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8月26日讯(记者王金瑞)2022 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金融作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经济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持绿色发展是近年来金融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期,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景武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工商银行始终秉承大行责任、大行担当,坚持以创新引领绿色金融发展,从政策制度、产品服务、风险管理、前沿研究等各方面守正创新,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在国内外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浪潮中始终勇立潮头,持续发挥大行引领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3万亿元,绿色债券投资、绿色非标代理投资、绿色租赁融资等余额5000多亿元,绿色投融资各项主要指标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绿色金融是赋能绿色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打造绿色金融特色品牌。
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金融发展要求融入发展战略等各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有效发挥了引领者的作用。王景武告诉中国网财经记者,工商银行主要从政策制度、产品服务、风险管理、前沿研究等方面守正创新,不断健全完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第一,创新政策制度安排,建立全面完善的绿色金融保障体系。工商银行将绿色金融贯穿于金融服务和运营管理各环节,在投融资政策中全面突出“绿色”导向,前瞻性调整信贷布局,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在行业维度,将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定位为积极或适度进入类行业,配套经济资本占用、授权、定价、规模等差异化政策;在客户维度,将企业技术、环保、能耗等指标嵌入重点行业客户及项目的选择标准。持续加强环境敏感领域投融资管理,积极通过金融手段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创新服务手段,打造丰富灵活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工商银行已累计发行7笔境外绿色债券,金额合计超过150亿美元,其中2021年发行的全球多币种“碳中和”主题境外绿色债券创下中资发行人最大绿色债券发行规模;今年6月,工商银行成功发行了境内首单商业银行碳中和绿色金融债券,也是境内首支引用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标》的绿色债券。工商银行首批开展了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创新债券品种的投融资业务,推出了市场首支ESG主题ETF基金及首个绿色金融主题理财产品。工商银行还联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业内首家发布基于最新市场标准、可跟踪复制的“中债—工行绿色债券指数”,为境内外投资者了解、投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便捷渠道与参照依据。
第三,创新智能风控机制,构建全流程的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风险防控体系。在这方面,工商银行在业内创造了多个第一。一是在业内首创绿色投融资分类管理,根据ESG风险程度将投融资客户分为“四级十二类”,实行差异化管理政策。二是在业内率先建立ESG风险智能化管控机制,通过与第三方环境数据提供商合作,运用企业多维度大数据信息,实现了业务全流程实时获取企业环境信息及自动化系统风险提示。三是近期工商银行印发了国内同业首个投融资绿色指南,为投融资业务ESG风险防控提供丰富的操作指南,是工商银行ESG风险管理的又一里程碑。此外,针对气候风险,工商银行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主动探索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等工作。我们还在探索构建投融资碳核算体系,深入研究投融资碳排放计量方法,为计量和管理气候风险提供重要支撑。
第四,创新前沿研究,建立协同合作的绿色金融研究体系。工商银行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发表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结果,是全球最早开展环境风险压力测试研究的金融机构之一。发布了ESG指数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投资)指数,为全球金融业量化环境风险提供方法。工商银行在人民银行和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委托和指导下,推动中英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项目,牵头起草《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并作为行业标准由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与相关机构共同开发了气候环境风险分析线上工具,为“一带一路”沿线金融机构管理环境风险提供支持。
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银行机构纷纷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积极支持绿色低碳转型,以绿色金融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据王景武介绍,近年来,工商银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综合运用经济资本占用、资金定价、业绩考核、专项规模配置等手段促进绿色信贷投放,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行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绿色贷款规模及增量均居同业领先。
具体来看,一是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及经济资本调节。将绿色产业主要领域定位为积极进入类或适度进入类行业,下调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匹配授权等差异化信贷政策。
二是对绿色贷款全面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FTP)激励措施。此外,积极推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政策落地,对两类贷款均制定了相应的FTP优惠政策。
三是优化考核机制。将绿色信贷增长情况、产品创新等绿色金融发展指标纳入对分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提高考核分值占比、扩大评分级差等方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四是制定绿色贷款年度投放计划。安排绿色贷款专项规模,优先保障绿色产业信贷投放。
与此同时,ESG风险管控也是绿色金融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加强ESG风险管控对于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产业、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ESG风险管控方面,工商银行的具体做法包括:一是全面实施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按照投融资“绿色”程度,即投融资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及其面临的ESG风险大小,将投融资分为四级、十二类,实施差异化投融资政策管理,并将覆盖范围由贷款逐步拓展到债券、理财、租赁、保险等各类投融资业务。
二是制定投融资绿色指南。通过明确ESG风险识别关键点、最低准入标准、优秀标准、绿色投向领域,有效提高ESG风险防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指南从环境污染防治、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等八个方面,制定了对所有行业均适用的ESG风险识别防控一般要求,并对火电、钢铁等十大行业分别制定了行业专项绿色指南。
三是加强环境敏感行业风险管理。合理控制环境敏感行业融资投放,提高对企业工艺、能耗、技术、环保等关键指标的要求,前瞻退出ESG风险较高企业融资,特别是对涉重金属排放行业制定了严格的投融资管控规定。
四是加强绿色金融全流程管理。将ESG风险管控嵌入尽职调查、审查审批、合同签署、资金拨付、贷投后管理等投融资业务流程各个环节,并通过大数据系统手段,动态监测相关风险并进行预警和管控,有效提升了风险管控的及时性、准确性。
持续贡献工行智慧与力量
“长期以来,工商银行始终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致力于构建国际领先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良好国际声誉的绿色银行。”关于下一步绿色金融将如何谋篇布局,王景武进一步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对商业银行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转型,工商银行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五个方面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持续贡献工行智慧与力量。
一是科学打造转型路径,有序推进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统筹考虑投融资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及金融稳定的关系,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与国家双碳目标内在要求相一致,防止“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避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二是借助金融科技力量,赋能绿色金融管理模式。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绿色金融信息智慧采集系统,研发绿色业务智能识别分类方法,优化升级ESG风险管理系统,同时积极探索投融资碳核算、生态保护红线地图、气候风险识别等新领域,不断提升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加大创新探索力度,丰富产品服务体系。综合运用“贷+债+股+代+租+顾”全口径融资手段,打造更加多层次、多元化、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研究绿色金融和气候投融资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提供更具特色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探索客户低碳转型服务,针对客户低碳转型差异化资金需求,为客户定制转型方案,以综合金融服务协助高碳客户逐步降碳。
四是内化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自身表现。积极倡导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将节能减排内化为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完善绿色低碳运营模式,建立健全内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制度,探索带动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五是参与绿色金融国际合作,凝聚绿色发展共识。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标准制定,深化绿色金融领域国际合作和对话,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议题上,与全球同行一道,通过业务合作、平台共享、标准互通、经验分享、能力共建等方式,共同助力全球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