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A股、港股市场走势备受瞩目。展望2023年,逐渐回暖的生物医药板块会否成为明年的投资主线?而此前相对承压的成长股又将在何时迎来布局时点?
12月15日,兴业证券市场策略首席分析师吴峰做客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财富演播室》栏目,深度解读国内市场投资策略。“基于市场整体可能是‘底部双向波动+结构突围’的基本判断,在2023年我们相对看好景气和预期拐点下科技成长类公司的投资机会。”吴峰表示。
点击图片查看精彩直播回看↑
2023投资机会在哪里?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站在当前时点看,您认为该如何总结2022的A股市场行情?展望2023年,有哪些风险仍然需要警惕和关注?
吴峰:我们总体上认为A股市场2022年是“内部滞外部胀”的调整年,简称“内滞外胀”。整体来看,确实就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共同承压下股市的调整年。
展望2023年,我觉得总体上风险因素会比今年少。一方面,海外美联储的加息周期趋于尾声,即便明年节奏上会有一些变化,但目前市场预期在2023年的上半段,美联储大概率会暂停加息的步伐。另一方面,国内随着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以及优化、房地产风险的逐步缓解,总体上来讲,需求端的预期会逐步改善。我们对于明年资本市场所处的大环境持相对谨慎乐观的看法。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您认为近期市场风格会否发生转换?成长股是否有望在2023年一改颓势,迎来盈利修复?
吴峰:总体上,我们认为市场的风格是趋于均衡的。最近阶段驱动行情的不管是地产还是部分的成长股,最核心的逻辑其实都是政策预期的边际改善,比如地产的反弹主要也是由于融资端政策的边际改善。
我们认为, 2023年以科创50为代表的成长类指数,从预期的角度来讲,会比主板指数相对更乐观一些。具体来看也是两条线索:
第一,以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为代表的景气行业,从今年三季报的情况来看,它们的景气度还是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标的是属于科创板和创业板里面的权重股。
第二,以计算机、医药为代表的政策预期拐点下的反转性行业,在科创50和创业板里面,它们的占比也会更高一点。基于市场整体可能是底部双向波动,且呈结构突围的基本判断,我们在2023年相对看好景气和预期拐点下,科技成长类公司的投资机会。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近期生物医药板块迎来大幅反弹,在政策预期逐渐明朗、国内外环境逐渐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医药是否有望成为明年的投资主线?
吴峰:我们把医药放在了比较重要的推荐位置上。随着仿制药集采过半,影响逐步出清;高耗集采规则越发清晰,中选规则与降价幅度呈温和化趋势,政策预期逐步向好,而此前部分业绩受损企业“第二增长曲线”企稳,也开始逐步走出业绩低谷,板块有望实现估值+业绩的双重修复。
当然这里面是不是板块性的全面上涨,可能还需要去仔细斟酌一下。我们建议重点关注集采已经率先出清的领域,主要有以下几条线索:第一是创新药、第二是中药、第三是医疗器械、第四是消费医疗、第五是创新产业链。
“信军医”背后的投资逻辑?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在兴业证券近期的研报中,我们关注到“信军医”一词频频出现。请吴总解读一下,“信军医”主要涵盖哪些行业?背后的支撑逻辑又是什么?
吴峰:“信军医“简单来讲就是信创,军工和医药。信主要涉及计算机行业的软、硬件,当然也会涵盖电子通信等相关的一些自主可控的领域。
对于这三个行业的相对积极的看法其实源于两类投资逻辑。第一类投资逻辑涉及的是信创和医药,其共性来自于政策预期的显著改善,尤其是在股价连续调整数年之后,政策边际上的变化让行业有了比较明显的反转预期。
第二类逻辑主要是军工,其实从2020年以来,行业的景气度总体上都维持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我们强调军工的配置价值更多的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军工从订单到业绩的确定性在行业比较中的优势进一步提升。
对于医药,我们更多的是看好政策预期的变化,同时医药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创新药龙头企业,经过几年的调整,传统产品的盈利周期逐步见底,同时第二增长曲线正在显现。
所以我们觉得“信军医”这三个行业、三个不同的领域,它们的投资逻辑主要包含两类,信创和医药更多的是底部的反转,而军工是景气的延续。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从“新半军”到“信军医”,我们发现军工行业始终包含在内。四季度往往都是军工的传统旺季,您认为这一趋势是否会得以延续?具体来看,军工板块中哪些细分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吴峰:军工如果从业绩的角度来讲,2020年是一个分水岭。2020年以来,军工的业绩兑现度和趋势性有了比较积极的变化。
我们相对看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航空发动机的产业链,它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第二,可以关注新型军机产业链,它其实跟航空发动机产业链里面相当一部分标的是有交集的。第三,导弹装备产业链,我们认为这种消耗性武器的需求也会进入一种快速的放量期。
港股阶段性反弹有望延续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您如何看待港股这一阶段的上涨?是否意味着估值洼地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反转?有哪些板块值得关注?
