续加大信贷投放。51万个“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覆盖全国80%的乡镇及行政村,构建“建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围绕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等不断完善平台功能。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769.62亿元,增幅18.05%;脱贫地区各项贷款余额7,464.20亿元,增幅15.32%;承销发行67亿元乡村振兴债,落地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136.47亿元。“金智惠民”工程累计培训450万人次,将金融知识送到田间地头。
同时,全面加大对绿色领域综合金融支持,持续深化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理,明晟ESG评级连续两年获评A级,发布“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发行全球美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服务国家战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作为拥有近七十年历史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始终以服务国家建设作为基本职责和天然使命。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积极践行新金融理念,充分发挥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提出加快推进“两新一重”金融服务的工作要求。将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点行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对符合条件的“两新一重”建设项目,给予差别化信贷政策、审批政策和资源保障等,助力信贷投放。2021年末,支持新型基础设施贷款增幅15.97%,“两新一重”相关贷款保持稳定增长。
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北起成都,南至昆明,全长1096千米,是“八纵八横”铁路网的重要一纵,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重大工程。进入21世纪后,国家着手对成昆铁路进行复线改造。线路最长、投资最大且难度最高的峨米段目前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2022年底全线通车。
自成昆铁路项目启动以来,建设银行紧抓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结算量密集等特点,致力于解决成昆铁路在资金需求与建设监管方面的痛点和难点,以效率换取效益,以质量赢得口碑。从最原始的网银落地控制,到上线数字基建平台,建设银行以金融科技赋能完美契合客户需求,为成昆铁路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与信息化资金管理,并在工资代发、企业年金、铁路龙卡、个人住房贷款等众多业务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有效提高客户的金融获得感。截至2022年1月底,建设银行对成昆铁路实现贷款投放超70亿元,市场份额位居同业前列,响应速度及服务质量均获得客户好评。
除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外,建设银行还加强对“两新一重”细分领域的趋势研判和客户支持,更好地服务“两新一重”的金融需求。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创新打造“5G产业链专属贷”产品。5G产业链专属贷是建设银行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推进5G等新基建的政策要求,面向5G产业链大中型企业发放的,用于满足其5G网络的建设、改造和运营,5G通信设备、终端设备和配套元器件的生产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的建设、开发和应用,以及对上述领域企业进行并购交易需求的授信业务。这一产品既是建设银行与江苏省相关部门开展政银战略合作的重要落实成果,也是江苏省市场上较早专门针对5G等新基建的贷款办法。该产品为5G产业客户群体提供综合授信优先占用、审批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贷款规模、保障放款效率等差别化政策,对客户采用名单制动态管理。结合新基建企业特点,优化准入条件,提高了新基建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时效性。在该产品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下,截至2021年末,贷款余额近100亿元。
高质量发展供应链金融,让金融活水“环环畅通”
“马上到收割季了,砍收费终于有了着落,建行‘e供通’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问题!明年开春也得靠建行来支持采买种子化肥!”2021年8月22日,蔗农老覃一大早就通过建行手机银行贷到一笔款,只操作了不到一分钟,就把拖欠两周的1万元装卸费结清了,心里压着的包袱也终于卸下了。
建设银行“e供通”(蔗农贷)基于蔗农和糖企(核心企业)之间的真实收购订单,通过建行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蔗农将在收割季才能收到的甘蔗款提前拿到手,并定向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药以及支付劳务费等;到收割交货季,糖企(核心企业)将相应收购款支付到指定账户,建设银行自动结清蔗农贷款后将余款支付给蔗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资金闭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对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则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举措。建设银行供应链金融立足于服务供应链实体交易,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链和资金链协同发展和渗透融合,打造契合企业购、产、销管理的配套金融服务,从而贯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沿着产业链条、生态网络,全面触达服务实体客户,精准滴灌金融活水。
