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快生财2024-01-05
“钱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这句投资界的老话之于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多半没人理会。但事实是,一点毛病都没有。今日,农业银行A股上涨1.34%,最高触及3.78元/股,再创历史新高。
2023年,农行股价在A股市场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势大涨35.32%,今年1月至今继续上涨3.57%。
作为类比,目前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45%,两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是1.9%,妥妥的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
钱存活期跑赢85%的投资人?
2023年,中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在这一年下跌了3.7%,深成指跌13.54%,创业板指则大跌19.41%。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绝大多数投资人的“体感”都不会太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024年开局3天,投资者翘首以盼的“开门红”行情并没有出现,创业板指反而连跌三天。收盘后,有投资者‘补刀’,“2023年存活期的我,收益跑赢85%的投资人。”这一句话让不少仍然坚守A股市场的投资者破防。
杭州的一位90后投资者露露告诉记者,“我投资基金已经连亏3年,前2年都是-20%以上的亏损,去年最后几天稍稍回了点血,将年度亏损减少到-20%以内,但看着账户上亏掉的钱想想还是十分肉疼。今年大的目标没有,依然是回本。”
相比2019年-2020年的公募基金大牛市,这两年死守基金“做时间朋友”的基民感受并不会比股民好。数据显示,2023年,在近2300只股票型基金中,仅有9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其中,最高收益率不足38%;1855只产品收益率为负,最低产品收益率更是低于-41%。而在4500多只混合型基金中,仅有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50%,87只产品收益率超过10%,多数产品收益率维持在-10%至10%之间。
基民王女士吐槽道,“过去两年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投资基金,过去一年通过一次性买入和定投的方式总共投资了20只基金。既有混合型基金,也有股票主题基金(比如前两年大热的新能源主题基金、大消费基金),还有个人养老基金,基金经理中不乏像张坤、冯明远、赵诣等明星基金经理,但一年下来20只基金无一盈利,差一点的亏损超过30%,好一点的也有5、6个点亏损,就连个人养老基金也亏了7%。”
去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养老基金、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保险四类产品纳入货架。一年时间过去了,基金的收益率在四类产品中垫底。Wind数据显示,全市场共有179只个人养老基金,成立至今超九成亏损,平均收益率为-4.47%。“如果2年前没有投基金而是把钱存银行,存款利率低点也不至于是现在这个情况。”王女士如是说,”即便是存活期什么都不干,也有0.2%一年的利息,这也难怪别人说钱存活期跑赢85%的投资人。“
银行股成为例外
让我们稍微回忆一下几个数字,目前银行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利率是1.45%,一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是1.7%,两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是1.9%,而权益类基金2023年收益率中位数为-13.75%,平均值为-13.28%;近92%的权益类基金亏损,近七成亏损幅度超过10%。
此外,上证指数在这一年下跌了3.7%,深成指跌13.54%,创业板指则大跌19.41%。但是,银行股在2023年却是个例外。除了上述提到股价在今天创出历史新高的农业银行,四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建设银行)在2023年的涨幅分别是18.32%、35.32%、36.18%以及24.24%,这还没有算上银行股给的现金分红,不但大幅跑赢同期大盘指数表现,也是秒杀一众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变为了一种现实。
在银行股大涨的背后,恰恰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高分红、高股息策略。统计显示,从2021年起高分红策略已经连续三年跑赢基准指数。对此,中金公司在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整体看,高分红策略的本质,是在回报率下行的宏观环境中提供稳定的回报,其核心在于稳定回报与相对收益。从历史经验看,高分红策略在利率下行且没有明确产业趋势和投资主线的情况下,均会跑赢基准指数。从资产定价角度看,如果投资回报率与融资成本差距收窄,高分红策略跑赢整体市场的机会更大,对应的往往是宏观环境承压和整体市场下行。
2022年3月和10月,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先后修订了上证红利系列和中证红利系列指数编制方案,进一步强化指数分红持续性及高股息率特征,同时亦提升了指数投资容量与流动性。截至目前,包括上证红利、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在内,红利指数产品总体规模超630亿元,较2022年年底规模翻番。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股因为相对稳定的收益和分红一直都是适合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品种。从资产的安全性角度衡量,银行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具有较为充足的资本和流动性,这也使得银行股常年受到社保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的追捧。当然,这这并不意味着投资银行股没有风险,投资者投资银行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的变化以及上市银行的财务质量,如果预期经济回暖,那么对经济周期敏感的银行股显然也会因此受益。“