吴峰:其实港股的反弹逻辑跟A股是相似的,都是源于政策预期的改善,包含地产融资端政策的改善等。我们认为,考虑政策变化的趋势,港股的阶段性反弹还是可以延续的,但趋势性反转还需时间。
因为从历史上来看,不管是A股主要权重的宽基指数,还是以香港恒生为代表的指数,趋势性上升都需要境内宏观经济预期的显著改善。如果我们看境内中长期贷款同比余额增速,港股的走势其实跟这个指标的关联度是比较高的。
目前境内中长期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还是在底部徘徊,从宽信用和港股之间的这种关联度来讲,像港股的互联网企业,它们广告相关的收入其实跟我们宏观经济的关联度是非常高的。所以从趋势的角度来讲,可能港股反弹之后跟A股一样,依然会在底部区间双向波动,但是趋势性的复苏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在港股里面,大家可以关注哪些方面的投资机会?
吴峰:第一,我们相对比较看好港股里的央企和国企,一是随着对中国宏观经济预期的改善,再考虑跟 A股之间的比价效应,港股里的央企和国企更具有估值的优势。二是最近A股市场正在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从国企改革、资产重估的视角,央企和国企具备估值修复的可能。以房地产行业为例,由于港股前面受到的冲击相对更大一些,所以港股里面央企国企的地产公司相较于A股同类公司,性价比会更高一些。
第二,医药板块,在香港市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创新药的龙头企业,它们整体的估值水平相对于A股来讲,也具备更高的性价比。
如何理性应对市场波动?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近期债市正波动加大,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部分债基在短时间内遭遇大额赎回。这种集中性的赎回对于债市会带来何种影响?以及相关影响会否扩散至权益市场呢?
吴峰:债券本质是一个避险资产。所以当大家对宏观经济预期改善的时候,其实对债市来讲是利空的。所以地产融资端和宏观政策的改善是11月份以来债市调整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债市跌了之后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有部分的固收+产品,出于保本的考虑,止损或者赎回部分债基从而强化了债市的调整。我们认为理财赎回实际上只是强化调整的幅度,但并不是债市调整最直接的触发原因。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其实从这次的债市波动中,有不少投资者对于自己所投基金产品的风险认知其实还不够到位,其次在应对风险时不够“淡定”。那么未来投资者还需要加强哪方面的学习?投顾在这方面可以起到哪些支持?
吴峰: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自身的学习。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大家不要被短期的一些情绪因素,打乱自己原本制定的长期投资决策。
从债券市场波动的规律特征来讲,影响债市的因素有通胀、货币政策,当然货币政策里面牵涉到是宽货币还是宽信用,另外就是整个市场对于经济预期的变化。比如说这波调整,虽然可能从幅度上来看,短期冲击是比较大的,但如果从常识角度去理解,从经济预期,从通胀和宽信用的进度这些常规性的分析方法的角度来看,债市收益率继续出现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
所以在债市已经回落之后,大家要理性地去看待债市调整之后的趋势变化。如果大家去学习一些常识性的分析方法,投资决策相对来说会变得更理性。其次,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周期性的规律,包括但不限于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其实也是一样的。
另外我认为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讲,如果大家觉得自身的专业能力还是比较有限,那就更要做一个长期投资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打理和决策,既然你把钱托付给了你信赖的这些专业的资产管理人,你自己的行为决策也需要做到长期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专业的投顾其实能给投资者提供的主要是两方面支持:第一,专业赋能,他们从常识和周期的角度告诉大家一些概率性的判断;第二,当投资者有情绪的过度反应,或者即将采取一些盲目操作的时候,他们能够给投资者提供一些更客观理性的提醒,那么总体上可能会取得一个更好的投资效果。
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临近年底,不少机构在2023年投资策略观点中,普遍预期市场会回暖,具体到投资领域的话,安全主线、高端制造等领域普遍被看好。那么展望四季度剩余时间以及明年,吴总您如何看待市场未来的表现?
吴峰:此前利空政策对于股价的影响已经反映得非常充分,反过来就是任何边际上预期的改善,都会带来仓位配置性的回补。所以我们认为,从股权风险溢价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这种周期底部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
同港股一样,A股趋势性的回升,也需要等待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的趋势性改善,就具体时间上来看,最快可能也要到明年二季度以后。我们认为熊市周期已经基本结束了,所以大家在心态和策略上都可以在2023年变得更积极一些。
版权声明:本次活动内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主办方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主办方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含文字、摘录等)公开发布,兴业银行、上海证券报、中国基金报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免责声明:嘉宾言论系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意见。为保护版权,文章中的嘉宾言论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也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删节或修改。文章所述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对未来的预测,如因为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均不承担更新义务。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平台及嘉宾所在机构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投资者应自行承担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CIS)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直播回放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