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H:601398、HK:01398,下称“工商银行”或“工行”)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董事长廖林公开强调,“挑战年年都有,应对好了就是新机遇,解决好了就是新突破”。
通过拆解2023年财报不难看出,工商银行在过去的一年中的市场表现可谓喜忧参半。虽然资产规模仍位于行业前列,但该行营业收入连降、利润止步不前,资产质量也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如廖林所描述那般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工商银行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短期挑战不会改变长期向好趋势,在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该行有很多优势条件和强有力的基础作为支撑。而为金融发展持续创造广阔空间,将是工行应对挑战的最大底气。
一、利润增势放缓,营收规模新低
公开信息显示,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于2006年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日挂牌。该行已连续十一年位列英国《银行家》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榜首和美国《财富》500强榜单全球商业银行首位,在业内有“宇宙第一大行”之称。
工商银行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430.70亿元,在国有六大行中名列前茅,但较2022年的8757.34亿元下降3.7%。不仅如此,这已是工行连续第二年出现营业收入下滑,收入规模也来到五年内的最低点。
回望过去,工商银行于2019年实现8554.28亿元的营业收入后,再度增长3.2%至2020年的8826.65亿元,并于2021年创下9427.62亿元的新高。但此后,该行的收入增势便开始回落,2022年降至8757.34亿元,降幅为7.1%。
贝多财经了解到,工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已连续多年维持正增长。根据经济日报报道,工行2003年至2007年的税后利润复合年增长率高达38.1%,其中2007年的税后利润同比大涨65.4%,2008年依旧保持了35.2%的高速增长。
但自2019年迈入3000亿元大关后,工商银行的盈利增速便开始趋于放缓,2019年至2022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122.24亿元、3159.06亿元、3483.38亿元和3611.32亿元,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9%、1.2%、10.3%和3.7%。
2023年,工商银行的归母净利润为3639.93亿元,虽然盈利总额再创历史新高,但仅较2022年增长0.79个百分点;扣非后净利润为3614.11亿元,较2022年的3585.58亿元微增0.8个百分点,利润端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
不过,工商银行截至2023年末的总资产迈上新台阶,来到44.70万亿元,较2022年末的39.61亿元增长12.9%。其中,来自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26.09亿元,同比增长12.4%。
二、定存推高成本,息差不及均值
进一步划分收入结构可知,占工商银行营收主导地位的利息净收入出现了明显下滑。
具体而言,工行的利息净收入由2022年的6919.85亿元收窄5.3%至2023年的6550.13亿元。相比之下,该行2023年的非利息收入为1880.57亿元,虽同比增长2.3%,但尚不足以抵补利息净收入的降幅。
2023年,工商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总额为9518.45亿元,较2022年增加517.82亿元,增长率为5.8%。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2.4%,平均收益率下降0.24%部分抵消了规模增长的影响。
聚焦利息支出端,2023年工商银行的存款利息支出为5896.88亿元,较2022年上升1096.05亿元,同比增长22.8%。该行在年报中称,该现象主要是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增长13.8%,以及平均付息率上升0.14%所致。
其中,工商银行公司存款平均付息率为1.85%,上升0.20个百分点;个人存款的平均付息率为1.76%,下滑0.0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似乎都更青睐定期存款。
从期限结构上看,工商银行2023年的定期存款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公司定期存款增长34.1%至8.84万亿元,个人定期存款增长22.5%至10.48亿元。相比之下,该行活期存款较2022年减少6171.11亿元,下降4.4%。
通常情况下,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均高于活期存款,因此定期存款占比的提升也推高了银行的整体利息成本。同时,存款的定期化也意味着用户储蓄意愿更强,无形中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活力,并对净息差造成一定的压力。
工商银行亦在财报中解释称,利息净收入的下降是因受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该行的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即净息差)分别为1.41%和1.61%,均较2022年下降0.31个百分点。
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2023年的净息差由第一季度的1.74%持续走低,截至2023年末的净息差仅为1.69%,首次跌破1.70%关口。就这个维度衡量,工商银行的净息差已低于行业平均值。
对此,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在业绩会上称,从2019年开始,中国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累计下行80个与90个BP,在这个通道当中息差收窄是必然现象,并表示该行资产结构调整、延缓息差的应对措施效果已初步显现。
三、逾期贷款上升,资本充足式微
如果说资产规模与业绩效益是衡量一家银行实力的“基本面”,那么资产质量则是关乎银行长远发展的“晴雨表”。
财报显示,工商银行截至2023年末的拨备覆盖率为213.97%,较2022年的209.47%提升4.5%,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与此同时,该行的截至同期的不良贷款率为1.36%,较2022年下降0.0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已连续三年下降。
从增量的角度切入,工商银行的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由2022年的23.21万亿元增长至26.09万亿元,增速为12.4%。相比之下,该行2023年的不良贷款为3535.02亿元,同比增长10.1%。
但细分来看,工商银行的公司类贷款不良率虽由2022年的1.96%降至1.81%,但中长期公司类贷款的不良率却不见下降。不仅如此,该类目下2023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013.19亿元,较2022年的1725.49亿元上升16.7%。
个人贷款方面,工商银行2023年的个人不良贷款率为0.7%,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由0.39%上升至0.44%,信用卡透支贷款的不良问题更为显著,在贷款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的前提下,不良率由1.83%上升至2.45%。
与此同时,工商银行截至2023年末的逾期贷款为3304.24亿元,较2022年的2840.31亿元增长16.3%,逾期率亦上升0.05个百分点至1.27%。其中逾期期限3个月以内、3个月至1年、3年以上的逾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需注意的是,工商银行根据《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要求计量的重组贷款和垫款827.23亿元,贷款总规模的增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逾期贷款的占比。在此基础上该行的逾期率仍呈上升态势,显然是一个不太好的信号。
另据财报披露,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也均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末,该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9.10%、15.17%和13.72%,分别较2022年下滑0.16个、0.47个和0.32个百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被誉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乏光辉时刻,也有着自身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痛点。
面对风云变化的金融市场环境,这位银行业内的“排头兵”还将继续定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力争在破题中实现波浪式发展。
廖林称,工商银行接下来将深化实施四大战略布局,围绕布局现代化、风控智能化、动能数字化、结构多元化、基础生态化等转型方向推进各项工作。
而这些举措又将对工商银行的业绩表现产生哪些影响,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