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每日经济新闻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出品的《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蓝皮书》即将出版,其中,将发布品牌价值靠前的3000家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总榜及行业榜、区域榜。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据此发布“2024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行业榜”,本期将集中解读“2024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
经统计,金融行业上榜企业2024年的合计品牌价值为38552.21亿元,位居各行业第一,同时上榜企业数量为145家。其中,工商银行(SH601398)蝉联榜首,品牌价值超过4000亿元。在三级行业中,银行业的品牌价值总量和上榜企业数量均位居第一。从区域分布来看,金融行业品牌价值主要分布在北京,其次是广东和上海;从上榜企业数量看,位居前列的区域是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
数据显示,金融上榜企业和品牌价值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集中特点。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陈明教授表示,内陆地区金融企业应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紧密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贡献力量,从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工商银行蝉联榜首,品牌价值超4000亿元
经统计,金融行业上榜企业2024年的合计品牌价值为38552.21亿元,位居各行业第一,同时上榜企业数量为145家。根据2024年品牌价值高低排序,可以得到“2024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TOP30”。
其中,工商银行蝉联榜首位置,品牌价值稳步增长至4098.35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建设银行(SH601939)位居第二,品牌价值增至3620.40亿元;农业银行(SH601288)位居第三,品牌价值达到3183.63亿元,超过中国平安(SH601318)。
榜单显示,在金融行业上榜企业中,有1家企业的品牌价值超过4000亿元,4家企业的品牌价值超过3000亿元,6家企业的品牌价值超过1000亿元。
银行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超25000亿元
在2024清华行业标准中,金融行业的三级分类共有4个,即银行、保险、证券和多元金融。
从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来看,银行稳居第一,同比增长7.73%,总量达到25266.77亿元,几乎是第二名保险的三倍;保险同比增长5.07%,总量达到8986.82亿元;证券超过多元金融,位居第三,两者总量分别为2191.23亿元和2107.39亿元。
从上榜企业数量来看,银行依旧稳居第一,上榜企业数量达到60家;证券位居第二,共有44家企业上榜;多元金融上榜数量较2023年减少2家,跌至30家,位居第三;保险位居第四,有11家企业上榜。
北京拿下“双冠王”,25家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达23235.48亿元
从区域分布来看,“2024中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的上榜企业来自28个区域。
从上榜企业合计品牌价值来看,拥有“四大国有行”的北京稳居榜首,合计品牌价值达23235.48亿元,同比增长11.25%;广东和上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合计品牌价值分别为6045.82亿元和3975.26亿元;福建位居第四,合计品牌价值较2023年有所下降,跌破1000亿元,为978.40亿元。榜单显示,相较于其他区域,沿海区域的金融行业上榜企业的合计品牌价值普遍更高。
从上榜企业数量来看,北京位居第一,有25家金融企业上榜,较2023年增加1家;上海位居第二,有23家金融企业上榜,较2023年减少1家;广东和江苏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分别有16家和15家金融企业上榜;其余区域的金融企业上榜数量均不足10家。
内陆金融企业应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
数据显示,金融上榜企业和品牌价值多数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呈现出显著的地域集中特点。
陈明表示,金融机构品牌的成长,主要依赖所服务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设规模以及产业链配套的能力。“经济发展水平高且政府对民生工程及基本保障设施投入大的地区,对资金的需求和资本杠杆的期望更为强烈。同时,产业的集聚程度越完善,对金融机构的产品丰富性、服务职能及水平的要求也越高,沿海一带正是具备这样的条件。”陈明说。
然而,与沿海地区的繁荣景象相比,内陆地区的金融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影响力方面显得相对较弱。那么,内陆地区在金融企业品牌建设方面应如何发力,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呢?
陈明建议,内陆地区金融企业应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紧密配合政府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为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贡献力量,从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同时,其还需要深入剖析企业和机构的金融需求,开发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并加强以便利性、舒适性和适用性为特色的服务内容的深度开发。
“金融企业应着力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赢得客户的青睐。”陈明进一步表示,“在数字化时代,金融企业应全面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客户价值的终生管理。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更应注重美誉度和忠诚度的培养,从而有效积累品牌资产,扩大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