自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起,建设银行便设立专业支行提供服务。历经69年的风雨同舟,始终紧跟一汽集团战略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金融需求,全力支持汽车制造产业发展,并将服务不断向其全产业链条延伸,通过科技和服务输出,围绕一汽集团产业链打造了多维、立体的综合金融服务,构筑出产融结合、开放共享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产业链上游,建设银行深入洞察供应商收款账期长、票据支付占比高等痛点,与核心主机厂合作,将应收应付延伸拓展至订单、入库阶段,为一汽集团供应商提供“一点接入、服务全国”的全流程在线供应链融资服务,有效盘活上游中小微供应商所持有的订单和应收账款,畅通产业和市场循环,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受益。在产业链下游,建设银行基于一汽集团系统推送的电子订单,适时推出“e销通”供应链融资服务,帮助经销商解决购车订单款难题,有效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盘活库存车辆;并贴合客户需求不断升级迭代产品,持续提升经销商融资体验。同时,针对个人客户购车的资金需求,建设银行推出“e销分期”产品,为终端个人提供信用卡购车分期服务,有效联动汽车消费融资与经销商融资,延长金融服务链条,普惠大众,实现B、C两端融合发展,打通汽车产业链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设银行通过“有温度”的服务,不断贴近与一汽集团产业链的距离,在打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基础上,以不断提升的数字化经营能力助力搭建汽车产业融合生态圈,推进国家制造业做强做优做大。真正有效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1年,建设银行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输血保链、降本稳链、增效强链作用,依托集团级供应链服务平台,累计服务于近6000个核心企业产业链上的近10万户链条客户,提供供应链融资支持超8000亿元,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衔接顺畅,帮助产业链活起来、转起来,为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建行力量。
践行普惠金融使命,精准滴灌民营小微企业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采取了多项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负、降低融资难度的措施。但“民营企业在金融领域的获得感不高”“金融资源过于分散”“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等金融难题却依旧制约着民营企业发展。为此,建设银行通过为民营经济打造专属金融服务平台、派驻金融指导员等方式,真正做到“润物无声”,利用自身优势,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架桥修路,披荆斩棘,步履不停。
2020年10月9日,全国工商联与建设银行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搭建平台、密切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开展多层次合作,并正式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企业综合服务系统”。为节约企业寻找金融服务的搜寻成本,平台直接布放在全国工商联的主页上,并且制作了操作指引,方便企业经营者快速上手。
为了更好地保护新型民营生态,建设银行还为企业综合服务系统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后台管理系统——服务市场主体数字引擎,通过不同维度的数据展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为综合服务系统的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同时,建设银行在服务民营经济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特色模式,比如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向浙江省工商联及全省11个市级工商联派驻21名金融指导员,身体力行亲自进驻工商联机关,做好普惠金融工作中的“联络员”“宣传员”“参谋员”。
截至2022年1月末,经过多个版本迭代更新,企业综合服务系统3.0版本已正式亮相,全国22家省级机构完成系统对接,系统访问量超过10万次。建设银行累计为各级工商联及所属商会会员企业发放贷款余额3571.82亿元,为9401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219.10亿元,为370家创成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56.64亿元。
“建设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实实在在地给了我们一笔中长期研发运营资金,给我们这些科技型企业提供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姚女士真诚地感叹道。在创业之城深圳,有一家从事激光技术研发应用的民营企业,创业之路与建设银行也颇有渊源。关于这家企业的创业念头,创始人姚女士是这样说的:“我们是在国内电子制造产业受制于进口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但是和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样,面临着研发周期较长,缺乏质押品,资金周转较大的问题。姚女士在经营困难时期也尝试过寻找银行贷款,但由于同业贷款准入门槛高几近放弃。直到在一次深圳市工商联的交流活动中,工商联的工作人员向她介绍建行支持民营科创企业的新方案。姚女士抱着尝试的心态与建行取得联系,没想到建行很快开展了企业调研,通过数字化贷款评价模型,给予企业授信额度,发放了科技转化贷,以高效、专业的服务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
运用科技手段,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近年来,建设银行持续深耕科技金融服务,构建企业级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创新投贷联动等一体化服务模式,大力推广“科创评价”体系,丰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产品,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科技企业贷款余额近9000亿元,为国家科技创新行业进步及科技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动力。
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投氢能”)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是国内首条全自主可控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各个环节不依赖国外零部件和技术,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打破了国内质子交换膜市场被国外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企业,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果断跳出传统的“资金流”评价体系,围绕知识产权这一核心要素,运用大数据手段科学判断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打出“投贷联动”组合拳,率先为国电投氢能提供高额授信20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4000万元,并联动子公司提供股权资金5000万元,为其服务保障北京冬奥会提供强有力支撑。“带领公司走向氢能的蓝海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是有了双碳目标和建设银行的支持,我相信清洁能源变革的美好未来指日可待……”谈到公司未来发展,国电投氢能董事长李连荣充满希望。
