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紫金银行(601860)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股价跌创新低背后:紫金银行业绩增速在江苏长期倒数第一?

http://www.chaguwang.cn  2022-10-30  紫金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华祥名2022-10-30

  近日,紫金银行(601860)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76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7.23%。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微增0.85%;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微增2.4%,增速双双创下近六个季度最低水平。

  毫无悬念的是,紫金银行以如此的业绩表现,再次拿下江苏上市银行倒数第一,这已是该行连续多个季度业绩增速垫底。

  与此同时,紫金银行股价也跌出天际。截止10月28日收盘,该行股价报收2.51元/股,再次创下历史新低。自该行上市以来,股价最大跌幅已达78%,正因如此,该行可转债转股率创下罕见低值。

  营收不及三年前的尴尬

  10月27日,紫金银行披露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3.76亿元,同比增长2.04%;归母净利润为12.75亿元,同比增长7.23%。

  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8亿元,同比微增0.85%;归母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微增2.4%,增速双双创下近六个季度最低水平。①

  值得关注的是,紫金银行业绩表现在江苏上市银行中总体处于垫底态势。虽然今年前三季度,该行盈利双增,乍看讨喜。但拉长维度,就不乏考量了。

  要知道,2021前三季度,紫金银行营收33.08亿元,同比下降5.57%;净利11.89亿元,同比仅增长2.62%。换言之,上述增长与可比基数太低有关系。

  而2019年前三季度、2020年前三季度,紫金银行营收35.83亿元、35.0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8亿元、11.59亿元。相较于两年前,紫金银行营收规模甚至有所下降。

  上升到行业,还是以江苏9家上市银行对比,8家归母净利增幅超过了20%,江苏银行、张家港银行增速更超过30%,达到31.31%、30.1%。①

  全年看,2017年-2019年营收分别为36.22亿元、42.3亿元以及46.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24%、16.77%以及10.54%;净利11.38亿元、12.54亿元以及14.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3%、10.2%以及13.03%。①

  2020年营收44.77亿元,同比减少4.25%;净利润14.41亿元,同比增长1.72%;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下降1.09%。

  营收和扣非净利均下降,在上市银行中较为罕见。营收、净利增速创下近十年来最低纪录,在所有A股38家上市银行中营收增速“垫底”。

  2021年,在可比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增速仍不算乐观。数据显示,紫金银行去年营收45.02亿元,同比微增0.57%,净利息收入39.59亿元,同比增加3.09%;净利15.15亿元,同比增长5.11%。同时总资产还下降5.05%。③

  净利差1.65%,同比减少0.12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83%,同比减少0.08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已连降两年。

  对此,紫金银行解释称,受LPR下行影响,该行贷款收益率有所回落,后续该行将提高各项贷款占比,加强贷款定价管理,资产收益率预计将有所回升。同时,存款利率上限下移,存款付息成本将下降,同业融资成本下行,预计净息差将有所回升。

  总的来说,作为全国首家A股上市的省会城市农商行,紫金银行业绩成长性不容乐观。

  以2021年为例,10家上市农商行中,紫金银行总资产排名第5,营收、净利第6,营收同比增速(0.57%)仅高于江阴银行(0.46%),净息差排名垫底,不良贷款率(1.45%)仅低于青农商行(1.74%)。

  此外,在今年河南地区个别村镇银行存款暴雷后,业内预计将会对地方银行揽存产生一定影响,这一结果从半年报或还看不出来,但2022年报时或会有所显现。④

  紫金银行原本揽存也不太容易,2021年该行无论是公司还是零售的活期存款均下降,分别下降16.26%和7.92%。故而该行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快也不难理解。

  去年同期,多家上市银行靠着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长推动了营收增长,但紫金银行在该方面能力偏弱,两项指标2021年降幅较大,分别同比下降38.95%和149.14%。

  贷款行业方面,作为一家农商行,建筑业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分别是其第二大和第六大贷款行业,且在2021年房地产贷款余额还在增长。③

  去年该行重组贷款下降,逾期贷款增加。截至2021年末,该行股份中被质押的股份总计1667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5.1%,涉及20户股东;被冻结的股份总计154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4.2%,涉及60户股东。

  股价跌出天际线的惆怅

  10月28日,紫金银行股价收报2.51元/股,再次创出历史新低,并且这已是本周第三个新低,未来股价是否能止跌回升,或许还是个未知数。

  据了解,紫金银行股价今年已经大跌22.77%,若从其历史最高价11.4元/股测算,该行股价已跌近80%。①

  然而,在其持续阴跌之际,紫金银行的可转债也迎来了新的转机,即下调转股价。资料显示,紫金银行可转债在发行时即设置了转股价特别向下修正条款,执行条件为该行A股收盘价出现任意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低于“紫银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80%。

  此前,紫银转债已触发下修条件,公司董事会正式向股东大会提请向下修正转债转股价事项,当日即发布相应公告。

  根据公司转债发行公告,紫银转债下修转股价应不低于以下四者的最高值:股东大会召开日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前一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交易均价;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股票面值。②

