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农业银行(601288)内幕信息消息披露
 
个股最新内幕信息查询:    
 

《金融时报》|与时代同行 与祖国共进 农业银行以金融之笔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http://www.chaguwang.cn  2024-10-14  农业银行内幕信息

来源 :中国农业银行2024-10-14

  近日,《金融时报》刊发《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农业银行以金融之笔助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报道农业银行扎实抓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壮丽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农业农村发展离不开金融作为强有力的“引擎”。回看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有一家因农而生、因农而长的银行,自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在新中国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1年,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农业合作银行建立。在随后的70余年中,这家为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而设立,经历多次撤并和设立,仍始终坚守为“三农”服务初心的银行,陪伴着我国农村金融事业从弱到强,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探索者、见证者和引领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指导下,我国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开始向着乡村全面振兴这个更高的目标前进。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征程,农业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农村金融供给,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质效,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河远阔,在农业银行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下,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山水间铺陈开来。

  守护粮食安全

  担当责任使命

  如今红庙镇的村民们,最喜欢登高远眺村里的农田:放眼望去,田间道路纵横交错,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在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红庙镇这片高标准农田中,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挺拔整齐,长势喜人,处处氤氲着收获气息。

  “以前我们这是一片片‘巴掌田’,经过统一改造提升、化零为整,逐渐形成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格局,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和生产效率。”红庙镇党委相关负责人高兴地说。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安全保障有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粮食年产量仅2000多亿斤,到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13908亿斤,我国走出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在国家重农抓粮政策指引下,农业银行始终牢记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围绕粮食生产和收购各环节中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壮大农业生产、推动粮食增产提质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国家和广大人民始终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4年3月,国常会审议通过《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农业银行扎实服务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制定耕地建设和保护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加大高标准农田、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等金融服务。深化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金融服务,重点支持种业阵型企业,服务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国家南繁硅谷等重大项目,助力国家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支持农业现代化生产。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力支持“菜篮子”产品供应,做好重要农产品产、购、加、储、销等产业链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9945亿元,今年上半年新增1499亿元。

  在兰考县,像红庙镇这样得到农业银行信贷支持的乡镇多达8个。在农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下,当地新建高标准农田21万亩,带动每亩产量多增200余斤。

  红庙镇的高标准农田,是新时期农业银行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围绕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农业银行出台专项信贷服务政策,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试点。大力支持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建设,助力提升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截至2024年7月末,农业银行累计支持近14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田提升抗灾减灾能力、粮食稳产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撑。

  

  ▲农业银行金融支持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

  既要吃得饱,又要生活好。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提出到二十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宏伟目标。也是从那时起,我国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到党的十八大召开时,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也来到攻坚阶段。这期间,农业银行积极投身助农兴农发展大业,金融服务从一开始的管理支农资金、办理农村信贷,发展到后来的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号角吹响后,农业银行第一时间投身助力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当中,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国有大行系统优势,整合行内外资源,不断加大投入,持续努力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农行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在脱贫攻坚战期间,农业银行全力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改善,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深度贫困县的信贷增量、增速均接连创出新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0年底,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国家决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业银行积极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832个脱贫县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制定专门工作方案,优先保障信贷规模,强化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等非信贷综合帮扶。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2.21万亿元,年内新增1999亿元;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4138亿元,年内新增330亿元。

  践行“金融为民”

  “线上+线下”拓宽服务半径

  在农业银行的行史资料中,有这样一张老照片——一张木桌、一把算盘,在桌子一边坐着的工作人员,正面带笑容地将手中的钞票递给桌子另一边同样面带笑容的农民们。

  这是1955年,农业银行向闽侯县下洋乡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时的场景。彼时,农业银行办理业务,只有一张桌子、一把算盘,连墙上“贫农合作基金贷款发放处”的字样,都是用毛笔在白纸上写好张贴上去的,条件十分简陋,服务范围也十分有限。

  时光飞逝,多年后的今天,农业银行智能化、现代化的网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目前唯一一家网点覆盖全国所有县域的国有大行。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网点达到1.27万个,占全行网点的56%。其中,海拔3500米以上网点500余个、边境线2公里以内网点70余个。在农业银行新迁建网点中,超过70%位于县域、城乡结合部等金融服务相对薄弱区域。农业银行主动下沉服务重心,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渠道覆盖面的举措行动,是对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定位最好的诠释。

  

  ▲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银行走村入户,为内蒙古地区百姓提供金融服务

  1951年4月,在和平解放西藏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西南区行抽调19人随军入藏。他们携带银元,沿途为行政机关和部队服务,被称为“马背上的银行”。

  如今,70多年后的今天,西藏农行人仍然延续了“马背银行”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扎根雪域高原,用脚步丈量服务“三农”的广度,用奉献传递为民服务的深度,为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不断书写“马背银行”新的时代篇章。

  与此同时,西藏农行人也结合当地特点,逐步打造出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2022年,一家“金穗惠农通”金融服务点在那曲市色尼区达前乡的纯洁琼嘎藏餐馆“安了家”。“以前乡亲们办理存取款,需要翻山越岭近百公里。自从有了这个服务点,大家就方便多了。”纯洁琼嘎藏餐馆的老板赤列说道。

