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长城汽车(601633)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长城汽车撤离欧盟,很难言说的理由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5-31  长城汽车内幕信息

来源 :盖世汽车资讯2024-05-31

  一夜之间,长城汽车的德国乃至欧洲扩张性战略态势,就被颠覆了。

  当地时间5月28日,长城汽车德国有限公司(GWMD)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将关闭位于慕尼黑的欧洲总部,在8月底前解雇所有员工,包括就任不到1年的长城欧洲总部首席商务官(CCO)斯蒂芬·科斯特(Steffen Cost)。该总部在2021年11月建立。

  维系轻资产,约等于撤离

  北京车展期间,长城魏牌CEO刘艳钊还表示,魏牌在欧洲的定价将与BBA直接竞争。不到一个月,长城就做出实质上撤离的决定。这个决定,极大概率是魏建军本人亲自拍板。

  这一决定,不仅意味着长城在德国的整车投资计划告吹,也包括电池工厂。蜂巢能源在稍早时候宣布,将不会在德国勃兰登堡州设立制造厂,重新评估了选址战略。蜂巢能源给出的理由,包括即将到来的惩罚性关税、市场扭曲政策以及欧盟对新能源政策的改变迹象。

  所有这些政策层面的变化,都构成对电池生产投资的威胁。据悉,相比勃兰登堡州的计划,更早规划的、位于德国萨尔州于伯赫恩的工厂建设也多次推迟,目前仍未获得规划许可和法律批准。而长城在德国整车和电池工厂资产,预期辐射整个欧盟市场。现在长城放弃的,不止是德国。

  欧洲媒体对长城突然的撤资举动,认为原因是长城在欧洲销量不佳。根据欧洲市场研究机构数据,今年1-4月,长城汽车欧洲市场销量为1621辆,虽然同比增速达到3位数,但基数太低。欧媒暗示长城对欧洲市场前景失去了信心,还有欧媒将其归咎为长城企业文化争议。

  长城虽然已经开设欧洲总部两年半,但整车投资尚未开始,连选址信息都没定下来。但是,蜂巢能源作为独立供应商,是切实对德国进行了投资。

  这不是表面上两个工厂的规划问题,而是蜂巢能源做了不少调查评估,针对欧盟市场做了一整套合规体系建设工作,尤其是《汽车人》此前提到的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领域。蜂巢能源还做了温室气体和碳足迹培训、正极材料回收、绿色供应链考核,以及对原料供应商的碳足迹考核。只有亲自做过这套体系的团队,才知道欧盟合规工程有多么难做。

  可以说,蜂巢能源在欧盟业务上已经积累了巨大的沉没成本。现在一风吹了。

  长城欧洲表示,长城仍将继续在欧盟运营,即维系当前轻资产代理模式,连营销渠道也放弃自建。西欧市场局限于德国、爱尔兰、瑞典,英国,不开辟新市场。

  从资产投资角度看,这是一次战略收缩部署,只在几个经过挑选的市场经营。相比于3年前对欧洲业务规划的规模,维持眼下这点存在感,和撤离也没什么区别了。

  感受到欧盟的应激情绪

  那么,长城为什么决定不对欧洲市场投入重资产了呢?理论上,加重关税对重资产投资应该起到一个敦促作用。

  拟议中的反补贴税发动理由,基于市场威胁,有点说不通。2023年,中国整车出口到欧盟不过40万辆。而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出口欧洲的整车,占据全部出口量(491万辆)的38%。这一说法具有误导性,因为它将对俄罗斯和英国出口也算进去了。

  这么算的谬误之处在于,在中国品牌的眼里,这些出口目标国的市场环境、市场监管大相径庭。未加入欧盟的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国,与欧盟分属不同的区域市场政策体系,物流存在海关和地理隔离。倒是离开欧盟的英国市场,保留了欧盟市场规则不少遗迹。

  对于欧盟出口,有接近一半是MG品牌,还有雷诺旗下的达契亚(湖北生产)。在欧盟+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31国市场中,有90个乘用车品牌,其中中国品牌有22个。但是后者只占了2.5%市场份额,不足韩国品牌的1/3,比日系低了10%。即便在电动车领域,中国品牌在欧洲的市场占有率也不超过8%,当然去年成长性很高。

  至于欧盟为什么对2.5%市占率的国别品牌实施反补贴调查,肯定不是基于现实销量。即便对8%的电动车市占率,也不值得大动干戈。欧盟并未对市占率更高的韩国车,有应激举动。

  欧盟可能认为需要施加预防性措施,防止中国车潮水一般涌来;还有一种可能是站在产业战略竞争的角度,改变开放市场;更有一种可能,是站在国家竞争、价值观竞争角度对抗,甚至还隐约晃动着种族主义的影子。

  放在早几年,后两种说法会被批为无稽之谈,但现在有了很多证据,一线外交官退职之后也有类似的言论。

  这些无法宣之于口、但有明显针对性、不友好的氛围,让长城萌生去意,似乎更合理一些。建厂迟迟拿不到规划许可,长城应该有心理准备,就连马斯克也被德国州政府和一些组织的行为气得跳脚。

  三种投资模式

  目前中国车企对欧盟投资,已经产生了至少三条路线:

  第一种是重资产,包括奇瑞和比亚迪在西班牙和匈牙利的投资。

  第二种是轻资产,大部分中国车企现在都走的是这一路线。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路线可能适时转变为第一种,长城就在转变的档口改主意了。

  第三种是零跑模式,以技术合作的名义,让斯特兰蒂斯挂牌销售零跑车型(虽然零跑坚称在欧洲用自己牌子,但可信度不高)。这也算一种轻资产,但以技术入股的方式,而非营销网络投资。

  如果中企在欧盟投资合规的繁文缛节中,又感觉到了投资的“透明墙”,即东道国或者欧盟对投资是不友好的(干脏活的可能是各路NGO、欧洲议会等),那么就判断将来麻烦早晚会压倒潜在的增长,重资产投资将有变成战略累赘的可能。与其这样,不如轻资产玩着,一有风吹草动(比如加税),不合算就彻底撤退,损失不大。

  这也算是“预止损”措施,即避免潜在损失。《汽车人》猜测,长城做这个决定,基于对政策走向的悲观,而非对市场需求的悲观。个中滋味,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偏偏很难言说。

  特斯拉调查柏林郊外森林冬眠蝙蝠的数量,想必也不是自愿的。但是不同企业可能有不同体会,因此长城实质上撤离欧盟,会不会成为中企普遍选择,要取决于这种不友好的氛围,是否具有普遍性。

  欧盟的反补贴税如果演变成双边贸易对抗,可能加重了这种认知。反之,奇瑞和比亚迪的重资产投资,如果能打造出样板工程,实现共赢,就能扭转不利看法。前者今年就可以看到,后者则需要多等等。

  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欧盟是否能成为继东盟之后的下一个适格投资地,就看这些事态的走向。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