  据悉,近日市场对于紫金银行可转债下修还是非常关注的。公司在与投资者的交流中也表达了比较强烈的转股意愿,希望通过下修促进转股率的提高,补充公司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

  然而,投资者实际实施转股的比例却低到惊人。2022年07月01日至2022年09月30日期间,共有7000元“紫银转债”转为公司股票,转股数为1771股。截至2022年09月30日,累计共有约39万元“紫银转债”已转换成公司股票,累计转股数约为8.65万股,占可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0.0024%。

  截至2022年09月30日,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约为45亿元,占“紫银转债”发行总额的约99.99%,几乎等于没人愿意持有该行股票,这也是其股价持续暴跌并创历史新低的原因。

  目前看来,紫金银行的可转债因转股率较低,还未能发挥补充资本的作用。而转股率不高的背后,与二级市场表现不佳有关。因长期“破净”导致转股率低,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极其有限,紫金银行将用什么方法补充资本尚未可知。

  尽管紫金银行表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严格执行监管机构对股票流通的各项规定。然而长期“破净”的表现,说明二级市场投资人正在“用脚投票”。

  高管违规交易下的无奈

  7月30日,紫金银行发布《关于业绩快报发布相关事宜的致歉公告》,原因是该行于7月23日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未充分考虑发布时间与董监高人员购入股份的时间间隔,导致公司业绩快报发布日距离部分高管购入股份的时间不足10日。

  而根据有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业绩快报公告前十日内不得买卖本公司股票。

  事实上,上市公司股东或董监高交易自家股票违规的现象并不罕见。今年以来就有近250条,主要原因普遍为违规增持或减持,增持或减持主体一边承诺上交交易收益,一边向投资者道歉。②

  但这次不同的是,紫金银行“意外”让部分高管被动触发了违规规定。紫金银行表示,该行选择在7月23日发布业绩快报是一个“临时决定”,理由是为了防止半年度工作会议内容外泄造成定期报告披露前的业绩泄漏,避免股东被不实信息误导,按照信息披露及时性的要求进行披露,没有充分考虑发布时间与董监高人员购入股份的时间间隔。

  据悉,该行于7月21日召开了全行半年度工作会议,参会人员包括中层人员307人、高层人员10人,还有其他工作人员10人。①

  不过,从结果来看,上述认购行为没有导致股价发生大幅波动。紫金银行在公告中表示,上述董监高人员购入股份的行为没有对公司及公司股东、公司股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其实,相比紫金银行此次事件,上市公司高管主动“犯错”的现象更为常见,虽然多数致歉公告中会提到部分高管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不充分等原因,但考虑到上市公司董监高普遍要接受证券法规学习,不排除有“装糊涂”的嫌疑。②

  对于此类行为,证监会和交易所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作出监管措施,主要监管方式包括发警示函、通报批评等纪律处分。

  不过,紫金银行高管增持的背后是股价承压。由于银行股估值长期处于历史低位,破净潮下增持“护盘”的银行股东或高管不在少数,原因或是看好公司前景主动增持,或是触及稳定股价条件被动增持。而紫金银行此次“失误”与其股价低迷也不无关系。

  据悉,2021年11月24日至12月21日,紫金银行股票因为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并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达到触发稳定股价措施启动条件。

  同年12月31日,该行发布稳定股价方案,即由在公司领取薪酬的时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包括董事长赵远宽,董事朱鸣、侯军,行长史文雄,副行长徐燕、王清国、许国玉、杭浩军,董秘吴飞进行增持,增持金额不低于其上一年度从公司领取税后收入的25%,即增持金额合计不低于173.61万元。②

  增持实施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6个月,且增持计划完成后的6个月内,相关主体将不出售所增持的股份。

  截至2022年7月14日,上述稳定股价方案实施完成,合计增持股份为61.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增持金额合计181.76万元,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2.81元至3.19元。

  其中在7月14日当天,部分高管共购入股份28500股,购入均价为2.82元/股。在7月14日当天增持紫金银行股票的有该行董事长赵远宽和董秘吴飞,其中赵远宽为稳股方案发布以来首次增持,即赶在最后期限前4天完成了增持,增持成本在所有高管中最低,耗资约3.79万元。

  此次事件后,紫金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将此次涉及的增持主体禁止交易时间由6个月延长至1年,但相关人员股票售出的收益仍要上交公司。

  注:

  ①相关数据来自东方财富网

  ②《上市三年业绩垫底罚单不断紫金银行管理层面临考验》,中国网,2021年7月23日

  ③《发业绩快报却“坑”了董事长董秘,紫金银行为高管违规增持致歉》,和讯网,2022年8月1日

  ④《紫金银行“不小心”背后何解业绩股价困题?》,澎湃新闻,2022年8月4日

  ⑤《多项指标增速垫底A股农商行紫金银行“80后”高管加盟可否破局?》,投资者报,2021年2月19日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2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