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建设银行收入、净利润实现高增长。
近日,建设银行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244.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7%;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32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79%。
东吴证券分析师马祥云认为,该行前三季度表现强于市场预期。投资收益大幅增长拉动总收入加速,实现净利润高增长。
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前三季度,建设银行收入同比增速9.27%,且呈现出逐季度加速增长势头。
从收入结构来看,利息收入是建设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前三季度,该行利息净收入4481.45亿元,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71.77%。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 4.87%,较上半年的5.2%略有走低,主要是受到净息差下行影响。
与此同时,该行前三季度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6.21%,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相关业务,包括理财、代销、托管等较快增长。
在投资收益方面,建设银行前三季度此项同比大幅增长70.4%,上半年同比仅增长7.1%。马祥云分析,该项成为拉动非利息收入和总收入增长的核心,预计得益于三季度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
值得注意的是,时隔7年,建设银行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12.79%,较中报11.4%进一步加速。
建设银行副行长王浩曾表示,不良资产处置所形成的利润回拨,对利润增长带来了一定贡献。
今年前9个月,建设银行减值损失1432.56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5.07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1420.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95%。同时加大了不良资产的处置,截至上半年,该行处置金额超870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期,不良资产的现金回收额达到27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114%。
此外,年中报时,王江曾提到,去年为了防止疫情对整个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建设银行采取了审慎的原则,加大了风险释放力度。建行是在去年净利较低基础上呈现出的阶段性高点。他预计建设银行未来的经营状况将于宏观走势相匹配,不一定仍能保持10%以上的增幅,但仍可均衡增长。
对于第三季度的持续高增长,马祥云表示,建设银行净利润强于市场预期,因为去年第三季度的基数实际上环比走高。同时他提到,盈利高增长主要受益于信用减值收敛,前三季度计提减值同比下降 11.9%,在目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情况下,无需再高额计提减值。
可以看到,在收入加速增长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向好,不良率保持下行趋势,房地产对公风险总体可控。截至三季度末,建设银行不良率为 1.51%,较二季度末环比下行 2BP,不良贷款金额基本保持平稳,总体资产质量强于市场预期。
今年以来,市场最担心房地产对公贷款风险上行。总体而言,建设银行的对公房地产占比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可比同业。截至6月末,该行对公房地产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为4.1%,这部分信贷不良率为1.56%,风险总体可控。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回升至228.55%,今年前三个季度持续回升。
四季度信贷投放有望加速
截至报告期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30.1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2%;负债总额27.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6%;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0%,其中,公司类贷款10.35万亿元,个人贷款7.77万亿元,票据贴现2966.86亿元,应计利息470.56亿元。
其中,总资产环比增长 1.0%,贷款总额环比增长 1.96%,较期初增长 10.0%。三季度经济下行环境下,信贷需求疲弱,该行对公贷款环比小幅增长1.3%,个人贷款环比增长2.1%,主要依靠票据贴现环比大幅增长23.0%冲量,票据贴现较年初累计高增长14.5%。
在东吴证券研报中,马祥云提出:“我们预计四季度国有大行的信贷投放将加速,得益于专项债发行提速,同时建设银行作为住房贷款龙头,随着后续对房贷的政策约束边际放松,预计积压的按揭贷款也将加速投放。”
前三季度,该行净息差为 2.12%,较上半年小幅下行 1BP。马祥云表示,据测算,前三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71%,较上半年持平,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 1.77%,较上半年小幅上行 1BP。预计四季度净息差将基本企稳走平。
面对净息差承压,该行首席财务官张毅曾表示,疫情以来,建设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贷款收益率有所下降。同时,存款竞争加剧,亦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
张毅提到,预计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建行的预期净息差将逐步企稳。同时,建行亦会加快调整业务策略,尤其是资产负债结构。
此外,建设银行依托住房金融优势,正加快推进住房租赁战略。建设银行方面表示,该行将加大对政策性公租房建设支持,积极以金融服务引导市场化住房租赁稳健发展。对公住房租赁业务贷款余额1162.76亿元。同时提升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力,加大对普惠小微客户的减费让利力度,进一步严格执行各项手续费应免尽免政策。
王浩曾表示,当前该行信贷投放总体平稳,项目储备相对充足。同时,建行在不断优化贷款结构。在发挥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做好小微、民营企业信贷保障,并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经济转型升级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贷款结构不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