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中国太保(601601)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加强战略牵引、筑牢绿色根基,中国太保多措并举应对气候变化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1-03  中国太保内幕信息

来源 :南海网2024-01-03

  

  从洪水侵袭的平原到干旱蔓延的荒漠,从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到生态系统的脆弱崩溃,气候变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重塑着地球的自然史和人类的生活图景。同住地球村,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紧密合作。

  11月30日至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COP28期间,我国多家企业和机构亮相,通过边会、展览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低碳技术进展。

  全球正处于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中,以绿色、循环、低碳、安全、智慧为主要指标的全球产业转型,也给中国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全新方向。

  在此背景下,中国太保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要求,在《中国太保集团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年规划(2023-2025)》中提出确立公司“碳中和”路径的目标任务,在气候行动中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发挥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功能,为经济社会筑牢气候风险保障网;同时在资产端支持绿色产业与技术发展,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

  创新开发绿色保险牢牢织密气候风险保障网

  在保障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服务“双碳”目标的进程中,绿色保险作为助力风险管控的金融工具,是保险业肩负绿色发展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抓手,也是中国太保在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索的课题之一。

  按统一规划、聚焦重点、逐步完善的实施原则,中国太保产险围绕绿色能源、减污降碳、绿色交通、生态环境保护等四大领域,不断深化保险保障和保险服务创新,首创开发碳资产回购履约保证保险、林木火灾碳泄漏补偿保险、海洋生态救助责任保险、欧盟碳关税价格指数保险等27款产品。

  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太保产险已提供绿色保险保额近12万亿。其中,安惠保巨灾保险的推出不仅为全国各个区县提供地震、台风、强降雨和低温冷害等方面的差异化巨灾风险保障,更为行业巨灾保险的探索贡献了创新经验。

  当巨灾来临,我国地方政府面对的现实情况是“大灾不够,小灾盈余”。中国有2800多个行政区县,这些基层单位是巨灾风险的直接承受者,但鲜有保险覆盖。为进一步发挥巨灾保险在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太保产险聚焦县域的空白市场,首创全国性的县域巨灾指数保险。“安惠保”在河北赞皇县落地以来,目前已推广至陕西蓝田县、江苏金湖县、苏州吴中区等多个区县,为地方抢险救灾、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较于一般风险,巨灾的低频高损特征对保险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保险公司而言,依托风险雷达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风险的量化,厘清责任范围,简化理赔流程,既保证了保险理赔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也有助于保险业务快速扩大覆盖面。对地方政府而言,通过引入保险机构的社会资本,也有效缓解了财政压力,减少灾年财政可能出现的收支不平衡,提升对巨灾的应对能力。

  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太保产险开发的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同样颇具代表性。据初步估计,世界范围内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森林占39%—40%,草地占33%—34%,而草原最大的价值在生态,生态最大的经济潜力在于碳汇。中国太保产险深知建立草原生态数据库,探索发展草原碳汇经济金融体系是草原碳汇建设的迫切需求,因此在内蒙古包头市开启了对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实践与探索。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碳汇潜力,是我国能源储备基地和工业生产基地,因此也肩负着既要输送能源也要节能减排的双重任务,而充分挖掘草原碳汇的巨大功能,就是最好的减排措施,有利于从全新视角重新审视生态产品的重要性,从而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生态保护和碳汇经济发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立足内蒙古区域优势,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深度融合3S技术,是推进数字农险发展和草原碳汇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

  增加草原碳汇的固碳能力,对维护我国草地生态环境和助力“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的落地,不仅是中国太保产险从金融体系方面支持内蒙古林草碳汇试验区建设的创新探索,也为草原碳汇后续在CCER市场上市交易和碳金融服务做好充分准备。目前,我国自愿减排市场项目类型较为单一,草原碳汇尚未进入市场交易,但发展前景广阔。

  积极探索绿色投资将气候风险纳入投资决策流程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及光伏产业是备受瞩目的典型绿色产业,而我国在这两大关系到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都占据了绝对领先的位置。在这背后,除了产业导向给力、人才助力明显、企业自身奋进等因素以外,绿色投资的作用也密不可分。

