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成都银行(60183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沪深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为中国金融“第四极”注入新动能 成都银行三大转型效果显著

http://www.chaguwang.cn  2021-08-28  成都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经营报2021-08-28

  资产规模突破7000亿元大关,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幅分别为25.34%和23.11%,不良贷款率较2020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至1.10%……8月25日,成都银行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一系列稳健增长的数据背后,是成都银行坚持“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战略转型方向,稳步推进改革转型取得的初步成果。

  改革转型使得成都银行的综合实力得以提升,更有助于其支持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使其在支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地方产业生态圈建设、服务城市优化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共赢。

  资产规模突破七千亿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变化,成都银行着眼长远、全力推进顶层设计,提出了“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方向。成都银行将此定义为是未来十年该行实现脱胎换骨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是保持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2021年以来,该行稳步推进改革转型,并在报告期内制定了《成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此为引领,成都银行坚持以深化改革谋发展,以强化管理求效益,全面提升经营发展动能,不断加快改革转型步伐。

  从8月25日成都银行公布的上半年业绩表现来看,“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三大转型的稳步推进,正在为该行带来稳健的业绩增长。

  在资产负债结构方面,截至6月末,成都银行资产规模达到7361.83亿元,较2020年末新增837.50亿元,增速为12.84%。其中,贷款总额3447.15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606.48亿元,增幅21.35%;存款规模节节攀升,达到5268.63亿元,较2020年末新增818.75亿元,增幅18.40%,且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为76.53%,经营结构保持稳健。

  在监管层持续强化对负债管理的情况下,银行业普遍感受到了“揽储”的压力。成都银行如何能够逆势在存款规模方面获得大幅提升?

  梳理发现,对于始终坚持“稳定存款立行”的成都银行而言,存款规模的增长,离不开该行的“精细化”转型。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对公存款规模达到3222.19亿元,较2020年底增长约574.35亿元,涨幅达到21.69%;个人客户存款规模达到1893.24亿元,增幅达14.18%,正在成为该行存款规模增长的新动力。

  在盈利方面,随着“精细化”水平的提高,成都银行在节约成本支出、提高产出效率方面有了更佳的表现。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5.41亿元,同比增长17.27亿元,增幅25.3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9亿元,同比增长6.36亿元,增幅23.11%;成本收入比20.83%,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

  在资产质量方面,以“精控风险”作为切入点,成都银行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报告期末,成都银行不良贷款总额37.89亿元,较2020年末减少0.79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10%,比2020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比例0.64%,较2020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71.15%,较2020年末增长77.7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58.65%,流动性持续充裕。

  虽然受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银行业资产质量管控面临一定压力,但成都银行以“严控新增、化解存量”的工作思路为引领,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多渠道、多方式积极化解贷款风险,当前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同时,“数字化”的发展亦使得该行风控能力大幅提升。在报告期内,成都银行不断深化技术、数据、系统的落地应用,为业务赋能,进一步完善信贷指引可操作性,多手段搭建风险预警体系,强化系统支撑;非现场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以查促改、强化信贷“三查”,大力提升对异地分行风控支撑,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财富管理布局提速助力构建“大零售”新格局

  面对“双循环”新格局,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加大了对零售业务转型的力度。“大零售”亦是成都银行的转型方向,是银行顺应经济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的必然选择。

  在报告期内,成都银行坚持“大零售”的发展方向,以客户为中心,加强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人才赋能,从产品、系统、服务、营销、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着眼,夯基础、调结构、促增长,形成长效高质发展动能,综合提升零售金融竞争能力。

  之所以要做大零售业务,主要是其“轻资本”、资本消耗少的属性被银行机构看重,尤其是理财产品的销售,在赚取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不消耗资本,还能增加客户黏性,因此,强化综合财富管理业务日益成为银行“大零售”转型的重要抓手。

  报告期内,成都银行严格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的要求,加快推进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加大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为强化赋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银行还发行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题理财产品,满足成渝地区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完善“芙蓉锦程”系列净值产品结构,持续提升“芙蓉锦程”系列理财品牌影响力。

  截至报告期末,成都银行存续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577.23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49.10亿元,增幅9.30%。其中,存续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457.03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205.51亿元,增幅81.71%;理财中间业务收入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实现理财中间业务收入1.94亿元。基于此,成都银行零售AUM得以加速扩大。

  在消费信贷领域,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狭义消费信贷余额将翻倍,将从目前的约15万亿元增至约29万亿元。

  面对消费信贷红海市场,成都银行也加快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布局,一方面优化消费贷款产品,另一方面扩大消费贷款客群,多渠道开展业务宣传推广,推动业务上量。

  成都银行能快速地落地零售业务转型,与该行持续深化社区金融建设、夯实客群基础,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该行共有分支机构215家,包括13家分行、31家直属支行和下辖的171家支行,其中含有14家社区银行。在报告期内,成都银行持续深耕社区,优化网点布局,加速智能化建设,践行金融适老;整合社区服务、物业、商户资源,构建“金融+”社区网点金融服务功能与生活多元场景互融生态圈。

  同时,为强化“大零售”转型,成都银行持续深化个人金融“一体化”营销,加大与优质异业平台合作力度,引入场景式营销,探索线上与线下金融生态链打造;开拓和布局线上渠道应用,将产品与线上渠道进行生活消费场景化营销结合,借力互联网渠道进行“裂变式”的广泛宣传和拓展。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成渝唱好金融“双城记”

  城商行要夯实核心竞争力,离不开“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身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成都银行,其转型发展亦离不开对地方经济的大力支持。

  从对公金融业务层面看,成都银行始终积极对接国家以及省市重大战略,深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把握营销机遇,加强行业指导,精准营销持续深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绿色食品、城市服务等重点产业,精准定位优化客群结构,大力推动实体业务发展;加大片区综合开发、城市更新、民生等重点领域和项目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支持地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宜居生活品质;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设置绿色通道,提供全方位专属服务,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

  从小微金融业务层面看,成都银行始终保持服务小微企业战略定力,不断强化小微市场主体金融支持力度。在报告期内,该行发挥“政策效应”助力普惠金融,充分运用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和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结合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稳企惠企“同舟行动”,通过“单列额度、专属产品、精简流程、限时办结、降低利率、减免费用”等六大举措,确保各项优惠政策直达企业;发挥“创新效应”提升融资便利,加大普惠金融信贷产品研发力度,进一步整合优化“政银”产品体系,推出“天府科创贷”“服保贷”等面向全省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积极参与成都市“蓉易贷”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拓展普惠金融覆盖面;发挥“品牌效应”做强特色金融,立足地方金融机构角色定位,围绕成都市“11+2”特色金融功能区布局,依托特色金融专营支行和专业团队,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和行业研究深度,以“5+5+1”产业领域、“新基建”和供应链金融为业务发力点,持续深耕科技金融、文创金融和新经济金融等优势领域,培育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从金融市场业务层面看,成都银行加强对经济、金融形势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分析,加大地方债及优质信用债等标准化资产投资力度,积极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