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2023-04-13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
业绩稳中有升,新能源新签合同增长83.9%。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663.9亿元,同比增长13.7%,归母净利润78.1亿元,同比增长2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增长12.5%,业绩稳中有升。2022年,公司新签合同额10490.9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工程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9910.1亿元,同比增长23.7%;勘测设计及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为143.1亿元,同比增长20.1%。工程建设业务细分来看,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工程实现高增长,新签合同额3550.1亿元,同比增长83.9%,占比达33.8%,较上年提升11.7pct;传统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2492.5亿元,同比增长23.9%,占比达23.8%;城市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2121.6亿元,同比增长23.1%。
海外占比领先,有望受益“一带一路”十周年。2022年,公司海外新签合同金额为2397.9亿元,同比增长10.4%,占比达22.86%,位居八大央企第一。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签合同额1650.3亿元,同比增长39.9%,占海外合同额约68.8%。在传统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境外签订罗马尼亚克卢日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站、刚果(布)穆哈拉水电站及配套输变电项目等代表项目;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境外签订了越南天富海上风电项目、哈萨克斯坦杰特苏州水光储一体化项目、南非1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等;在城市建设方面,公司境外签订了阿联酋阿布扎比Al Falah区域及Al Raha岛房建项目、斯里兰卡南亚东盟国际经贸文化服务中心、马来西亚海事局行政综合体等项目。“一带一路”十周年之际,公司有望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基建等领域的项目合作,海外业绩有望迎来进一步增长。
借力资本市场,加速推进新能源业务发展。2022年,公司通过子公司分拆上市、启动A股再融资,发行高速公路类REITs等举措,借力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能源投资力度。公司凭借在电力工程领域的规划设计牵引、工程总承包固有优势,将新能源和综合智慧能源等绿色低碳业务作为优先发展产业,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业务。另一方面,公司积极抢占新能源资源。2022年公司获取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1624万千瓦,同比增长39.8%,累计获得风光新能源开发指标3013万千瓦,投资建设的广西崇左一体化能源基地一期、湖北宜城中分散式风电、广东汕尾海上风电等项目相继并网发电。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3年营收为4249.06亿元,同比增长15.97%,归母净利润为90.18亿元,同比增长15.48%,EPS为0.22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为11.4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订单落地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