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6日晚,中远海控发布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647.16亿元,同比增长约74.45%;扣非净利润约644.36亿元,同比增长约74.06%。次日,中远海控早盘高开,一度涨超7%,但随后回落,此后半个月持续走低。业内观点认为,中远海控被深度低估。
业绩亮眼,股价却没跟着涨
自疫情之后,整个航运市场迎来了难得一遇的牛市,中远海控等全球航运巨头也在这两年赚得盆满钵满。今年上半年,中远海控的业绩延续上年的“运数”,归母净利润在去年上半年业绩爆发的基础上实现74.45%的高增长,平均日赚约3.6亿元。
中远海控在公告中称,本期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上半年,国际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较为紧张,主干航线出口运价保持高位运行。报告期内,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均值为3286.03点,同比增长59%。
但在股市上,中远海运却并未获得同样的好运。
界面新闻记者查询同花顺发现,2021年7月9日,中远海控的股价最高点曾到达24.82元/股,之后一路下跌,今年4月29日跌至最低点,仅12.25元/股。上半年业绩预告发布后,虽然7月7日早盘高开,却冲高回落,7月8日-7月18日之间更出现明显下跌。截至7月21日收盘,中远海控的股价为14.19元/股,仅比4月份的最低点高1.94元/股。
股价与业绩背离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中远海控一家航运巨头身上。根据丹麦南方银行Sydbank的计算,今年上半年,长荣、赫伯罗特、马士基、阳明、HMM五大航运公司的总市值损失达420亿美元。
对于这一现象,有分析称,一是因为航运行业为周期性行业,目前市场景气度似乎已经见顶;二是中远海控2021年的分红方案存在争议。根据中远海控2021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中远海控2021年全年净利润约900亿元,但分红比例却不高,每股分红还不到9毛钱(含税)。
近日中信建投的一份报告也显示,截至2022年7月6日,根据2022年一季度数据,中远海控A股净现金/净资产为1.11,净现金/净市值为0.86,PB仅为1.52;中远海控港股PB已破净至0.88。预计2022年底A股将破净至0.96,港股PB将深度破净至约0.59,港股账面净现金约为市值的2倍,企业价值已经为负,处于深度低估状态。
对于长期跌破净资产的情况,中远海控董秘回答称,从长期来看,市场是有效的,最终决定公司市场价值的是公司所在行业的景气度、竞争格局、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性及核心竞争力。
牛市见顶,业绩能否继续坚挺?
Sydbank分析称,虽然收益继续增长,但航运公司的股价受到了投资者对于未来时间和航运公司未来收益的紧张情绪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国际海运运价持续下滑,尽管全球港口仍在拥堵,运价却未能像去年一样一路飞涨。
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贾亦真分析称,中远海控股价疲软的最重要原因,是行业预期海运的市场将要见顶,见顶之后会再次步入亏损期。他进一步分析,2021年中远海控的市净率为2.25倍,而根据今年年中业绩的数据,上半年中远海控的市净率是1.19倍,“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市场看到了未来海运市场运价回落,包括未来全球经济衰退下滑带来的风险。”
与此同时,市场下滑所带来的焦虑情绪也传导至股民身上。在近期关于中远海控的投资者提问中,有不少投资者就美西航线运价下滑、消费萎靡等提出疑问。
克拉克森在今年6月13日的一份研究也显示,目前已将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增长预测下调至1.3%(以TEU计),同时箱海里贸易预测下调至0.5%。全球集运贸易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当前预测仍存在继续下调的可能。
Sydbank高级分析师Mikkel Emil Jensen也表示:“随着利率上升和通胀加剧,消费者的购买力正在被吸走。因此,对商品的需求将减少。与此同时,消费模式也开始从电视、家具和建筑材料转向旅行等服务。”
市场下行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但需要注意的是,包括中远海运在内的航运公司自去年开始加大了签订长约协议的比重,从而稳定航运公司的收入,缓解即期运价大幅波动造成的影响。
中远海控副总经理陈帅在今年5月27日举行的股东大会上也表示,今年公司的签约目标已经全部完成,签约价格也较往年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贾亦真分析,长约协议的运价同比至少翻番,欧线一年期的合约价格同比增长或达200%-400%。
据悉,中远海控的运价收入包括即期协议运价和长约协议运价两部分,但两种协议的具体占比公司不作披露。参考马士基71%的长约协议,中远海控的长约协议占比应该也不低,有分析认为可能超过60%。如此一来,即便即期市场运价下滑,长约协议仍然起到托底作用,维持业绩。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二季度海运费价格高位回落,但中远海控中报的业绩却出现了进一步增长,创出了单季度盈利的一个峰值。”贾亦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