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金融一线2023-03-18
3月18日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3年会于3月18日-19日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高水平开放应对全球变局”,交通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刘珺发表主题演讲。
刘珺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具有资源配置、定价和风险管理功能,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责无旁贷。
刘珺认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形势可以归纳为“五变五不变”:
一是后疫情时期可持续发展趋势不变,但绿色低碳变革将加快。新冠疫情和近期印尼洪水等公共卫生事件和极端天气灾害提醒我们,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容错几乎到了边际值,人类活动必须兼顾环境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不会变,后疫情时期,绿色低碳变革将加快,疫情催生了很多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线上办公、线上消费、线上健身等新模式大量涌现,绿色低碳的数字经济将加快发展,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迭代发展,主要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在成本效益上逐渐可比,极大降低了新能源绿色转型的不经济,使得全球能源结构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投入产出上变得越来越可行。人与自然和谐的技术和产业支撑已然成为现实,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关国家点火装置核聚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净能输出向零碳聚变能源迈进的重要一步,将为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和其他传统能源一定程度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俄乌冲突下新能源发展的趋势不变,但能源低碳转型的节奏将会改变。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油气出口受到制裁,给全球能源供应带来一定的冲击。若以冰山为比喻,那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是化石能源价格高企,能源供给不畅,化石能源过而不渡。而水面下更大的山体则是新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以及传统能源超低排放甚至零排两个进程的同步加速。俄乌冲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能源转型节奏,基于能源安全和经济性考虑,欧洲多国宣布重启煤电或延后退役煤电。还将考虑将核电、天然气重新列入清洁能源目录。鉴于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国情,我们应坚持先立后破,实现新能源的渐次替代,确保安全降碳。但总体上看,新能源的乐章仍然是快板,至少是从急板转为行板。
三是高碳行业减碳趋势不变,但向低碳转型出现机遇性变化。目前,全球高碳行业存量规模不小,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减碳压力较大。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尚未达峰。在碳中和目标下,高碳行业减碳趋势不会改变,碳达峰不是碳冲锋,围绕“双碳”目标的一揽子规划和设计仍然要体现多个统筹和系统的观念。全球正在积极探索发展转型金融,一刀切的减碳模式将被更高效的减碳模式所取代。高碳行业迎来转型升级前所未有的契机,2022年11月,G20通过了转型金融框架,首次就转型金融达成共识。中国、欧盟、英国等已明确,将制定转型金融政策框架作为未来可持续金融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趋势不变,但新能源领域创新速度将变快。历史证明,每一次产业变革和经济转型都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范式的重大变革,同样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新能源涉及庞杂的技术体系,是技术集群、技术组合,其发展轨迹一定是任何科技创新的升级版。从蹒跚学步到行稳致远,而成本的可比较,碳足迹的全流程监测,碳汇的可组合可交易,以及碳储存相关的技术,均会以里程碑式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新能源是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创新层出不穷,速度明显加快,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安装容量占全球1/3。EV电池以及嵌入式储能技术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国际上一些国家则侧重发展绿氢、蓝氢等氢能技术,尤其是强调发展绿氢,相关领域创新都在快速推进。
五是气候国际合作趋势不变,但碳关税改变全球气候治理规则在变。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任何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应对气候变化也需要各国携手合作,2021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R6就《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达成共识。2022年12月,COPR7达成全面气候协议,批准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2022年12月的生物多样性会议对保护陆地和海洋生物达成一致。这些协议和共识彰显了各国推进合作不变的决心。
刘珺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收益的共享特征和资金投入技术研发的国别承担永远是一对矛盾,再加入历史维度的气候变化责任,所以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是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锚。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已通过碳关税立法,用经济手段推动全球减排。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气候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