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沪农商行的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良好诠释高质量增长一词。而揭开该行高质量增长的秘诀,离不开践行、创新、融合三大“引擎”。
2022年,沪农商行交出一份稳中向前的业绩答卷。该行实现营收为256.27亿元,同比增长6.05%;归母净利润为109.74亿元,同比增长13.16%。
反观资产规模同样惹眼,截至2022年末,集团资产总额达12813.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2%。贷款和垫款总额为6706.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30%;吸收存款本金9434.8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7%。
除2022年业绩之外,沪农商行2023年一季度业绩延续平稳良好的发展势头。
彼时该行实现营收68.32亿元,同比增长7.49%;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元,同比增长12.44%;资产规模也突破1.3万亿大关,截至3月末,集团资产总额为13209.58亿元。
靓丽数据的背后是沪农商行不仅持续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还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道路,展开特色鲜明的科创金融,叠加金融科技的赋能,促使沪农商行各项业务“锦上添花”。
成绩属于过去,持续奋斗才是未来。2022年是沪农商行上轮战略的收官之年,针对新一轮的战略,沪农商行提出将重点打造五大金融服务体系,其中以财富管理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务体系和以交易银行为引擎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是五大体系中的“背推力”;另外三个金融服务体系,即三农金融(本色)、科创金融(特色)和绿色金融(底色),是该行实现战略愿景和目标、打造竞争优势和特色的重要手段。
践行
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无疑扮演着关键角色。
银行作为金融业中的“骨干”深谙此理,将服务实体经济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而普惠金融则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之一。
普惠金融的重点服务对象包括小微、三农等,这同样是沪农商行在普惠金融中的着力点。
该行始终坚持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持续加大普惠小微客户支持力度,建立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并制定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
沪农商行的普惠金融之路仍在继续。一方面其深化银担业务合作范围,大力开展市中小微担保基金业务;另一方面不断推出包括“积数贷产品”、“留抵退税贷产品”等多种多样的产品服务小微。此外,沪农商行还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成立微贷中心,截至2022年末,微贷产品贷款余额近8亿元,户均153万元。
数据洞见真实。截至2022年末,沪农商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01%至641.13亿元;今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再度向上,达663.08亿元,较2022年末再增21.95亿元。
服务小微之外,三农同样是沪农商行锚定的方向之一。董事长徐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作为一家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与生俱来的服务的初心使命,特别是上海的都市农业,未来发展广阔。
于是,该行坚守初心,通过各式各样的金融服务润泽“三农”之土。沪农商行不仅推出返乡入乡“新农人”鑫农乐贷专项方案、制定家庭农场“鑫农乐贷”专项方案;还发布“整村授信”综合金融方案2.0,进一步细化升级诚信镇村配套服务,加快提升农村地区企业和个人的授信覆盖率。
在此背景下,该行的涉农贷款稳步向前。截至202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644.22亿元,增幅11.48%。截至今年3月末,涉农贷款再度增至651.61亿元。
当然,沪农商行没有固守于服务三农客群,正逐步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创新
透视沪农商行的2022年年报,发现其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共赢。由此可见,创新对于沪农商行的重要程度。
正如行长顾建忠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2年我们敢于开拓创新探索,持续打造符合市场导向的“经营特色”。
其中的精彩之处便包括科创金融。
沪农商行坚持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44%,今年一季度科技型企业贷款继续呈现稳中向前的态势,截至一季度末,达763.34亿元。
数据亮眼的背后是沪农商行在科创金融方面一步步沉淀的结果。
早在2005年改制以来,该行就把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市场定位。2009年,在总行层面设立沪上首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中心;2012年率先设立沪上首家科技专营支行。
显然,沪农商行正挥洒金融画笔,绘就的一幅科创金融画卷正徐徐展开。
一直以来,沪农商行持续推进“鑫动能”客户培育计划。2022年,该行公司全面贯彻“鑫动能”2.0 服务方案,加大对科技创新型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力度,为科创企业从初创走向上市“保驾护航”。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鑫动能”培育库企业已达754 家,综合授信规模超630亿元。
除此之外,沪农商行还不断完善“鑫科贷”产品体系。
例如,其推出的“临港园区科创贷2.0”专项方案,为临港园区科创企业浇灌金融活水;持续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千家百亿融资计划”“专精特新‘小巨人’”专项营销方案等梯度化产品体系,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蓄势添能。
业绩说明会上,沪农商行将科技金融的优势概括为四个方面:地缘、先发、客群以及专业优势。下一步沪农商银行将继续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方向,全面构建科技金融的“四梁八柱”和“六维赋能”体系,进一步提升科创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综合能力。
融合
数字化浪潮下,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将碰撞出火花。
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2)》显示,55.4%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科技引领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增长”是银行业未来首要的利润增长点。
翻看上市银行的2022年年报,金融科技俨然已成为关键词汇。
各家银行纷纷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支持力度。以沪农商行为例,2022年该行科技投入为9.95亿元,同比增长12.68%,高于营业收入6.05%的涨幅。
在真金白银的支持下,该行围绕“坚定数字转型”战略,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以产生“1+1 2”的效果。
以零售业务为例,沪农商行探索的是一条差异化转型道路,一方面加速数字化转型赋能线上经营的进程,另一方面坚持从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经营实际出发,发挥其网点覆盖面广、与社区结合紧密的优势,探索一条以“线上经营+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除此之外,沪农商行优化客户体验,更新发布手机银行7.0;顺利推进零售在线贷款业务在风控、科技、运营等方面的自主可控,完成数字化信贷平台回迁,系统支持10000+TPS,日处理授信能力百万单以上。到今年一季度末,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已增至580.80万户。
金融科技赋能下,截至2022年末,该行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6967.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0%;今年3月末,AUM跨过7000亿大关,增至7171.77亿元。
普惠金融方面,沪农商行不仅搭建数字化产业链平台,还发布包括“普惠易贷”“商业车险贷”“信农乐贷”等产品,有效提升小微、涉农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普惠在线贷款余额为188.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44亿元。
除此之外,风控同样离不开金融科技“护行”。对于银行而言,风控宛如生命线,缺一不可。
2022年,沪农商行新一代对公授信管理系统项目成功投产,实现对非零售授信客户的“全客户、全业务、全流程、全押品、全预警”管理,完善授信业务全流程管控和风险管理机制。
数据最能直接体现。截至2022年末,沪农商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至0.94%。
展望2023年,沪农商行表示,在压力之下,2023年全年的业绩希望能够“稳中求进”,保持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处于合理增长区间,希望保持在42家上市银行中的相对排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