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通信信息报2022-08-05
近日,记者从中海油服获悉,由油田生产事业部自主研发的适应中低渗储层的生物纳米增注技术已在垦利10-1油田实现规模化应用,且应用期间增油效果显著。
近年来,渤海油田注水井数量持续增长,随之出现的解堵增注问题制约了多个中低渗油田开发进程,而国内外目前现有的解堵增注技术并不完全适用于渤海油田。那么,该如何有效解决问题呢?
然而,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难住油田生产研究院的工程师们。此时,油田生产事业部油田生产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啸南说道,“走新路才能有出路。”随之带领同事们开启了一条技术自主研发之路。
研发初期,李啸南和同事们从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收集到上百种新材料,经横向对比和纵向探究,提出将生物制剂与纳米新材料相结合的设计体系,大家将其命名为“生物纳米增注技术体系”。
敢想,更得敢干。设计思路有了,研发团队从调研现场转移到实验室。近千次实验、上万组实验数据为这个设计体系的初步成功奠定了基础。然则,这只是初见曙光。“生物纳米增注技术体系必须要真正运用于海上一线、为增储上产创造价值才有生命力。”李啸南说。
2019年7月,生物纳米增注技术体系第一次在生产一线“崭露头角”——在垦利10-1油田的一口井进行了首次应用,使得该井的吸水厚度提升30%,日注水量增幅达150%。随后,生物纳米增注技术体系又在垦利10-1油田的6个井组进行扩大应用,推动注水井注入压力平均下降40%,储层吸水指数较先前升高将近3倍。
与传统化学解堵方式不同,生物纳米增注技术体系能够在粗糙不平的孔隙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质地光滑的覆盖膜,保证注入水和一些微小杂质能够较为顺畅地通过岩石间的孔隙。同时,该体系中的微生物代谢物能让覆盖膜处于长期稳定的状态,不仅有利于延长注水井注水有效期,而且不会对地层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