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邮储银行是用减少计提超103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方法,才保住了自身仅有的3.47亿元的营业利润增长。
10月27日晚间,邮储银行对外公布了2023年三季报,同时在业绩发布会上,其管理层也对市场上比较关切的息差、房地产风险等热点问题一一给出了解答。
从整体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实现营收2601.22亿元,同比增长1.24%;归母净利润756.55亿元,同比增长2.45%。
然而,如果从单季度来看,第三季度(7-9月)邮储银行的业绩表现并不尽人意,营收和净利指标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趋势。与此同时,备受外界关注的净息差指标也进一步承压收窄。
净息差承压下行,单季度业绩下滑
分析前三季度财报,《每日财报》发现拉动邮储银行营收增长的主要是依靠利息净收入的推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对总营收的贡献度则大打折扣。数据显示,1-9月实现利息净收入2118.47亿元,同比增长3.12%;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7.15亿元,增速未突破1%,同比增长仅为0.32%。
净息差方面,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净利息收益率和净利差无论是与前一季度对比,还是与上年同期对比,均出现了下滑趋势。其中,净利息收益率为2.05%、净利差为2.03%,均环比进一步下滑3个基点,同比也下滑达18个基点。
由此不难预见,该两项指标的下行,无疑加剧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的担忧。受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邮储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31.46亿元、归属净利润260.9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0.39%、2.41%。
事实上,如果将时间周期拉长来看,邮储银行净息差近几年一直处在下行通道。如下图所示,2021年邮储银行净息差处在2.36%高位,但随后持续下行,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较2021年已下降31个基点。
谈及息差问题,邮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在业绩会上解释称,息差下行的力量主要是来自于LPR的下行、存量按揭利率的调整。但是邮储银行通过结构的持续优化也形成了向上的托举,息差依然保持行业优秀水平。
同时,针对未来息差走势,该负责人也进行了展望,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上述两个下行的拉动力还会持续下拉,不过一旦向下的力量逐步释放后,就是息差能够逐步回稳的阶段。如果不发生新的LPR的政策性调整,对后续明年二季度以后的息差表现还是比较乐观。
靠减少信用减值实现利润微增
从利润端来看,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实现营业利润828.1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824.7亿元增加了3.47亿元。
但是我们进一步探究发现,这部分增长的利润是通过减少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来实现的。三季报数据显示,邮储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为211.4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14.58亿元,减少计提了103.09亿元。
也就是说,前三季度邮储银行是用减少计提超103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方法,才保住了自身仅有的3.47亿元的营业利润增长。
与此同时,《每日财报》还发现,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归母净利润净利润之所以能够实现增长,除了以上方法外,还与大幅减少缴纳所得税费用密不可分。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邮储银行所得税总计减少了15.69亿元,最终使得净利润增长18.06亿元,同比微增2.45%。
由此可见,邮储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和所得税费用的大幅减少对净利润同比增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资产质量分化,风险抵补能力持续下降
我们再来从资产质量维度来分析,前三季度邮储银行实现总资产15.3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87%;其中客户贷款总额突破8万亿元,达8.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3%。负债总额达14.4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75%;其中客户存款达13.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12%。
资产总体增长还算稳定,但在资产质量方面,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两项指标却出现了分化。截至今年9月末,其不良贷款余额为646.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2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每日财报》注意到,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增长,邮储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持续下降,目前其拨贷比已经跌破3%的大关至2.95%,较年初的3.26%和半年报的3.08%分别下降了31个基点、13个基点。
与同行业的农行和建行相比(同期农行下降5个基点、建行则下降约1个基点),邮储银行拨贷比的降幅确实有点大,值得警惕。
此外,还有一项指标也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邮储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前三季度已降至363.91%,较上年末下降21.6个百分点。
实际上,与邮储银行不断走低的拨贷比相同的是,其拨备覆盖率近些年走势也在承压下行,已从2021年的418.61%高位逐年走低。
总的来看,邮储银行前三季度利润增长幅度并不大,而且有被调节压缩的迹象,以至于邮储银行只有靠大额减少信用减值损失比例才能获得营业利润增长,这也间接导致邮储银行的拨贷比大幅下降,风险抵补能力被削弱。
但不可否认的是,邮储银行优异的资产质量还是很能“抗打”,从长期来看,该优势如果持续保持下去,等到经济升息周期来临,其盈利空间将会被极大修复,迎来反弹。值得我们长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