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卖场“闭店潮”的压力之下,留给涂料的机会更少了?
家居卖场频现闭店
近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将红星美凯龙的长期主体信用评级从“BB”下调至“B+”,展望负面,同时将其未到期的有担保优先无抵押债券评级从“BB-”下调至“B”。
标普表示,红星美凯龙的母公司需在2022年和2023年偿还约100亿元的公司债。由于母公司依赖出售子公司的未来利润分成和非上市板块的资源来满足自身流动性需求,因而可能出现执行风险。此外,红星美凯龙还可能面临房地产行业放缓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限制其改善杠杆和流动性的能力。对此,标普认为,红星美凯龙已恶化的杠杆水平不太可能在未来两年内恢复。据红星美凯龙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其总负债达776.7亿元。
此外,家居卖场另一巨头居然之家近日也因一则闭店通知受到关注。居然之家公告称因疫情原因导致亏损严重,经集团慎重决定,居然之家北园店于2022年7月31日正式停止营业。据了解,居然之家要求业户7月31日之前(5天内)完成摊位内所有货物、设施、物品的撤场。
高昂的租金以及每况日下的市场环境,导致许多家居卖场的退租率越来越高,并且业绩连年亏损,最终因此而关门倒闭的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多个家居卖场巨头包括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阿里旗下homearch等,均出现了闭店情况。
宜家上海杨浦商场于今年7月初关闭。开业仅两年时间,总面积约8500㎡,是宜家在中国的首家小型商场。
宜家贵阳商场已于今年4月1日关闭。该商场于2019年10月开业,整体营业面积约3.3万㎡,提供超过9000种家具及家居用品,48间家居展间。
这也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家居卖场宜家家居,仅今年上半年就宣布关闭了两家门店。
红星美凯龙南昌红谷滩店8次停电令商场经营户“被停业”,拥有8万平方米(4层楼)的红星美凯龙红谷滩店在正常经营时间内,多次停电,令商户无法正常经营。据卖场解释称,卖场是封闭式建筑,白天也需要照明才能正常经营,只要一断电,门店就处于“被停业”状态。
阿里旗下homearch重庆店于今年7月15日停止营业。开业仅半年时间,该店跨上下3层的门店总建筑面积6000㎡,店内陈列囊括超过100个品牌,10000多件家居商品。
西安大明宫建材家居批发基地市场于今年4月实施拆迁。该市场占地2200亩,总建筑面积为100万㎡,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建材家居产品零售和批发基地。目前,大明宫陶瓷区以及灯具区已全部完成拆除清运工作,其中陶瓷区涉及275户388间商户,灯具城占地10.29亩,涉及商户124户。据了解,该市场将搬迁至西安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高陵智能家居总部基地。
这些只是记录了超级大卖场,多个地方的,区域小卖场并未统计在内。
被“杀死”的建材卖场,折射出涂料行业怎样的生存状态?
全国频繁出现家居建材卖场关闭的现象。到底是谁杀死了家居建材卖场?
根本的原因是当下家居消费市场环境的改变:全装修时代来临、90后家装消费者的偏好转变、家居消费本质是低频消费、房地产热潮减退、疫情反复影响等。
另外,家居销售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以前传统线下渠道,转变为线上+线下,小红书、抖音、公众号、快手等线上平台在分流,整装、整家定制等都在抢夺流量。
卖场闭店背后都显示出传统家居建材卖场线下流量遭遇的挑战。
门可罗雀。用这词形容现如今国内大部分家居建材卖场的经营状况,可能再合适不过了。
从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近几个月的“人气指数”值同比下跌26.92点(4月)、同比下跌105.88点(5月)、同比下跌105.59点(6月)、同比下跌105.59点(6月),同比下跌103.59点(7月)可见,线下建材家居卖场客流减少的情况越来越严峻。
而线下卖场流量遭遇困境,最受伤的就是里面的经销商了。
近年来,由于线下建材卖场一直人气冷清,很多涂料门店都杠不住压力被迫关门或者搬迁。有经销商反馈,尤其是自疫情年以来,各地家居建材卖场门店可谓是“进一个死一个”。有些家居建材市场甚至小范围内改成了综合性招商(如花鸟鱼等)。
穷则思变,在传统门店流量下滑、渠道萎缩、业绩不振等新常态下,不少涂料经销商纷纷“走出去”,主动抓取流量。
涂饰商情记者在广州市场走访中发现,目前经营情况较好的涂料门店都不再只是以往的传统运营模式,小红书/抖音引流、设计师联盟、社群营销、线下沙龙、卖产品转卖服务等模式成为家居建材卖场经销商们“活下去”的“新工具”。
新常态下,所有涂料经销商原有的经营模式都面临着残酷的挑战,要想在未来发展得更好,就要不断调整、升级,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