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东吴证券(601555)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李茂洪和刘雨华涉黑幕交易后 东吴证券一撤了之

http://www.chaguwang.cn  2024-01-10  东吴证券内幕信息

来源 :槐荫之处2024-01-10

  在商海中,李茂洪和刘雨华夫妇的故事并非一帆风顺。

  李茂洪,生于1969年,木材加工专业本科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的职业生涯曾经历在中国林业机械广州公司和广州市金林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然而,他的真正转机是在2006年11月,他创办了弘亚有限公司,后来成为弘亚数控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同时兼任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广西三威家居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职务。

  刘雨华,生于1970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学历。她的职业经历包括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林业机械广州公司、广州市金林通贸易有限公司的工作。自2009年10月以来,她担任弘亚数控的董事,兼任广州楷德机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和广州鼎惠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虽然李茂洪夫妇在公司经营方面表现平平,但在投资领域却有着出色的表现。除了是弘亚数控的实控人外,他们还是德恩精工的主要股东,IPO企业三威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并且参股公司瀚秋股份也成功登陆新三板。然而,这段光辉的投资生涯并非没有阴影。

  在2022年11月7日,德恩精工宣布刘雨华减持146万股,已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目前,李茂洪和刘雨华分别持股德恩精工3.94%和3.27%,合计达7.21%。而在11月17日,德恩精工再度公告刘雨华计划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5.35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06%。按照德恩精工股价计算,刘雨华这两次减持可套现约4500万元。

  在投资过程中,李茂洪夫妇的一系列交易也引发了市场对其行为的质疑。特别是弘亚数控通过将楷德机械出售给刘雨华,并在随后将三威新材的股权交给其控制的鼎惠投资,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让人不禁疑虑其中是否存在不当交易。

  而关于三威新材,除了投资交易的不透明性外,其人工成本极低的情况也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招股书显示,2021年,三威新材的刨花板总成本中,人工成本仅占到1.04%;纤维板则只占到了1.5%。相较之下,同期同类企业千年舟的人工成本占比为3.74%。这让人怀疑三威新材是否以过低的人工成本获取了竞争优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刘雨华减持德恩精工的同月,夫妇二人分别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对夫妇的双重身份,不仅使得德恩精工股东陷入不安,也为他们在其他企业的角色增添了负面的色彩。特别是弘亚数控,于2022年11月22日发布了实际控制人收到中国证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长、总经理李茂洪和董事刘雨华涉嫌内幕交易A股某上市公司股票被证监会立案,夫妇二人的投资高手形象在这些不利消息的笼罩下变得黯淡无光。

  让我们重新聚焦于这家公司,除了实际控制人曾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阴霾,三威新材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并未达到饱和状态,反而呈现逐年下滑的令人担忧的态势。

  根据资料显示,公司主要生产人造板产品,其中包括纤维板和刨花板。目前,公司拥有4条纤维板生产线和1条刨花板生产线,总产能达到103.5万立方米/年,其中纤维板产能为81.5万立方米/年,刨花板产能为22万立方米/年。然而,自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纤维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05%、82.08%、80.35%和令人担忧的66.46%;刨花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2.27%、108.65%、104.81%和83.47%。这种逐年下降的趋势,给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投下了一片阴影。

  此次IPO,三威新材原计划募资9.01亿元用于高端绿色家居新材智能制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然而,其中大部分资金(8.01亿元)将被用于扩产,占比高达九成左右。虽然公司表示新的生产线投产后将大幅提升总产能,逐步增长至300万立方米/年,但原有产能尚未达到“满产”状态,而此次大幅扩产的决策也让人忧虑。

  面对新的挑战,三威新材在招股书中主动提示了潜在风险。公司明确表示,如果未来产品市场推广效果不理想,或者出现行业和市场环境变化、产业政策变动、产品技术变革等不利情况,公司将面临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这预示着公司或将陷入盲目扩张的陷阱中。

  除此之外,在报告期内,三威新材因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罚单的惩罚。于2020年12月26日,公司接到梧州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3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文件披露,公司因违法行为被罚款10万元、2万元、2万元,其中包括2018年1月COD实际检测浓度超过设定量程、2018年6月未采取有效防扬尘措施以及未采取减少废气排放措施等问题。这使得公司在环境合规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隐患,进一步凸显了其在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三威新材的故事牵扯到了保荐机构东吴证券,一个伴随着成功的项目,却也悄悄滋生出一些隐患。

  东吴证券虽然在失败项目上屈指可数,但那时期的排队项目也并不多。然而,随着项目的增加,一些“带病”项目也悄然而至。令人关注的是,东吴证券在IPO承销保荐佣金率上的连年增长,宛如潮水涨潮,势不可挡。那么,这种高企的承销佣金率与保荐项目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调查资料显示,东吴证券保荐的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剑牌农化)在IPO期间曾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而在2022年3月,东吴证券另一保荐的镇江三维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三维股份(603033))因为信披违规遭到北交所口头警示。与此同时,三维股份的保代王韬、周蕾蕾也被点名受到了警示。

  值得回顾的是,在三维股份尚未通过北交所审核时,东吴证券在IPO保荐过程中并未尽到应有的勤勉尽责。这引发了一系列质疑:东吴证券是否在尽责尽职的基础上推动了项目的顺利通过?

  进一步挖掘资料发现,烟台亚通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亚通精工)的IPO申请于2021年7月获受理,计划登陆A股主板。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亚通精工在报告期内被法院列为失信执行人。根据数据,2020年11月,亚通精工因拒不执行26191.14元的赔偿款,被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并被最高法列为失信公司。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监管部门抽查了46家拟IPO企业,其中包括东吴证券保荐的两家项目:江苏恒兴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兴科技)和江苏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科集团)。

  有趣的是,这两个项目都在被抽查后匆匆撤回了上市申请,即一查即撤。这让人思索,东吴证券是否是这场幕后推动的幕布后的主使者?在注册制的背景下,申报即担责,一旦撤回申请并不能使东吴证券免除其责任。

  在李茂洪和刘雨华涉及黑幕交易的阴霾下,东吴证券也显露出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监管的严密审查,以及投资者的质疑声浪,东吴证券在这场纷繁复杂的交易中选择了一撤了之。这一决策,或许是面对风险的回避,也可能是对业务自省的必要。然而,随着舆论的深入剖析和监管机构的深入调查,东吴证券所作的决定将在未来承受更多的关注和审视。交易的迷雾尚未散去,而故事的结局,或许还远未谢幕。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