为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在建行系统内研发“技术流”评价方法,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知识产权在金融领域的“信用化”“数字化”,初创企业可凭借专利获得融资。2021年,建设银行正式将“科创评价”体系在系统内全面推广。目前,建设银行“科创评价”体系已覆盖全国2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系统实现相关评价信息向基层支行网点客户经理的主动推送,将“等科技企业找上门”变为“引科技企业进门”。
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创新航”)就是“科创评价”体系的受益者之一。作为一家高科技新能源公司,中创新航是目前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增速最快的企业之一。在服务中创新航“6GW动力锂电池新建项目”时,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根据“科创评价”结果,后台系统依照模型规则自动为企业“增信”,以更具竞争力的服务方案取得优势,试点期间向客户投放1.54亿元,有力帮助企业项目建成投产。
2022年2月,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进一步创新推出了“科创人才‘能力流’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建设银行对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和其科技创新成果数据依托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进行收集与梳理,围绕知识产权与专业论文成果、学历与学科背景指标、专家身份指标、科技成果产业化经历、科技创新及科创大赛获奖指标、政府及相关机构科创人才库标签、政府科创人才补贴等维度精准画像,在此基础上对科创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潜力进行自动化综合评级,进一步提升科创人才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以金融之力,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既要“暖融融”,也要抓“双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现阶段,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建设银行在能源革命谱写新篇章之际,全面贯彻落实“双碳”目标,加大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用金融力量为电热企业纾难解困,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助力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企业,2021年9月末,该公司需从下属千万吨级煤矿——寺河矿采购优质“3号煤”,该煤种发热量高、煤质优良,但由于煤炭价格高,企业出现购煤款资金紧张的局面。在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建设银行山西省分行信贷人员第一时间上门,分行领导带队组织精兵强将,放弃休息时间,上下联动,仅用时3天,成功为该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0亿元,让山西的优质动力煤快马加鞭运往全国。
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建设银行运用金融力量,以专业高效的服务,有效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扎鲁特旗至青州特高压外送通道,是为解决东北地区窝电、促进新能源消纳而建设,其规划配套的400万千瓦清洁能源项目,是国家第一批大型风光发电基地项目。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助力该地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让清洁能源“走出去”,建设银行快速审批其子项目“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力发电扶贫项目”并实现贷款投放,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减免服务收费等举措,帮助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7000余万元。同时,这条特高压外送通道还配套了支撑性电源点2×66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是集脱硫、脱硝、除尘于一体的超超临界燃褐煤、间接空冷发电机组项目,达到了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生产废水经过重复利用后达到零排放。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成立了由行领导牵头的专项服务团队,多次牵头召开银团会议,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牵头同业组建银团贷款,高效支持了项目建设。同时,对助力贫困地区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吸纳当地人员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新金融没有固定的范式,无远弗届但并不神秘,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我们着力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性、系统性、持久性的问题,尝试跳出金融的视角去寻找答案,让金融资源配置更加公平与公正。”这是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2021年年报中致辞,也可视为他身为掌舵者,对建设银行新时期发展之道的理解。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建设银行将继续深化新金融行动,围绕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创和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持续、稳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以金融之力描绘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