  以高质量发展为立身之本,中国太保秉持“责任投资”理念,持续完善气候相关制度和系统建设,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投资研究及决策管理,强化对投资组合中气候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推动被投资公司在气候变化应对上的努力,渐进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

  作为PRI资产所有者和投资管理人双重身份的签署方,中国太保长期重视气候变化在资产端的影响原因有二:一方面,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意味着保险公司需准备更多资金用于理赔和救援,保险端理赔的变化会传导至投资端的策略和配置;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也会对投资资产的收益产生直接影响。

  如何从顶层设计上推进绿色投资?中国太保采取了多步走的措施来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能力,其不仅在制度层面将气候变化作为单独章节写入《责任投资政策》及《ESG投资管理办法(试行)》,还在ESG投资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开发资产碳核算工具,对集团各类投资资产开展碳核算工作。

  具体来看,中国太保在《ESG投资管理办法(试行)》第九章第三十三条强调“重视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系统、经济和所管理资产带来的影响,积极响应‘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国家政策”。此外,《责任投资政策》第五章第二十六条提出“积极鼓励被投公司采取措施主动管理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降低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并依据压力测试结果,对被投标的中的高碳排企业实行尽责管理。”

  为实现资产碳核算的系统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所有碳核算模型将集成于太保ESG投资系统的“碳核算”模块,其可对现有持仓进行账户、资产类别等多维度数据汇总分析,也支持构建模拟组合进行碳核算,以帮助投研团队在组合构建的过程中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基于碳核算分析结果,中国太保将对高碳资产设立尽责管理计划,推动高碳资产转型。

  坚持生态为民,守护绿水青山,绿色投资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投资来支持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商业行为。中国太保在其绿色投资的践行中,则重点关注致力于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或其他具有环保意识的商业项目,具体来看,其通过债权投资计划投资的武汉地铁、成都轨交等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不仅推动了区域发展,缓解了交通压力,更引导了公众向着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转变。

  此外,中国太保投资的河南鲁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成为河南省内首单成功备案并经过绿色认证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该项目的调峰填谷功能可节省系统火电煤耗,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以及废水、废热污染。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电网标煤耗14.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98万吨、二氧化硫4,004.11吨、氮氧化物647.72吨。

  随着社会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我国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近年来已经成为快速增长的行业。对于像中国太保这家积极践行ESG理念的保险集团而言,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类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将“双碳”战略的推进落到实处。

  量化管理绿色运营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典范

  从2020年报中首次披露公司ESG顶层设计算起,在近三年中,中国太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一步步不断融入企业战略中,最终遍布中国太保企业脉络的各个“毛细血管”。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太保已搭建了上至董事会,下至各个子公司条线的一条完整ESG治理链条。事实上,有了融入战略、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国太保立足保险本源,无论是负债端的产品创新,抑或资产端的审慎投资,其在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的探索可谓硕果累累。

  同时,中国太保高度重视自身运营环节的碳排放管理,将2023年确定为公司碳排放管理的元年,以碳排放盘查为抓手,摸清公司碳排放家底,积极提升公司对碳排放活动的量化管理能力。

  为确立标准和实施方案,中国太保组建碳盘查项目组,通过研究比对国际多项通用标准,选定集团统一的核算方法学和因子库,确保盘查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项目组形成完善工作方案,开展5场专题培训,初步建立具备碳盘查实操能力的专业队伍1200余人,并在一个月内推动近20万组数据采集和复核,首次完成全集团碳盘查工作,让公司在绿色办公、数字化建设这些“常规操作”之外的运营碳管理迈出关键步伐。

  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题中之义,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保险业都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积极落实国家部署安排,从“双碳”到乡村振兴,从绿色投资到支持实体经济,均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太保作为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保险企业,从环境、社会与治理三个方面为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和支撑,更在其多维度的有效实践中为保险业树立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行业典范。由此可见,绿色已经成为中国太保可持续发展的“底色”。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