  在全国各地,农业银行类似的服务点还有很多。农业银行大力实施“惠农通”工程,在农村商店、卫生室、农资店等设立“金穗惠农通”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小额取现、转账汇款、社保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惠农通”服务点共有19.8万个,乡镇覆盖率达到98%。

  除此之外,农业银行的流动金融服务车,也在服务偏远和突发灾害地区。去年底,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后,正是农业银行的流动金融服务车,为灾区民众及灾后救援金融服务提供有效保障。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地震后,农业银行为灾区民众提供流动金融服务

  通过持续发力渠道建设,农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度持续提升。目前,农业银行已经构建起“人工网点+自助网点+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线上渠道+流动服务”一体化渠道体系,触达县域农村居民5.5亿户。

  在线下服务渠道逐步完善的同时,农业银行的线上服务渠道同样迅速搭建。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铁栅栏、小窗口,到十多年前网点大排长龙等待业务办理,再到如今一部手机走天下、工作人员带着Pad走村入户办理业务,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与银行的关系,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农业银行顺应移动互联时代趋势,发挥大行科技优势,推动“三农”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早在2013年,农业银行便在各地陆续开展互联网金融探索实践,将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与服务“三农”有机结合。2021年,启动实施数字乡村金融服务工程,融合各类涉农场景平台、手机银行乡村版、涉农线上融资产品,积极服务国家数字乡村建设。2023年,推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面向县乡政府、村两委及各类涉农主体,提供一揽子数字化管理工具,全方位赋能乡村治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乡村平台入驻客户总量20.6万个,服务范围覆盖超过2600个县(区);县域手机银行注册客户达2.41亿户,县域月活达到1.06亿户;手机银行乡村版月活跃客户数突破4000万户,增速23.1%。

  建设和美乡村

  引领致富增收

  闽西老区多年来一直流传着一位“红土地上的好财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饶才富,曾任农业银行福建龙岩新罗支行红坊营业所主任19年。

  1983年,身处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红坊人民公社决定筹办水泥厂,向农业银行申请500万元贷款——这相当于当地一年的社会总产值,比全县农业贷款总和还要高。

  从乡镇发展和银行安全双重角度审慎评估后,时任红坊营业所主任的饶才富帮助红坊人民公社申请了这笔贷款。而水泥厂也没有辜负各方期待,仅仅3年时间便还清了全部贷款。如今,当年的水泥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集水泥、电力、木业、化工等多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在水泥厂之后,饶才富还先后帮助当地创办了铁合金厂、耐火材料厂、塑料厂、水泥纸袋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当地领导说:“红坊镇的今天,浸透了饶才富同志的心血。”

  饶才富是农业银行的一面旗帜,也是农业银行担当职责使命,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输送金融活水,引领农村地区增收致富最真实的写照。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9.60万亿元,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1%,年内新增8267亿元,增速9.4%,高于全行1.6个百分点;乡村产业贷款余额2.26万亿元,年内新增4202亿元,增速22.8%,高于全行15个百分点。

  农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把农村建设得美好,农民群众才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要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临近国庆假期,坐落在安徽黄山歙县新安江畔的九砂村、漳潭村陆续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小渔村顿时热闹了起来。

  从“靠水吃水”,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九砂村、漳潭村的变化,离不开农业银行的支持。在村子转型发展最“吃劲”的时候,农业银行率先制定金融支持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并实施六大专项行动。

  农业银行与牵头负责包括九砂村在内的15个村的和美乡村建设工程的黄山市歙州农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并帮助歙州农文旅申请歙县村落徽州保护和利用(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贷款。

  

  ▲农业银行以“串珠成链”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安徽歙县古村落保护和人居环境提升

  “我们有一种创新模式,叫‘串珠成链’。”农行安徽黄山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单独一个村,因村集体不是市场运营主体,银行支持力度十分有限。但将新安江沿岸15个村汇成一个整体项目,由县级平台牵头运营,银行资金便可大量介入。

  在农业银行的资金支持下,项目涵盖的15个古村落正逐步有序得到开发,曾经“沉睡”的古村落群,已然被“唤醒”,成为集自然风光、文创研学、休闲娱乐、免税店等于一体的区域文旅新地标。这也是农业银行大力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

  农业银行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金融支持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金融支持,出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服务方案,大力推广“乡村人居环境贷”专项产品;强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金融保障,通过贷款、债券、基金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开展金融服务,加大中长期信贷投放,支持村容村貌提升;支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积极做好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融资服务,创新推广个人创业担保贷、返乡创业贷、农民安家贷等专属产品,支持新市民在城市安居乐业、返乡人员在乡村创业发展。

  浩渺穹宇,万象星辰。伴随着新中国昂首阔步,农业银行一路同行,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服务“三农”国家队、主力军作用,在推动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积极贡献金融力量。农业银行将接续奋斗,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抓好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更加壮丽的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查股网为非盈利性网站 本页为转载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QQ:767871486
Copyright 2007-2024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